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1日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 看自由貿易以及”自由”的約束 (1)

回想自己在高中那幾年, 自己是十分喜歡在"剪報"中不自量力地寫國際時事評論的. 那些功課一直保存至今, 拿起來重看, 不禁啞然失笑. 在十六, 七歲時, 思想剛開始盟芽, 對身邊世界充滿好奇, 少年熱血, 總是對這個世界的種種不公平大加評擊, 寫下了很多"天真"的建議.

另一過癮之處, 是經濟學也如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一樣分了不同的"門派". 因為人的社會實在複雜, 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 那些已發展了自己一套理倫結構的角度便自成一家. 小弟不才, 各"門派"認識不多, 但深入接觸的卻有一個, 那便是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芝加哥學派". 該學派以價格理論為核心, 由需求定律以及"局部平衡"廷伸發展, 解釋各種經濟活動. 主力提倡自由市場, 反對干預政策.

筆者是信奉"芝加哥學派"的. 但請容筆者特別指出一點, 經濟學只是用來解釋世事, 或許相應作出某些推斷, 至於是否真實地採用成為國家政策, 則是政治的問題. 筆者這樣說, 是因為以下的內容將涉及一個很敏感的話題: 全球自由貿易. (小圖為芝加哥學派核心人物: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得奬者, Milton Friedman, 攝影者為張五常教授)
看過之前的介紹不難估出"芝加哥學派"是支持自由貿易, 也就是經濟一體化的. 這是因為該學派認為在經濟資源有限的環境下, 自由市場競爭會令其資源作出最有效率的分配. 但如先前所說, 解釋“自由貿易帶來益處”的理論若要成功建立, 就必須有清楚明確的"約束". 長話短說, 這些約束包括法律的健全, 人均教育水平, 資源的分怖等等, 呼籲一羣在森林深處居住的野蠻部落討論"自由貿易"是沒有意義的. 儘管新古典經濟學(即"芝加哥學派")能在指定的"約束"下成功推論自由貿易對社會的好處, 但困難的, 便是那些"約束"的選擇以及介定. 例如成功指出兩個發達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能令雙方獲得最大的利益, 是必須建立在"發達國家"以及"自由貿易"的兩個"約束"之上, 所以真正問題是: 何謂"發達"? 何謂"自由"? 這是經濟哲學的層面了.

儘管是支持全球自由貿易, 並肯定其好處, 但若忽視考慮其相關約束, 是完全行不通的. 不知世界貿易組織是否故意忽略這些因素, 但在筆者眼中, 它只是片面地從經濟理論中選取對它有利的部份, 以此粉飾自身的目的. 目的是什麼? 請各位重視經濟原則第一條: 既然人是自私的, 當然是會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最有能力這樣做的, 是那些在發達國家的有錢人.
至於從"芝加哥學派"看起來, 真正的"自由貿易"應該是怎樣, 應該基於什麼的"約束"上進行, 世界貿易組織究竟在做些什麼等問題. 小弟將在之後兩篇文章詳述.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