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5年12月11日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 看自由貿易以及”自由”的約束 (1)


回想自己在高中那幾年, 自己是十分喜歡在"剪報"中不自量力地寫國際時事評論的. 那些功課一直保存至今, 拿起來重看, 不禁啞然失笑. 在十六, 七歲時, 思想剛開始盟芽, 對身邊世界充滿好奇, 少年熱血, 總是對這個世界的種種不公平大加評擊, 寫下了很多"天真"的建議.

但認識了經濟學, 開宗明義第一條便是: “人是自私的”. 一句話說穿了少年人的理想, 很愕然, 但卻也引起當年筆者強烈的興趣, 結果在張教授的散文引領下, 走進了經濟學的世界. 有人的地方便有社會, 經濟學便是一門研究人在社會中行為的科學. 沒有放入理科是不等於和科學沒有關係的, 在經濟學的範疇內, 很多的研究都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 整個社會儼如一個巨大的"實驗室", 而其中最令筆者感興趣的, 是原來這個實驗遠遠比那些我們安坐在實驗室去做的來得困難. 在自然科學的實驗中, Limitation (約束) 是重要但不難設定的; 可是在人類社會進行的"實驗", 其約束則遠遠來得複雜以及難尋, 稍有不慎, 整個理論便會被推翻. 是困難, 但卻非常過癮. 解決了好奇心也給了自己不錯的滿足感.

另一過癮之處, 是經濟學也如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一樣分了不同的"門派". 因為人的社會實在複雜, 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 那些已發展了自己一套理倫結構的角度便自成一家. 小弟不才, 各"門派"認識不多, 但深入接觸的卻有一個, 那便是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芝加哥學派". 該學派以價格理論為核心, 由需求定律以及"局部平衡"廷伸發展, 解釋各種經濟活動. 主力提倡自由市場, 反對干預政策.

筆者是信奉"芝加哥學派"的. 但請容筆者特別指出一點, 經濟學只是用來解釋世事, 或許相應作出某些推斷, 至於是否真實地採用成為國家政策, 則是政治的問題. 筆者這樣說, 是因為以下的內容將涉及一個很敏感的話題: 全球自由貿易. (小圖為芝加哥學派核心人物: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得奬者, Milton Friedman, 攝影者為張五常教授)

看過之前的介紹不難估出"芝加哥學派"是支持自由貿易, 也就是經濟一體化的. 這是因為該學派認為在經濟資源有限的環境下, 自由市場競爭會令其資源作出最有效率的分配. 但如先前所說, 解釋“自由貿易帶來益處”的理論若要成功建立, 就必須有清楚明確的"約束". 長話短說, 這些約束包括法律的健全, 人均教育水平, 資源的分怖等等, 呼籲一羣在森林深處居住的野蠻部落討論"自由貿易"是沒有意義的. 儘管新古典經濟學(即"芝加哥學派")能在指定的"約束"下成功推論自由貿易對社會的好處, 但困難的, 便是那些"約束"的選擇以及介定. 例如成功指出兩個發達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能令雙方獲得最大的利益, 是必須建立在"發達國家"以及"自由貿易"的兩個"約束"之上, 所以真正問題是: 何謂"發達"? 何謂"自由"? 這是經濟哲學的層面了.

儘管是支持全球自由貿易, 並肯定其好處, 但若忽視考慮其相關約束, 是完全行不通的. 不知世界貿易組織是否故意忽略這些因素, 但在筆者眼中, 它只是片面地從經濟理論中選取對它有利的部份, 以此粉飾自身的目的. 目的是什麼? 請各位重視經濟原則第一條: 既然人是自私的, 當然是會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最有能力這樣做的, 是那些在發達國家的有錢人.

至於從"芝加哥學派"看起來, 真正的"自由貿易"應該是怎樣, 應該基於什麼的"約束"上進行, 世界貿易組織究竟在做些什麼等問題. 小弟將在之後兩篇文章詳述.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