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3日
一紙英雄: 從李君看中國改革
筆者前天相約友人李君晚膳於尖沙咀 (李君是誰? 哈, 請參考筆者的第一篇文章, 自有解說~), 大吃墨丸麵於雞記潮州粉麵, 雖然沒有於舊址時滋味, 但與友人把酒言歡還是這樣的令人快意. 臨走時……
"你有沒有紙巾?"他問.
"沒有啊~幹什麼?"
"想去廁所."
筆者突然想起. "等等, 好像還有一張."
"一張?!" 他好像有點猶豫......
筆者本以為他只是想洗手後作抹手之用, 但看見他的神色, 頓然明白他去芧廁不是為"小", 而是為"大"!!! 不禁臉色大變.
"好吧~ 我試一試吧~"他最後說道. 筆者大驚, 心想: "怎可能一張紙巾便可解決啊?!"
正想考慮有沒有其他方法之際, 他已昂首走進廁所, 手裡拿的, 只有一張小小的紙巾......
未幾, 他走出來: "搞掂~"
筆者實在沒話可說, 只能稱呼一聲:
是的. 筆者這位朋友真的是有點小聰明的, 思考靈活, 能從一些沒想過的角度出發, 嘗試解決一些別人認為是荒誕, 甚至是沒可能的事情. 不管學歷如何, 這樣的能力多多少少也是先天的, 也許是上天給他一點的小禮物吧~ 這些年來與他對談,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 是他在一些尋常話題中, 說到一些筆者從沒想過的意見. 一個人的學養的確是對多角度的思考有幫助, 但就如蜘蛛織網一樣, 人們無論如何學習模仿, 其成果比天生自然的"蜘蛛紡織師"還是遠遠不及的.
這方面的能力在現今變化萬千的社會是難能可貴的. 危機及機會隨時隨地突然出現,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 誰能把握機會及避過危險, 誰便是生存者. 而這樣的應變能力, 如上所說, 是不大可以學習的. 人長大後隨著經驗的累積, 應變能力也相對提高, 但這個說了等於沒說的道理, 拿出來討論是沒有意思的. 值得討論的, 是先天擁有這種能力的人, 在現今社會中, 應站在什麼的位置上? 尤其是對於發展一日千里的中國.
一個國家的崛起是有很多不同方式的. 當年的羅馬帝國憑共和政制的開創寫入史冊, 漢武貞觀的文治武功垂名後世, 法國路易十四及清朝康熙的個人天才名震古今, 大英帝國及西班牙的海上雄師稱王稱霸, 二戰日德的工業力量震撼世界......
時至今日的中國, 崛起已成定局, 所倚憑的, 如無意外則是經濟實力. 這種非武力的和平崛起, 無論在中國或世界史上均是很罕見的, 而擁有十二億人口龐大國家如此攀升, 更是絕無僅有. 能否一帆風順呢? 稍有閱歷的人是心知肚明的.
筆者深信中國的改革道路既然已開始了近三十年, 己沒有可能走回頭路. 經過了這些年來的急速發展, 之後的每一步, 均真的需要謹慎小心, 稍有閃失, 受害的將是成千上萬的人民.
實行中央集權制, 筆者覺得這是管治一個十二億人口國家的恰當制度 (民主? 筆者很猶豫......將來撰文再說), 所以國家的命運較大部份是在政府官員手上, 而不如西方國家般放在選民手上. 是故將來不論是自亂陣腳, 還是外敵挑釁, 國家能否扭轉乾坤, 便全看這班官員的質素了. 看似一個很普通的常識, 但請不要用香港的角度看, 要從中國的角度看. 在香港或西方國家, 一個官員動不動便問責, 隨時給人扔下台, 做事說話總是戰戰競競的; 而中國的官員, 德高望重, 一句說話一個表情, 影響的已是上千萬人.
轉了一大個圈, 筆者其實最想說的, 便是很期望中國政府能有多些像"一紙英雄"這樣的人材, 在國家決策時能發揮多點影響力, 勇於探索嘗試, 不拘泥於過去或別人的經驗, 自己另覓別徑前進.
在和平崛起的道路, 絕不像課本參考書中所謂的標準發展路線圖, 一些完全意料之外的困難, 一些看似沒法解決的危機等等, 在國家可調動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手裡只有一張紙巾, 情況"緊急"時, 也是要硬著頭皮走進洗手間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非常時期動用非常手段, 是無可厚非的. 筆者最著緊的, 是李君能否快點回來, 不用大家等這麼久, 李君究竟在茅廁裡做過什麼, 筆者也不想追究了 (坦白說有點嘔心~哈~); 平民最要緊的, 是和平穩定, 三餐溫飽, 能做到的這點便已相當足夠, 再深究其過程, 不過是吹毛求疪罷了.
中央集權的制度, 其行政效率之高, 是民主社會望塵莫及的. 這樣無疑會容易造就恐怖獨裁, 國家落入萬丈深淵的局面; 但同時也是有志改革, 銳心發展的人材大展拳腳之時. 一成一敗, 是謗是譽, 均會千古留名.
各位”一紙英雄”, 現在不站出來, 還待何時呢?
(附註: 筆者明天將往黃山攝影旅遊, 待年底回來後再撰文細談~ 謝過啦!)
2006年12月17日
巴黎. 人情. 小吃
很少看到一部影片如”我愛巴黎”般奇特精彩. 原先是與友人相約觀看”戀愛夢遊中”, 駭見全院滿座, 便轉念頭看一看這部評價不錯的影片.
“我愛巴黎”由十八部短片十八個導演組合而成, 每段短片長約十分鐘, 均是發生在巴黎街頭各處的小故事, 各有不同的主題, 愛情親情友情, 輕鬆深沉幽默悲傷, 包羅萬有, 真的稱得上是一部”多姿多采”的影片. 全片約兩小時, 由於有十八個不同的故事, 是故很難會有沉悶的感覺, 而且各個導演均有不同的風格, 每十分鐘便讓人”耳目一新”. 筆者觀賞時, 更是有點目不暇給呢!
這麼多小故事, 不同類型的人總會在戲中找到一兩個故事是自己喜歡的, 雅俗共賞, 可說是相當”大眾化”的~
每個片段說不同的故事, 但有些東西, 是十八部短片均一致的: 那便是這些短片均是從巴黎的橫街窄巷拍攝, 並不重巴黎聞名海外的名勝; 從這些小街小店小故事中, 讓觀眾看見巴黎的另一面, 這是筆者最為印象深刻的. 就像只懂得維多利亞港, 其實是稱不上認識香港的. 這些短片多方面地刻畫了巴黎的社會面貌, 不同的階層, 不同的種族, 不同的文化, 從巴黎人的日常瑣事中看到了當地的人情世故.
一眾故事, 筆者是較喜歡那些輕鬆幽默的. 就像一對父女的故事, 開始是平平無奇, 只有兩人一邊走一邊對話, 但那條路走完時, 給了在場觀眾不少的驚喜呢; 另外也有一對老年的夫婦, 相約在餐廳決定離婚, 那幽默, 尖酸刻薄的對白真的令全場充滿爆肚笑聲; 也有一對將會結婚的男女, 在預先蜜月旅行, 參觀名人靈墓時, 因一點小事爭吵, 最後”驚動”那名人鬼魂上來幫忙, 實在是創意可喜, 令人捧腹. 愛情親情, 在歡笑中有了小智慧的體會.
請不要看輕那小智慧, 要不是對人生有深切的體會, 是不可能在十分鐘感動人心的.
喜悲相隨, 有幽默的故事; 也有傷感的故事. 一對黑人男女的故事是令筆者印象深刻的, 男孩子出身寒微, 對女孩子一見鐘情, 一把優美的聲線改變不了際遇的噩運, 在巴黎種族不公的刺刀下, 他躺在血汨中, 記的, 只是想與女孩喝一杯咖啡;
也有變心丈夫突然知道妻子生命將盡, 本只是出於大丈夫的責任感而放棄新歡, 照顧妻子至最後一天; 但想不到在餘下的相處日子, 他重新認識愛情的真諦, 最後一件紅衣, 今人不勝唏噓.
十八個不同的片段, 很難每每皆精, 當然也有兩三個是筆者覺得有點怪的. 就像香港杜可風執導的那個關於巴黎華人社區的故事, 便荒誕得令人有點不名所以. 筆者明白他是想反映巴黎華人的生活片段, 但故事的表達還真是不太行, 不過他還是當攝影出色, 當導演嘛~ 從他的往績各位也是可以略知一二的.
還有一個關於一對夫婦在色情場所的故事, 筆者是知道導演想表達一對老夫老婦的相處, 但最後還是令筆者摸不頭腦呢~
這部影片另一令人意外的是, 雖然是小故事, 但有不少明星參與演出呢~ 好像Elijah Wood, Margo Martindale, Natalie Portman, Emily Mortimer等, 名導演Olivier Assayas, Frederic Auburtin等等, 有些導演甚至下場客串一角呢~
十八位導演分工合作, 從不同風格不同角度不同主題, 建構了一個讓筆者感動的巴黎. 看完這部電影, 尤如品嚐了一餐人們感情的雜錦小吃, 喜怒哀樂, 甜酸苦辣; 只有十多分鐘, 不會深刻描寫, 每每點到即止, 卻又令人回味無窮, 各位~ 想嘗一嘗這款巴黎人情小吃嗎?
2006年12月10日
搬家記敍錄 (下)
搬進新居己有一段日子, 總算適應了新生活, 是時候寫第三篇做一個總結了.
這兩個多月的生活, 筆者感受到獨自生活的苦與樂, 也許先說一些筆者樂不透支的事吧~相信就如各位所想, 自住的最大的好處, 當然是那令人嚮往的自由了. 沒有父母的管束, 沒有小妹的”打擾”, 自己一個, 很多事情自已”全權”管理, 算是過足癮了. 就好像筆者現在終於可以做一件想做己久的事: 於深夜在大電視看電影, 好好在寂靜的晚上享受一下視聽之娛. 尤其是在凌晨時間關上所有燈光, 看着影片, 身心投入進如夢似幻的光影世界……
是與家人同住不太能享受的娛樂了.
隨心佈置自己的家, 那也是令人愜意的活動. 由本來只有一些基本傢俱的空屋, 逐漸加些自己喜歡的物件, 本來也不自覺, 但慢慢的這裡加些, 那裡加些, 現在看看四周, 倒有點驚訝變化倒大呢~~~由本來像一個旅館, 到現在總算有一點家的感覺了. 一個感覺, 原來是由很小的事聚合給予的. 放一些自己照的相, 掛一些自己喜歡的海報, 久而久之, 便將一個地方個人化了. 現在筆者如無必要也不外出, 留在家中的感覺更好, 無可否認, 是多了不少安全感, 是有點”定下來”的認知. 除非是外出旅行吧~ 其實早對旺角, 尖沙咀, 銅鑼灣等地感到厭倦了. 不過總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 或許是筆者的性格不太喜歡一大班人熱鬧吧~
就如鋼之錬金術師的名言: “如果想要得到什麼, 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 出來獨自居住, 其代價是有點出乎筆者預料的.
不用說, 第一項代價, 便是清潔打掃. 每天的洗碗倒垃圾, 打掃廚房, 每兩天吸一次塵, 每一星期作一次全屋大清洗, 包括抺乾淨所有物件, 大至書架, 小至相架, 清洗浴缸及洗面盆, 抺門窗, 掃窗檯, 吸被單, 整理物件……至於洗馬桶嘛, 筆者也有點麻木了. 有些人可能認為筆者有潔癖, 但請相信筆者, 如以”眼不見為乾淨”的態度去處理家居清潔, 最後當你忍受不住要做時, 那”工程”的浩瀚是筆者難以想像的. 若不是每天準時放工, 碰巧實施五天工作周, 筆者根本便沒精力去做這些家務, 算是走運了. 英國有調查說家庭主婦的工作如放在商業市場, 那大約是月薪萬五元, 筆者是由衷相信的.
坦白說, 現在家中物品尚少, 已是如此, 之後嘛……真的是”明天的事, 明天再辦”了.
第二項代價, 要真正的學懂烹飪. 出外用餐? 這的確是筆者搬出後初期所用的政策, 每天工作回家還要打掃, 怎麼可能有精力時間去煮食呢? 是有點不可能, 但當你要長期面對街外那些劣質無益的食物, 為了自己的生命, 也只好”知其不可而為之”了. 還有現在要付出水電煤差餉管理費的開支, 要是再出外大魚大肉, 食盡美品佳餚, 那不如要了筆者的命還好.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自己也懂烹飪, 沒什麼大不了, 但筆者說的, 絕不是那種”興起”式的煮食, 不是自己有空閒來露一兩手的逍遙, 而是每天日復一日, 必須要做, 不做便沒飯吃的那種煮食.
幸好晚上能在舊居吃”阿媽飯”, 但早餐及午餐 (即”帶飯”), 要是自己不動手做, 而又不捨得花近三十塊錢吃一堆垃圾午餐, 那不好意思, 午飯時唯有看報紙及書本這等”精神食糧”捱得一時得一時吧~
早餐的麥片三文治不難弄, 而且輕易變化不同款式, 這太不成問題, 每晚臨睡前弄一弄便可以了; 可以是午飯嘛, 便傷腦筋了~ 不想吃昨夜母親煮的一樣菜式, 便唯有自己去煮, 要是煮飯, 那一個人的份量很難就, 是故最想煮的, 便是意粉. 到百佳買一些新鮮豬扒牛扒 (倒便宜呢, 而且可以食足幾餐), 最要緊有多點不同調味做出變化 (可以是黑椒牛扒或洋蔥汁牛柳嘛), 加點蔬菜 (當然是可以輕易煮熟的那一些). 時間方面有心的總可以抽出來煮食, 最煩人的, 還是要花時間去想不同的菜式吧.
之於第三項代價, 便是寂寞. 無論家中佈置得怎樣合自己心意, 平日看見四周四面牆的感覺也滿不是味兒的. 幸好有兩隻倉鼠相伴, 還不至於沒有心靈寄託…..唉~ 還是一言難盡吧~ 就着這一點, 筆者也真的不想多談了, 但以這三項代價來說, 筆者覺得第三項是最沉重而且是沒什麼方法解決的....唉~看看四周, 就是再完美, 還是欠了點東西的……唉~
搬家記敍錄寫至此也差不多了. 新居入伙近三個月, 要搬的也已搬了, 接下來的, 也該是新生活的開始, 便叫“獨居手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