2007年09月22日
老劉邀記新一頁
慚愧慚愧......
本來寫著兩篇文章, 一篇是光影世界, 一篇是論盡天下事, 很想今天前上戴, 但始終慢工出細貨, 不想為匆匆上戴而寫得馬虎, 這些天唯有與讀者緣慳一面了.
為甚麼要今天前呢? 因為老劉今天又要遠去了, 友人方包難得請了十天大假, 想拾起背包漫遊神州, 老劉當然不能放過這次機會, 請了假(<--政府工的少數好處), 拿起背包, 又出發了~
除了文章不能趕及上戴外, 令老劉慚愧的, 是至今"老劉遊記"除了韶關及黃山一行外, 三月的湖南張家界之行還未動筆寫下, 只是當時遊行每天臨睡時, 在隨身簿子寫下草稿......唉......看來老劉回來後要趕寫兩篇遊記了......= = "
今次的目的地為四川九寨溝, 成都及峨嵋山, 約十天. 本來想去世人還未熟悉的稻城 (亞丁自然保護區), 該地被喻為"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遍淨土", 也就是保持著二十年前剛被人發現香格里拉的樣子, 因交通很不便, 遊客很少, 是故吸引著老劉想一到這個未被遊客"污染"的淨土.
可惜世事往往未能盡如人意, 本來準備好一切, 但出發前一星期才知道原來因為當地藏民視該地為神聖的宗教聖地, 不滿當地政府計劃興建索道 (<--政府已經想發展當地旅遊, 不能不快點去啊!), 群起反抗, 武警已經進駐自然保護區鎮壓. 老劉怕死, 不想年青喪命於該地, 也就無奈取消計劃, 轉到旅遊事業發展"爛熟"的九寨溝.
阿Q一點想, 現在不去, 將來便不只"爛熟", 是真的"爛掉"了. 趁該地把"遊客污染"控制得還好時, 好快快去吧~
筆者今天出發, 繼在黃山上渡平安夜, 今次便在九寨天堂渡中秋了~
在此預祝各位讀者中秋節溫暖甜蜜, 人月兩圓! 兩星期後見~
2007年05月18日
黃山相片簿
2007年05月16日
觀止矣!
以下這篇要說的, 與其說是黃山之旅的最後一篇文, 倒不如說是電影"臥虎藏龍"的體驗之行. 這是因為最後的三個景點, 均是"臥虎藏龍"的外景拍攝地. 突然靈光一閃, 筆者也想試一試一種新的遊記寫法.
<一>翡翠谷
李慕白: 當日古寺留一步給你, 是要見你的本心.
玉嬌龍: 你們這些老醬油, 怎麼見得到本心!
她飛身縱入竹林深處, 李慕白追趕著......
兩人在竹海上飛馳, 最後玉嬌龍站到李慕白站的同一根竹子上, 此時此刻兩人的一舉一動都息息相關. 他再次站在竹梢上, 玉嬌龍企圖不停移動竹枝使他墜落, 但竹子再彎李慕白還是平衡的站著. 他微微一笑, 突然一跳, 玉嬌龍便跌下了......
玉嬌龍: 為什麼非要纏著我!
李慕白: 還是那句話, 我來教你心訣.
玉嬌龍覺得自己像是被催眠了一樣, 不能自主. 心裡有點擺動了. 他二指慢慢地伸到玉嬌龍的前額. 她閉上雙眼……不! 絕不! 她猛然睜開眼睛.
玉嬌龍: 好吧, 三招之內你能拿回青冥劍, 我就跟你走!
李慕白一笑, 一動手便是快狠準! 瞬間, 青冥劍便在李慕白手上.
玉嬌龍大吃一驚, 氣急敗壞: 劍還我!
李慕白: 拜師!
玉嬌龍: 做夢!
李慕白: 那劍就沒用了!
他一横心便把青冥劍丟到激流裡, 玉嬌龍焦急地看著劍, 竟不要命的飛下瀑布找劍. 她跌進一個大潭池, 儘管拿到劍, 人已被沖得載浮載沉......碧眼狐狸突然出現, 攔腰抱起玉嬌龍, 李慕白追趕不切, 眼睜睜地看著她們閃入竹林中......一切歸於寧靜.
<二> 宏村
比起前一天的清晨六點起床, 第四天的開始便舒服得多了. 睡足, 食過早點, 便在旅館附近塔上公車, 搖搖晃晃地前往安徽省其中一個重要古鎮: 宏村.
這個被喻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於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 正式獲准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門外購了入場票, 有一位橙衣 (工作人員) 的少女作導遊, 帶著遊客進入參觀. 我們一邊聽著她的講解, 一邊看著四周的水鄉風貌, 真的是處處入景, 步步入畫. 在湖邊拍了照, 便走上那條具宏村標誌的拱形石橋, 正式入村去了.
"雄遠鏢局"的鏢師正在給車隊整裝. 一位劍客拉著馬, 慢慢步過拱石橋進村. 幹活的人放下手裡的東西, 抬頭望去......其中一人認出了來者......
管頭: 啊! 李爺來了!
李慕白, 三十多歲, 俊而強悍. 這次他來, 是為了一些心裡放不下的事......
經過不少層樓疊院, 參觀了數個大戶建築, 便來到村中心的半月池. 那是村民的活動中心, 當年的村中學堂以及祀堂皆建於池邊, 是整村的風水寶池. 有數個村民在筆者身邊用池水洗著衣服, 洗衣板響著規律的木撃聲......
李慕白: 你不配用這把劍!
玉嬌龍: 又來個教訓人的!
李慕白: 到此為止!
玉嬌龍: 從今後我認劍不認人!
她施展輕功跳出雄遠鏢局, 在半月池上點水而過, 李慕白同樣用輕功在後跟著, 兩人飛身縱入竹林......
<三> 南屏
於電影界, 南屏是非常著名的, 全村雖只有千多人口, 但各式各樣明清時期的建築卻有二三百幢, 而且均保留得相當完整, 其中的族祠, 家祠及支祠更是完封不動, 正正是因為村落細小, 在亳不起眼下逃過文化大革命一劫.
李慕白: 有些事......有需要想想......
俞秀蓮: 是甚麼事?
李慕白看著她, 有點不自然: 一些心裡放不下的事.
李慕白: 該是離開這些恩怨的時候了.
俞秀蓮: 離開......那之後呢?
李慕白只是望著青冥劍, 她突然有點不好意思......
還有那已成為近代經典的, 俞秀蓮及玉嬌龍的兵器對打, 替中國武俠登上一個新台階的那一幕, 也是在這個大廳中發生的......
與宏村相比, 南屏遠為寧靜及悠閒, 而且更少了一點商業遊客的味道. 參觀了餘下的村內景點建築, 其中一間染布房是當年張藝謀"菊豆"的取景地點, 牆上還掛著當時鞏俐在電影中未曾播出的劇照, 那時剛出道不久的鞏俐, 實在是氣質逼人.
(這次旅遊的紀錄已差不多了, 四篇文章的標題其實是出自明代大旅行客徐霞客對黃山的評價: "薄海內外, 無如徽之黃山, 登黃山, 則天下無山, 觀止矣!". 除了紀錄, 其所見所聞筆者也有思考, 另外其實還有兩件小事很值得記下, 以上這些如一口氣放進這篇文章, 實有點破壞其結構的感覺, 是故將另外摘文再寫.)
2007年05月08日
天下無山 (三)
老劉遊記之黃山篇:
"登黃山 (二)"
"薄海內外, 無如徽之黃山 (一)"
在第三天, 筆者與友人於清晨六點便起床, 十二月的寒冬, 是有點不情願的, 可是不得已, 因為這個早上可以說是我們旅程的重點之重: 觀賞黃山日出.
時間一點一滴流逝, 天色一點一點地白, 白光逐漸逐漸變紅, 大家屏息以待......七點十分, 十一分, 十二分......已是一片金黃, 但還是看不見日出......"唉~今天沒運氣, 無得見啦~".......不知是那一位香港人說的, 結果一人走, 三人走, 五人走......大堆的人群, 一個一個消失......但筆者, 友人方包及數個攝影發燒友有點不甘心~
"待多一會吧! 總會看到太陽的."
那金光四射的一刻是不可能忘記的. 在那蒼松怪石的黑影中, 背後是一片金光燦爛, 太陽的邊緣從石邊突然出現, 那金光如箭一樣穿過我們, 身邊的一切尤如突然塗上一遍金裝, 大家都目定口呆, 剩下的, 只那一遍相機的快門聲......
這時候, 一切都值得了.
看過日出後, 心情好得不得了, 便與友人正式開始第三天的行程. 我們返回飯店, 收拾行裝後便步行往光明頂. 山路修得好, 寬敞易行, 是故上山雖花了近兩三個小時, 但仍不太吃力辛苦, 沿途還見到不少香港人呢!
與那店員小姐 (挺可愛的~) 聊一聊, 原來像她這樣的景區員工, 需在山上住上一個月工作, 接著的一個月才輪班往山下休息的呢! 哈~ 這可是筆者這個香港人想像之外啊~
離開光明頂便真正的下山了. 我們經過蓮花峰, 到鰲魚峰, 遠望天都峰......這些山峰一個個拔地極天, 氣勢磅礡, 同時又雄姿靈秀, 這一路走下來, 目不暇及, 猶如到了另一個世界, 所有俗務都拋諸腦後. 走著走著, 來到了另一個著名景點: 迎客松. 總算是開開眼界, 樹枝水平發展, 層層疊疊, 錯落有致, 靈氣秀美, 與附近的送客松湊成有趣的一對兒.
一路走, 除了眼睛, 最繁忙的算是相機了, 第一次覺得買上這部20D是值得的. 下午時份, 筆者與友人到達玉屏景區的玉屏站. 便乘索道下山去了.
翡翠谷即是情人谷, 是筆者在戲院看了三次的電影: 大導李安的"臥虎藏龍"其中一個外景拍攝場地啊!
突然間, 一幕熟悉的景象出現在眼前: 那是與"臥虎藏龍"中一樣的竹林啊! 耳筒中傳來的, 便是其主題音樂, 那譚盾所譜, 訴說著一個愛恨交纏故事的樂章......
筆者行年廿三, 除電影院內, 從沒這樣身心投入進電影世界......
2007年02月28日
登黃山 (二)
一晚飽睡, 第二天早晨, 便出發往黃山風景區了.
一路上搖搖擺擺, 看著沿途風景, 剎是舒服. 目的地是黃山腳下的市填: 湯口, 再從那裡乘塔索道上山. 這時便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由於我們不太懂路, 結果早了一段路, 於一個小鎮下車, 正不知如何上山, 幸好看見一對情侶遊客於一間士多找到店主幫忙駕車送至風景區入口, 我們當然趕忙乘順風車了. 到達後於山腳買了票, 便經白鵝嶺索道上山了.
筆者相機繁忙的一天正式開始, 隨心隨拍, 令人愜意極了!
黃山有五個主要景區, 分別是北海景區, 玉屏景區, 松谷景區, 雲谷景區以及釣橋景區. 要將這五個風景區看個大概, 在短短的兩日一夜是不太可能的, 是故筆者與友人決定由北海信步行至西海, 於排雲亭觀黃山晚霞, 夜宿於山上以便第二天觀看黃山日出, 接著便經白雲景區下山.
本打算住宿於普通旅舍, 但環山美景, 若晚上於設施簡陋的小房子飽受寒風侵擾, 那也真的太剎風景了! 是故我們選擇了這次旅行中唯一的星級酒店: 西海飯店. 軟綿綿的床, 整潔的房間, 難得的擺設, 熱水 (<-- 這在中國普遍旅舍中可算是恩物)......放下背包, 躺在床上, 那可是令人嚮往的舒服啊~
休息了一會, 便於旁晚時份, 步行至附近的排雲亭觀賞晚霞.
慶幸遊人不太多, 在黃昏薄霧的襯托下, 重重山景疊疊深浴, 靜靜地坐著, 不發一語; 看著天色變幻, 日落星照, 那虛無飄渺的紗霧慢慢地籠罩山谷. 沒有聲音, 沒有激烈景像, 但一股難以言語的感覺湧上心頭, 這便是人們所說的"靈氣"嗎?
驚奇的是原來這不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 是我遺忘了, 真的忘記了......眼前的山靈景色, 儼如一條極罕見極珍貴的水晶鑰匙, 開啟了筆者那沉重的回憶大門, 褪色啞黃的景象驀然出現, 雄偉山脈變成了狹小房間, 壯麗夕照變成了窗外日光, 與之相同的, 便是身邊的寧靜......
她繞到我身後, 輕輕地摟著我的頸子......倚在她的懷裡, 握著手......也是沒有對話, 也沒有其他動作, 第一次心靈相印的喜悅, 猶如不為意地將一粒種子放在回憶的土壤中, 多年後當大門重新打開, 出現在眼前的, 己是一棵枝葉豐茂的大樹, 深深地植根於腦海中......
回程時看見旅館已經是燈光閃爍, 風光如畫的一天接近結束了. 與友人於平安夜享受一頓自助晚餐, 身處黃山之上, 感覺滿特別的. 豐滿了肚子後便走出酒店外, 做一件於香港是絕對做不到的事: 觀星. 那是一個萬里無雲的黑夜, 娥媚彎月陪著漫天星空: 明亮的北極星, 冬季星座中最耀眼的獵戶座……坐在欄杆上, 舉頭仰望, 原來黃山星空是絕不遜色於其山景呢!
最後, 在漫天星空下, 筆者於軟綿綿的床上投進夢鄉去了.
2007年02月09日
薄海內外, 無如徽之黃山 (一)
拿起背包的一瞬那, 很是開心, 是難得的假期; 但興奮之餘, 更是滿懷期待, 始終在筆者心目中, 這是往內地發展的第一步, 是故不參加什麼旅行團, 只與友人穿州過省, 切身體驗一下中國的國情民情.
哈~ 忘掉在泰國的皇帝級享受吧~ 住的是平民旅店, 吃的是當地膳食, 肯捱一點, 支出算是解決了. 其次是計劃行程, 這個問題, 習慣了參加旅行團的香港人可頭大了~ 靠一靠內地旅遊網站幫幫手吧. 香港沒什麼好, 除了法制醫療, 便是資訊發達, 與友人於家中埋首一兩晚, 下戴列印了不少地圖及景點簡介, 左想右計, 總算弄出一個像樣的行程表.
如上篇文章所說, 背包筆者可是一直準備好的. 去年12月23日晨早, 出發往安徽黃山了.
筆者與友人拿著相機, 慢慢地走著觀光. 相比那屬於過去的建築, 更令筆者印象深刻的, 是當地的民風民情......婦女們坐在小櫈子上織衫, 談著天, 嫣嫣笑語; 一陣叫囂聲, 幾個小朋友追逐玩耍過來; 再走遠些, 兩位少女打著羽毛球, 笑來笑去......這一片祥和安樂的生活, 令早上還在香港的筆者, 到現在可是看傻了眼了~
今時不同往日, 老街現在雖然還是商戶林立, 但角色與昔日截然不同, 取而代之的, 是滿街的安徽特產. 是的, 現在做的是遊客生意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 那位婦人的丈夫走了出來, 看見我們站著, 竟然招呼我們走進他的店內, 慢慢的坐着吃. 那是一間售賣字畫及徽式古董的店鋪, 厚厚的文藝氣息頓時籠罩了我們......筆者邊吃邊四周看, 一嘴一塔的與店主聊著......"冬天是淡季啊! 這一段時間也沒什麼遊客. 還未下雪, 但天氣很好, 不用擔心, 放心上山去吧~"......雖然從店主口中得知可能影不了黃山雪景, 但還是滿心期待那聞名世界的黃山景緻.
在老街盡頭的大牌坊拍了照, 便在入黑前再到一到附近的"程氏三宅". 正所謂: "屯溪走一走, 必到三宅樓"
離開"程氏三宅"後, 已是滿天晚霞的時候. 飢腸轆轆, 急急腳走回市中心的老街入口, 那裡座落了一間裝修不錯的餐廳, 名為"一樓", 聽聞是品嘗當地風味的好地方, 便進去大飽一頓徽菜了. 結果, 是沒有令人失望的! 點了三道菜: 紅燒毛豆腐, 臭桂魚以及徽式炒麵, 那徽菜重油重色 (醬油) 的特色算是領教過了~ 哈~ 我們兩個人吃了整整兩條桂魚呢!
當晚於火車站附近找了一間相宜的旅館, 設施裝修比想像中好得多 (內地真的進步了呢~). 好好浸了一個熱水浴 (那是逢住旅館必做的~), 之後友人很快便倒頭大睡, 筆者則邊看著當地電視, 邊例行清潔相機鏡頭, 邊期待著第二天正式上山......下篇再詳說吧~
2006年04月27日
異族風情---港男的新希望 ^o^
是關於韶關之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 輕鬆一點, 說說女孩子吧~

“那你現在沒有拍拖嗎?”
“啊~~沒有啊~~”
“多久了?”
“近兩年了.”
“這怎麼可能嘛~”
“在香港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啊~~^_^"""~~所以現在"北望神洲"嘛~~哈哈, 你有什麼好介紹嗎?”
“有啊有啊, 遲點我要和她們一起去四川, 你也來嗎?”
“嘩......= ="......說笑說笑而已~~”
“你們香港的女孩子是怎樣的?”
“um......比較獨立吧. 絕大部份都出來工作自己賺錢, 早已不會依靠男人ga la. 所以拍拖是隨心情感覺, 不太喜歡有什麼責任拘束. 經常換男友是很正常的, 美其名是"性格不合, 等待至愛的出現"; 實際上是喜歡則來, 無feel時便不喜則去......um......會比較遲婚吧~~~坦白講她們很多甚至認為結婚不太必要, 反而認為不應在青春廿多歲時便綁死一個男人. 不論感情, 財政都很獨立."
“那好像男人是無關重要似的~”
“哈哈,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這裡啊~~”
“我有點接受不到啊. 一個女人不論怎樣也該給男人留點面子吧~~”
“哈哈~~~~我想你還是不太明白吧......^_^"""”

說話至此, 筆者不禁心想如果筆者的前女友有她一半的想法, 筆者也未必會弄至如斯田地, 安都瑞爾也應該不會出現......
這便是那位隨同筆者旅行的新疆女孩的一段對話了. 各位讀者能從中對這異族女子的觀念略知一二嗎?

在這次旅程除了對中國地方的所見所聞, 地方人情也是有所體會的. 而最特別的, 莫過於是那位新疆女孩子了. 在香港所認識的女性朋友, 大多是貫籍廣東, 便是其他貫籍的(如上海等), 絕大部分也是香港土生土長. 最近除了在地鐵看見那些自由行同胞外, 也真的很少認識其他省份的朋友.
無可否應, 筆者是對這位新疆女孩子有着"高度興趣"的. 相處過後, 的的確確, 筆者確認她是和香港女孩子完全不同, 猶如給了女孩子一個"全新解釋". 1.) 首先給筆者第一個印象的是, 在她的世界裡, 男女是互相依賴的. 女孩總要嫁人, 男孩也總要娶妻, 對她來說拍拖是踏入廿歲後生活的一部份, 就如呼吸食飯. 基本上她是想像不到獨身主義是什麼東西~
2.) 其次, 出乎意料地, 她覺得男女的地位相當平等. 男追女, 女追男是一樣的, 最要緊是快點找到另一半, 接着便兩個一起捱世界了.
3.) 第三, 她對男人的容忍度明顯較大, 可以接受少許的大男人主義, 但當然, 如男人太過份, 她可是會立即"反面"的.

4.) 第四, 比香港女孩更相信"天造地設", 認為如真的不合便應盡快分手, 但只要拍拖拍了一段時間, 那麼問題不大便算了, 都"老夫老妻"嘛~.
5.) 第五, 不論男人怎樣不對, 也會對他留有餘地, 面對着外人時尤其如此.
6.) 第六, 比較率直, 有問題便說, 很少會作出"玉石俱焚"式的災難性分手決定.
7.) 第七, 也是最重要的, 便是對另一半的要求真的不太高, 簡單一例: 她竟然覺得筆者這樣一個"條件出色"的男人至今依然單身, 感到難以置信.
另外有趣的是, 論外觀, 中國南部省份的女子, 由於越南方越接近亞熱帶的氣候, 所以當地女性一般較黑, 較矮, 也較肥; 黑的原因是日光照射時間較長, 皮膚的黑色素較多, 這很容易理解, 看看最南面, 處於熱帶的印尼女子或者菲律賓女子吧, 完全是"肥矮黑"的; 矮的問題則較"深層", 這是因為亞熱帶或熱帶地方較多叢林的關係, 而在叢林裡, 矮小的身型是較身材高大的有較高的生存機會. 至於肥的問題則來自矮, 一脈相承. 很自然, 要是吸收相同份量的營養, 較矮的當然會比較高容易肥的. 是故身處中國南部大省: 廣東的香港, 這三大"要素"當然是所見皆是了. 至於廿多歲的香港女孩子不少看起來是"白"和"瘦", 那只是因為"化妝品"以及"瘦身節食"的效果, 可惜由於"深層次"基因的關係, 長大後(如三十歲後)如稍一不慎, 很快便會"打回原型"的.
相信各位讀者也猜估得到, 相比起"肥矮黑", 較北方的女子當然是"高瘦白"了. 原因也主要是因為氣候問題. 而自古"蘇坑美女甲天下", 也是因為蘇坑江南位處中國南北交會, 其女孩剛剛表現出各處均衡的美態優點; 而較西北的地區, 如新疆等, 則由於較大機會接近西方人種, 混血的情況常見, 是故別有一番異國風情. 發展至今, 新疆美女現已越過江南美女, 位置中國美女之首了.哈哈, 不過是筆者因為在這次旅行遇上一位異族女士, 引發的感想罷了, 絕不是將女孩子"貶港揚外". 只是各男性要是在香港"走投無路", 真的不要太絕望, 始終中國地大物博, 地方有別, 女孩子實在有很多不同種類, 總有一個會適合自己. 而更令人驚喜的是, 她們不論內外的質素, 筆者是可寫下"包單"保證的. 香港現在已經回歸近十年了, 各位男讀者, 筆者建議你們也真的應該有一個國家的觀念, 大一點膽子, 背起背包, 乘火車遠去冒險一下, 感受一下自己國家的"異族風情"吧!

寫文至此, 筆者不禁也望了一望在二架牀上的旅行背包, 也許......真的需要出門自己尋找吧......哈哈, 至少是一個希望吧~
(後記: 跟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 2005年, 成功申請無結婚紀錄證明書 (目的為到內地結婚) 的男性為8,100宗, 女性為2,200宗; 而在香港登記結婚, 配偶為內地人的男性為16,800宗, 女性為2,700宗. 各位男讀者, 看來已有很多先鋒分子勇闖神洲大地了~~好好考慮吧~~)
2006年04月18日
廣州北部之旅: 韶關

終於為"老劉遊記"寫下第一篇文章! 畢業後顛簸不穩的生活, 現在總算安穩起來. 政府工作順利, 創辦的小生意也在穩定發展. 廿歲開頭, 事業開始了, 幸好兩邊工作已過了艱難的第一關 (創業以及面試加入政府), 自己又是單身寡人, 在假期之際, 便可以放下工作, 出外遊歷遊歷了.
筆者出外旅行, 不是為了娛樂休閒, 而是期望擴濶自己的視野, 增加人生的體驗. 換言而之, 是儘量去一些只在自己年青力壯的時候才可去的地方, 也就是自己乘火車飛機, 自己安排行程, 自己找旅舍找三餐. 一個背囊, 一個相機袋, 一張地圖, 一雙運動鞋, 出門長揚去也.
當然, 少年人剛跋足社會, 資金有限. 要經濟實惠又要旅行人生, 最佳選擇莫過於是我們的祖國了. 中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 佔全球陸地面積十五分之一, 比整個歐洲還大, 僅次於俄羅斯以及加拿大,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國家之一. 內有23個大省, 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 2個特別行政區, 56個民族共住此地. 名山大川, 雪湖炎漠, 不同風土人情遍佈各省. 更要緊的是, 整個中國的平均消費是香港的五份之一, 真的是捨我其誰? 至於需貢獻數千過萬大元給旅行社的歐洲, 美國......待有妻有兒時才乖乖報團去吧.所以如無意外, "老劉遊記"中記戴的, 便是筆者在神州大地的經歷. 而第一站的, 便是有"中國紅石公園"之稱的韶關.

第一次自助旅行, 不敢走遠, 便選了在廣東省最北的地方試一試. 清晨6:30與方包出發過關, 可是經驗始終不足, 在深圳火車站買不到如期的早上9點多往韶關的車票, 便買了下午2點多的. 沒辦法, 唯有在深圳遊玩一會吧. 與當地上班族共同吃着地道飽子薄餅早餐, 便往新書城逛一逛. 新書城規模比舊的大得多, 新得多, 明亮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新書城會提供座墊, 供讀者坐在地上看書, 筆者當然"入鄉隨俗"了. 在一間東北食館吃掉午飯後, 便登上火車出發.
五小時的車程說短不短, 說長不長. 在隨身書本的消遣下, 睡了醒了數次, 入夜時便到了韶關. 下了車, 第一件事件便是找旅館. 結果在簡略比較後便選了火車站旁的小酒店. 不是什麼星級酒店, $35人民幣一晚還能奢求什麼呢? 當然, 這是壓價後的"豪華"房價. 接着便出外看一看韶關夜市了.
韶關市由兩邊的河岸以及中央的半島組成, 市中心便是半島中的步行街. 和方包在步行街一間餐館享受了當地人愛吃的"夜茶". 原來在晚上品茶之餘, 一盅幾件也別有一番滋味. 各式商店林林總總, 以衣服為主, 霓虹燈一排排地沿主街道兩邊延伸開去. 那裡的夜市, 是熱鬧的. 隨後返回旅館休息. 較特別的是, 我們需要在凌晨兩點到火車站接兩位友人: 方包的大學同學阿桃, 以及他的新疆籍女友. 阿桃在大學時已自己在中國遊山玩水, 特意之作是三到新疆, 自己行走五嶽. 最後連工作也在東莞, 還結識了一位新疆女友, 真算是一個"中國國民"了. 在漫雨中默默等待, 實在不是好受的事, 但接火車這回事, 這麼大個仔還真的是第一次做.
第二天在附近的小店吃完早餐, 稍為找尋便乘當地車前往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 入場費$123人民幣, 是有點貴的. 丹霞山是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由紅色砂礦岩構成, 以赤壁丹霞為特色. 其中陽元石, 陰元石, 錦江長廊, 長老峰最為著名, 並保留了眾多的人文古寺, 摩崖石刻, 是故有"嶺南第一奇山"之稱. 景區範圍廣濶, 各景點分散各處, 筆者和友人花了整天走那窄長山路看完一處接着一處. 奇石奇山奇景, 文字很難描述, 但拍下不少相片, 已將精華上戴至blog, 各讀者可在其中略窺一二.
回韶關市後繼續市內閒逛, 繼續和友人品"夜茶", 但這次有點不同. 多了兩位新朋友, 那位異鄉女孩和我們談起很多她家鄉新疆的風土人情, 對筆者來說, 新疆猶如是其他國家般遙遠. 但經她一說後, 筆者真的恨不得有一個長假飛去烏魯木齊了. 在啤酒小菜下, 四人滔滔不絕 (她的廣東話還不錯呢!). 最後一邊食着韶關地道薄餅小食一路步行回館, 影了不少韶關市夜貎, 也算是盡興而歸了.
可惜只有三天遊程, 為恐防趕不切回香港, 便放棄了在第三天參觀韶關大峽谷, 反而買了晨早火車票到廣州小遊一番. 回程時很有趣, 我們一行四人被安排在火車中的臥床車卡. 第一次看見這一類長途旅行的車卡, 很多東西都得新鮮, 也突然覺得自己是一個中國國民, 國家疆土遼闊, 需要乘火車穿州過省, 五小時的車程, 還是出不了一省之界. 要體會一個國民的身份, 塔一程國家火車比不斷聽那"志在四方"的廣告, 是來得更入心更深刻的.
隨後在廣州逛了上九路步行街, 整條街邊都建滿了特色的20, 30年代的西洋建築, 暗地裡訴說着中國民初時被列強侵占的悲傷歷史. 有趣的是, 其實時至今日那裡也是被西方"侵占"的, 只不過角式換了點, 由軍人變了麥當奴以及肯得基罷了. 我們在那裡吃了馳名的南順雙皮奶以及牛什大排檔. 滿足口腹之慾後便前往黃花岡七十二烈士墓園, 看看那些紀念革命先烈的雕塑青墳.
最後在廣州火車站乘區域快線返回深圳, 在深圳那新疆女孩很好客, 請了筆者一行人吃了一間道地的新疆菜酒家. 那羊肉串以及新疆啤酒是筆者深忘的, 令他們為了我們破費, 筆者在此深深表示謝意. 幸好有二十四小時通關, 和方包在混亂的皇崗口岸回到香港. 完成是此的旅程.結果用了復活假期的前三天, 共花了六百大元, 便遊覽了廣東省北部的風光. 回來, 筆者滿腦子想着的, 便是下一個目的地了.

(註: 旅行相片已上戴在旁. 這篇文章只是簡單紀錄, 就遊程中的所思所想, 那新疆女孩的事情, 筆者是會在下兩篇文章跟進的. 在此謹多謝方包, 阿桃以及張媛小姐 (<-- 那新疆女孩)的全程相陪照顧; 同時特別多謝Rebecca, Burnman在筆者遊歷期間協助筆者維持小生意的運作, 讓筆者放心旅遊! 謝謝! 謝謝!)
2005年12月19日
12月17日晚上, 時間凝住了.

本身是要討論”自由貿易”的第二篇, 遲遲未動筆, 是因為身為攝影人, 世貿開始會議以來, 在香港難得一遇的情況下, 一直有跟隨示威者攝影抗議情況. 的而且確, 記者, 途人(包括筆者)以及示威者, 只要是身處當時環境之中, 都無可避免成為事件的一部分, 耳濡目染感情起伏下, 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會客觀的. 所以想在會議結束後, 思慮周全後才下筆. 但昨天晚上發生的事件, 令筆者決定今天便寫, 寫一篇完全是主觀, 純粹表達情感的文章.
昨夜七時多, 當第一顆催淚彈在筆者右前方不到三個人的距離爆開時, 對筆者來說, 那一刻將永遠凝住在腦海中. 就這樣在菲林明道的主戰場前線, 筆者按下了最後一次快門, 便和身邊的香港電台女記者轉身拚命的快跑. 但催淚彈實在多, 濃煙瀰漫, 乘着風勢, 一剎那筆者的身邊已被煙霧包圍, 四周陪隨着喧嘩聲不絕, 眼晴喉嚨猛烈刺痛起來, 慌不擇路, 直向後跑到告士打道向內的一邊, 不停咳嗽, 不停喘氣. 待身體情況好轉後, 突然記起已和同伴Einstein失散, 拿起手機和他聯絡, 打了好幾次終於找到他, 他是跑斜線到了中環廣場的地下, 兩人幸好跑得快, 均平安無事. (小圖為Einstein所攝的精彩相片)
年青人便是這麼不怕死, 通話後我們只知道這是一個千戴難逢的機會, 竟然走回去繼續拍攝. 12月17日的晚上, 是筆者目前經歷過的最為漫長的一晚(比失戀那一晚絕對過之而無不及). 那天下午, 和Einstein到達指定示威區前線, 只看見小部份本地團體在和防暴警察小規模衝突, 開開水炮, 雖然筆者一直覺得昨天便是重點, 但眼見如此, 便無可奈何地提早離去. 但落了天橋到達駱克道時, 看到地上一遍狼藉, 碎片處處, 頓時晃然大悟! 那些受過軍訓, 身經百戰的示威者, 又怎會在最重要的一天乖乖的沿着你設定的路線示威呢? 記起來時那轉彎位警力薄弱得很, 況且灣仔橫街窄巷多得很, 正正適合游擊巷戰. 但在沒有資訊的, 又聾又瞎的情況下, 只聽見鼓聲, 卻看不見示威主力軍. 原來和Einstein在內街找尋那主力軍時, 他們卻在推倒警車失敗後, 走出了軒尼斯道, 直奔會展. 而Einstein和我則從內街來到菲林明道, 那時, 那裡只有少量防暴警察.
接着的一切都發生得很快, 當筆者和他在那裡等待在家的小妹從電視告知我們示威者的最新位置時. 那些防暴警察突然徹走(被示威者聲東擊西), 筆者和Einstein便走過那條天橋, 來到在一小時後變成主戰場的地方. 到達後不久, 筆天橋上便出現了示威者先頭部隊的旗幟; 接着, 天橋下又響起了大批叫囂聲. 是的. 繼第一日的衝突後, 筆者和Einstein再次身在突發事件的前線. 我們四周間己是一片人海, 筆者前面便是韓國農民手拉手的”人鏈”, 旁邊便是站在天橋欄杆上的大羣記者. 和第一日不同的是, 我們身後多了很多來看熱鬧的年青人. 大家不停擠壓, 筆者被前面韓農推後, 後面的人羣則不停推前. “We are dangerous because of you!”韓農緊張地對筆者這些香港人說. 回想起來, 那是絕對正確. 可惜身在那時那地, 是退不到的.
在慌忙逃走後, 筆者找回同伴, 和Einstein再返回現場, 看見那些經驗老到的示威者在附近用木棍繼續和防暴警察追打, 甚至在筆者的鏡頭前將長木條削尖用布包頭, 防暴警察在筆者旁邊緊張地又前又後, 進退失據. 最後被防暴警察包圍在告士打道, 經一夜的風火林山後, 一切終於平靜下來. 氣氛緊張, 但已沒什麼大衝突了. 在此又印證了一個道理, 最精彩的相片, 往往是要身處突發的環境才可影到, 是要不怕死加上好運氣的. 在突發事件後才趕去, 只看到韓農和警察一起合照而已.在旁邊加了一個反世貿示威攝影特輯, 這個紀錄相簿, 是筆者付出人生第一次被噴咸水炮, 胡椒噴霧入眼, 手擲胡椒粉彈攻鼻, 被催淚彈包圍, 以及第一次警察問: "你是不是暴徒?"的代價換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