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6年06月26日

震撼靈魂的鉅著: "罪與罰"

medium_crime_5.jpg

去年十一月, 筆者辭去了舊時的貿易公司的工作, 之後便全身投入了自己的小生意以及開始寫作文章. 至今八個多月, 一直閱讀不少文學書藉, 尤以西方文學為主. 對筆者這個廿歲出頭的黃毛小子來說, 這大半年來可以說是眼界大開, 對西方先哲總算有了皮毛認識.

medium_crime_1.jpg由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開始, 看了數部著作, 直至目前為止, 以剛剛花了一個多月攻讀的"罪與罰"最能震撼筆者的心靈.

"罪與罰"是杜思妥也夫斯基奠定世界聲譽的代表作. 以聲名算, 俄國三大文豪 (還有托爾斯泰以及屠格湼夫), 以他為首. 屠格湼夫以擅長用寫實筆法刻畫俄國社會新的知識份子, 討論人倫關係而著稱於世. 長期旅居歐洲, 最後客死巴黎的屠格湼夫, 儼然成為當時俄國介紹西歐思想的代言人. 筆者半年前看過他的長篇小說"父與子", 便體會到當年時代轉變對家庭倫理所造成的衝擊.

medium_crime_14.jpg托爾斯泰則以"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妮娜"等長篇小說, 把當時的俄國社會搬上他的舞台. 他擅長寫作格局恢宏, 氣勢磅礡的史詩大作, 而那隱含濃郁人道主義色彩和宗教意味的人格, 則給予他的鉅著深度的思考空間.

至於杜思妥也夫斯基, 則迴異於上述的文豪, 他將自己怪異, 受難, 貧窮, 病痛, 流放, 負債的生涯投射於自己的小說. 結果他以旺盛的創作生命力, 給後世留下了一系列光芒四射的作品.

"罪與罰"的主人翁是拉斯柯尼科夫. 他是一位貧窮的大學生, 居於彼得堡的窄小房間裡; 罹患憂鬱症. 他的情緒始終處於緊張, 焦躁的狀態中. 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與外界之間, 失去調和, 這樣的結果產生一個計劃: 殺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 奪取她的財產, 做有益於社會的工作. 他將這個計劃付諸實行, 而且輕易成功, 可是, 也一併殺害了正巧來到現場的老太婆的妹妹麗莎佩達.

medium_crime_6.jpg這個第二次殺人, 是不在他的計劃之內的, 由於情況的意外發展, 這位大學生驚慌, 狼狽, 苦悶, 不安, 恐懼, 噩夢一直纒繞着他, 使他片刻不得安寧. 根據當初的構想, 他應該是勝利者, 然而在行兇之後, 突然失去了信心. 另一方面, 由於他的舉止怪異, 受到了警察的注意, 疑為兇嫌, 為了擺脫這種嫌疑, 他努力不懈的奮鬥. 此時, 偶然的情況下認識了深信天主的妓女蘇妮雅, 被她的態度所感化, 毅然決斷地自首認罪. 最後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八年, 蘇妮雅也跟隨他到遙遠的流放地.
medium_crime_10.jpg

主角拉斯柯尼科夫, 他所代表的, 是俗世中, 憑着理性, 認為人可分為兩類: 平凡與不平凡兩種, 前者需要根據普通的法律與道德生存, 後者却可獲得破壞那種道德與法律的權利. 為了完成有益於人類的事業, 犠牲他人是情有可原的, 歷史上的偉人即是一例.

medium_crime_2.jpg女主角蘇妮雅, 她對神的存在從未懷疑, 擁有最美麗聖潔的靈魂, 不是崇高的處女, 而是領到黃執照的妓女, 是一位不幸者. 妓女是齷齪污穢的, 但她也因此得以達到人類最高的境界, 現世的苦惱洗淨了她的靈魂. 拉斯尼科夫看到她那柔和的眼光, 心靈終於獲得了平安. 另一反角史比杜里凱洛夫,他耽溺於情欲, 沒有道德可言, 與拉斯柯尼科夫的"殺人"理論如出一徹, 只是欠缺理論支持而已, 可以說是主角的特殊化身. 拉斯柯尼科夫是一位重理論的人, 但在本能方面有其脆弱的一環, 史比杜里凱洛夫填補了它.
medium_crime_7.2.jpg

將"罪與罰"的主題作一次概說. 我們若只依靠理性, 則必受到拉斯柯尼科夫超人論的引導, 世上存在不平凡的人, 然後否定神. 但若只依存本能, 則必陷入史比杜里凱洛夫的無道德主義. 如何才能走出這樣的迷宮呢? 作者認為, 接受神的恩寵, 如聖經中相信拉薩路的復活. 這是經由蘇妮雅說出來的. 最初, 拉斯柯尼科夫並未意, 直至在流放西伯利亞, 他才重新憶起.

medium_crime_4.jpg這種以信仰為前提的愛, 相信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了. 筆者覺得這是顯易而見的, 當然這是筆者在剛讀畢時所得的第一印象. 其實想深一點, 作者雖然生於一百三十多年前, 但他所提出的問題正正觸及人類其中一個永恒疑問: 身為人類, 既然終需一死, 那我們的生存價值是什麼? 拉斯柯尼科夫的殺人, 反映了目的與手段的問題. 他殺人的目的的正確性(或道德性)並不一定應該予以否定, 問題在於手段. 老太婆固然是行屍走肉, 是為害社會的人, 但無人可以剝奪她生存權利. 他在犯罪之後悔悟, 領悟這個道理. 可是, 現世的英雄們 (拿破崙, 烈寧......)絕不會悔悟, 認為目的能使手段正常化. 戰爭, 革命, 建設等都是手段, 為的是要達到目的. 目的是理想, 所以每一次都加以美化, 受到正義女神的祝福. 而且為了目的, 有幾億的人會化為手段, 人的自由終會被剝奪.
medium_crime_13.jpg

自從沙特以來, 杜思妥也夫斯基被公認為文學存在主義的先驅者. 但這裡所提出的是: 擁有"本身的存在就是目的"的人之理念, 被無數的拿破崙等人踐踏, 而將來, 像拿破崙等這一類的"超人"亦不會消失. 並不是萬人都肯定拉薩路的復活, 可以拉薩路必須復活的強烈願望, 悄悄潛藏在我們的心中.

medium_crime_3.jpg只要抱有這種願望, 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永遠會有人讀它. 相信拉薩路會復活的人是幸福的. 沒有信仰的人而言, 拉薩路的復活也是值得思考的.

只要生活在世上, 每一個人都會對其存在感到不安, 我們真的要不明所以地終其一生嗎? 究竟為了什麼呢? 是的, 作者在"罪與罰"中已清楚表示了人不論何其墜落, 也應該"存在", 沒人可以奪取. 但存在的本質呢? 這實在是人類哲學最高的範疇了. 杜氏以抽絲剝繭的推理小說手法, 透過仔細刻劃角色們的心理, 處理這個嚴肅的主題, 難怪別人說他是把存在主義精髓藝術化的先驅. 他所探討的問題, 明確表示了作者是探索靈魂的勇者, 在百多後的今天, 其作品的光輝永恒不滅.

medium_crime_12.JPG筆者實在說得太多了, 也真的有點亂, 不禁思想着存在主義......但不論如何, 筆者實在很喜歡小說中的聖女蘇妮雅, 她善良的內心, 堅定的信仰, 對犯罪的主角始終不棄, 無一不給予筆者由心的鐘愛. 小說的結局更是筆者難忘的. 也許套用吉勞斯曼在評論"罪與罰"的一段文字作為結尾吧!

"在如棺材般窄小, 幾乎要窒息的一個小房間裡發生的思想劇, 流經遼闊的俄羅斯草原, 直到西伯利亞, 伊爾托希河的河邊, 在拉斯尼科夫抱了蘇妮雅的一刻完美結束."
medium_crime_9.jpg

01:10 發表於 書海浮沉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