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01日
黑社會I --- 一部真正"香港特色"的港產片
赫然發覺, 鐘愛電影的筆者近來很少寫影評. 細心想一想, 那是因為筆者本身近來也少了到戲院, 沒什麼好電影引發筆者大書特書. 況且書生脾氣, 不太喜歡跟愛頂白, 本來看完"斷背山"後可以一寫, 但那時香港人"熱烈"討論, 路過的A君B君也大寫影評, 斷背前斷背後, 也真讓筆者感到索然無味. 相信怎樣的影評各位也看過了, 那用看筆者寫的?
但以下筆者要寫的, 是一部港產片. 討論的人不太多, 這是一部讓人覺得是"港產大片, 沒其他西片看時便看吧"的電影. 當然絕不是"伊沙貝拉" (另一跟紅頂白, 本是一部好電影, 但亂來談論的人太多, 不用筆者寫的了), 而是杜琪峯的"黑社會".
杜琪峯系列的電影一直充滿他的個人風格, 其製作班底沿用多年, 其特色統一鮮明, 是繼徐克後筆者最喜歡的香港導演. 他當年的"暗戰", "鎗火", "PTU", "暗花", "柔道龍虎榜", "全職殺手"等等均是筆者的最愛. 其代表品一直維持着三大特色: 俠義精神, 黑色幽默, 節奏緩慢但劇力緊湊. 這一部"黑社會"是他構想已久的電影, 終於成事, 分為兩集上映, 筆者當然兩部都不會放過.
"黑社會"前後兩集均是描述一個香港的大幫派選舉新領袖所引發的內鬥. 杜琪峯導演一直鐘愛拍攝黑社會題材, 其代表作幾乎清一色是地下秩序的影片. 說他是香港黑社會的研究學者, 是絕不為過的. 這部電影更是開宗明義名為"黑社會", 是爐火純青之作了.
香港彈丸之地, 卻住了七百多萬人, 其人口密度全球最高. 這個中國人的國際都會, 其黑社會的組織以及結構也是舉世無雙的, 是筆者覺得除了"老婆餅", "維港夜景"之外真正具有"香港特色"的東西, 是深入我們身邊的社會, 植根於我們的文化的. 以此為題拍電影, 反映的是香港社會的地下世界, 沒有什麼比這更"港產"的電影了.
比多數香港黑社會電影那種賣弄英雄主義, 暴力色情; 杜琪峯所拍攝的, 具很濃厚的真實感, 幾乎是如實描寫, 猶如每天均在你我身邊發生似的. 儘管是一部三級電影, 但片中不要說幾乎暴力色情欠奉, 甚至連粗口也只有寥寥數句 (梁家輝的口頭禪"挑!" 不大算是吧~). 如同"PTU", "鎗火"一樣, 此片也是以"黑色"為主. 便是白天發生的鏡頭, 也多是在昏暗的背景下拍攝的. 令人更集中在角式的表情動作, 有效地展現主角的心理感受, 視覺上給予了觀眾更大的思考空間. "黑色"一直是杜琪峯電影的一大特色, 此技法於"PTU"中更為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全片昏暗的舞台下, 故事內容的深度更為突出, 就如片中警長(姜大衛)所說: "黑社會選話事人, 比香港選特首早一百年", 明顯地, 是諷刺整個香港社會風氣了. 為了維護組織內各勢力的平衡, 其選舉過程公平嚴謹的. 而這種權力結構改變的過程, 往往也是各勢力蓄勢待發, 風起雲湧的時候, 是故認為這是一部深度政治電影, 筆者是覺得絕不為過的.
相比起外國人那種革命熱情, 明刀明鎗式的鬥爭, 中國人五千年來累積下來的, 是一種不動聲色, 謀略攻心的政治文化. 不只是現代中國, 其實古代中國也一直是地大人多的帝國 (清初全盛時期人口約一億多, 是當時歐洲的五倍), 流血式的政權轉變 (革命也~)會釀成很龐大的傷亡, 是故如非改朝換代, 否則一朝之內的政治鬥爭一般只是"文攻", 而非"武鬥". 當然, 這種鬥智謀略是比那些打生打死好看得多了. “黑社會”這部電影中描述的, 也是同一情況. 以任達華以及梁家輝為首的兩大勢力頭目, 為了爭奪幫主一位, 用盡手段文攻武鬥. 全片文戲為主, 憑對白支撐整部電影, 戲劇張力營造得十分出色. 單單那一幕在警署拘留所中, 各大"話事人"雖身在小小一個禁室, 卻能冷靜指揮外面世界的行動, 是高手之作了.
而眾多男角的角色性格均顯明搶眼, 演員方面任達華, 梁家輝, 王天林等是老戲骨了, 演技是無需懷疑的. 其中外國傳媒更焦點放在王天林以及梁家輝身上, 兩人的演出實在是戲味濃郁的. 誇張一點, 便是劇情不濟, 單看演技便值回票價了. 黑色背景, 劇力緊湊, 深沉演技, 構成一部型格而極真實的香港電影.
正如"黑社會"第一集所展示的世界, 真實的黑社會並不是大家想像中動不動便開槍殺人, "哂馬"踩場; 相反, 在現實中, 殺一個人其實是一件逼不得已, 極複雜, 極困難的事......(下集續寫"黑社會II之以和為貴")
但以下筆者要寫的, 是一部港產片. 討論的人不太多, 這是一部讓人覺得是"港產大片, 沒其他西片看時便看吧"的電影. 當然絕不是"伊沙貝拉" (另一跟紅頂白, 本是一部好電影, 但亂來談論的人太多, 不用筆者寫的了), 而是杜琪峯的"黑社會".
杜琪峯系列的電影一直充滿他的個人風格, 其製作班底沿用多年, 其特色統一鮮明, 是繼徐克後筆者最喜歡的香港導演. 他當年的"暗戰", "鎗火", "PTU", "暗花", "柔道龍虎榜", "全職殺手"等等均是筆者的最愛. 其代表品一直維持着三大特色: 俠義精神, 黑色幽默, 節奏緩慢但劇力緊湊. 這一部"黑社會"是他構想已久的電影, 終於成事, 分為兩集上映, 筆者當然兩部都不會放過.
"黑社會"前後兩集均是描述一個香港的大幫派選舉新領袖所引發的內鬥. 杜琪峯導演一直鐘愛拍攝黑社會題材, 其代表作幾乎清一色是地下秩序的影片. 說他是香港黑社會的研究學者, 是絕不為過的. 這部電影更是開宗明義名為"黑社會", 是爐火純青之作了.
香港彈丸之地, 卻住了七百多萬人, 其人口密度全球最高. 這個中國人的國際都會, 其黑社會的組織以及結構也是舉世無雙的, 是筆者覺得除了"老婆餅", "維港夜景"之外真正具有"香港特色"的東西, 是深入我們身邊的社會, 植根於我們的文化的. 以此為題拍電影, 反映的是香港社會的地下世界, 沒有什麼比這更"港產"的電影了.
比多數香港黑社會電影那種賣弄英雄主義, 暴力色情; 杜琪峯所拍攝的, 具很濃厚的真實感, 幾乎是如實描寫, 猶如每天均在你我身邊發生似的. 儘管是一部三級電影, 但片中不要說幾乎暴力色情欠奉, 甚至連粗口也只有寥寥數句 (梁家輝的口頭禪"挑!" 不大算是吧~). 如同"PTU", "鎗火"一樣, 此片也是以"黑色"為主. 便是白天發生的鏡頭, 也多是在昏暗的背景下拍攝的. 令人更集中在角式的表情動作, 有效地展現主角的心理感受, 視覺上給予了觀眾更大的思考空間. "黑色"一直是杜琪峯電影的一大特色, 此技法於"PTU"中更為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全片昏暗的舞台下, 故事內容的深度更為突出, 就如片中警長(姜大衛)所說: "黑社會選話事人, 比香港選特首早一百年", 明顯地, 是諷刺整個香港社會風氣了. 為了維護組織內各勢力的平衡, 其選舉過程公平嚴謹的. 而這種權力結構改變的過程, 往往也是各勢力蓄勢待發, 風起雲湧的時候, 是故認為這是一部深度政治電影, 筆者是覺得絕不為過的.
相比起外國人那種革命熱情, 明刀明鎗式的鬥爭, 中國人五千年來累積下來的, 是一種不動聲色, 謀略攻心的政治文化. 不只是現代中國, 其實古代中國也一直是地大人多的帝國 (清初全盛時期人口約一億多, 是當時歐洲的五倍), 流血式的政權轉變 (革命也~)會釀成很龐大的傷亡, 是故如非改朝換代, 否則一朝之內的政治鬥爭一般只是"文攻", 而非"武鬥". 當然, 這種鬥智謀略是比那些打生打死好看得多了. “黑社會”這部電影中描述的, 也是同一情況. 以任達華以及梁家輝為首的兩大勢力頭目, 為了爭奪幫主一位, 用盡手段文攻武鬥. 全片文戲為主, 憑對白支撐整部電影, 戲劇張力營造得十分出色. 單單那一幕在警署拘留所中, 各大"話事人"雖身在小小一個禁室, 卻能冷靜指揮外面世界的行動, 是高手之作了.
而眾多男角的角色性格均顯明搶眼, 演員方面任達華, 梁家輝, 王天林等是老戲骨了, 演技是無需懷疑的. 其中外國傳媒更焦點放在王天林以及梁家輝身上, 兩人的演出實在是戲味濃郁的. 誇張一點, 便是劇情不濟, 單看演技便值回票價了. 黑色背景, 劇力緊湊, 深沉演技, 構成一部型格而極真實的香港電影.
正如"黑社會"第一集所展示的世界, 真實的黑社會並不是大家想像中動不動便開槍殺人, "哂馬"踩場; 相反, 在現實中, 殺一個人其實是一件逼不得已, 極複雜, 極困難的事......(下集續寫"黑社會II之以和為貴")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