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07日
好笑. 粗俗. 反思: 爆谷殺人狂
一個麻甩佬, 除了電影, 書本, 旅遊外, 現在算可以正式加多一項娛樂活動: 戲劇. 筆者於三星期前看了一部由糊塗劇班製作的話劇: 爆谷殺人狂.

除了一般的話劇迷之外, 相信其餘觀眾大部份是為了一個原因進場:

筆者孤陋寡聞, 真的不知道魏綺珊原來是戲劇中堅份子, 更是糊塗戲班的創團成員兼班主. 上月於文化中心看到了此劇宣傳單張, 好奇拿看一看內容, 便決定進場一看.
選擇的是這劇目的最後一場, 因為是唐寧小姐的處女劇, 筆者想最後一場應該是較保險的演出~ 其實有點多餘, 四位演員的表現均沒有令人失望, 相反, 有一兩位更是有令人喜出望外的感覺. 演員稍後談, 先說故事.

"美國荷里活型佬導演Steven專拍至Cool至Cult片 (<--- Cult片?! 那不就上一篇文章中那位塔倫......?!), 不單橫掃票房, 在奧斯卡頒獎禮亦滿戴而歸, 又塔上美艷成人雜

Steven深信自己熱愛電影藝術, 誠實坦率反映荒謬社會.
Betsy深信自己懷才不遇, 冒險以身試法追求主角席位.
Jackal深信自己受電影毒害而走上歧途, 誓要抽出真正負責的罪魁禍首.
Simone深信自己一生愛情至上, 甘願為愛付出生命, 義無反顧.
真假對錯, 誰是誰非?"

一直以來也有這種爭拗, 究竟"古惑仔"系列是不是美化了黑社會? 若然是, 那對社會是否有壞影響? 若有壞影響, 是否全禁所有黑社會的電影? 還是只禁那些以此為主題的劇集電影, 不禁那些為配角角色的? 或是相反來說, 是否應鼓勵支持那些醜化黑社會的傳媒?……
坦白說這是劇評, 不太應該在這裡深入探討這個本屬"論盡天下事"的話題, 但既然是全劇神髓所在, 總不能略略一提便算, 也就寫一寫筆者自己的想法吧:
筆者信奉新古典經濟學, 也就是六, 七十年代的芝加哥學派. 該派提倡經濟市場自由, 高舉"無形之手" 反對"政府干預".

身為解釋社會人類行為的科學, 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力當然可以由經濟範疇延伸至社會的其他層面, 傳媒責任便是其中一個. 筆者當然支持言論自由, 藝術創作自由. 而如前段所說, 沒有"約束"的"自由"不可取. 那該有什麼"約束"呢?

舉電影為例, 香港實行影視三級制度, 第二級為勸喻性質, 第三級則嚴厲執行, 各級界定雖有爭議但已算清晰可取. 就筆者而言, 這是一個合理制度. 只要不違反, 則什麼電影也可以拍. 反過來說, 若筆者是導演, 並不會因為三級制度的存在而感覺創作自由被剝削.

像香港這等教育普及, 政治穏定以及物質豐裕的地區, 傳媒需要的, 是依法創作. 至於其內容是否抵觸, 侵犯甚至挑戰普遍道德傳統, 則看觀閣下自我分辨, 自我取捨.
現今社會中, 傳媒娛樂百花齊放, 電影公司電視頻道雜誌出版社成千上萬......

最後簡單一句, 一個人的道德價值水平, 成年前是父母以及老師的責任; 成年後則是自己的責任. 並不是父母雙雙工作, 沒空教導孩子或是老師面對過多學生, 不能因材施教, 便將道德教育責任推給傳媒. 這是本末倒置的.
(以上四張相為本劇除主角們外的4位配角, 對上中間的相片為最後一場, 也就是筆者所看的一場, 台前幕後影的大合照. 特別有一插曲值得寫下:
在最後終場時, 所有演員, 工作人員均出來談感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右上圖的女配角的男朋友突然拿著一束玫瑰花出現, 當著全場觀眾向該女孩求婚, 她被弄得又笑又哭, 煞是感人. 筆者行年廿三, 也真的是第一次看見別人真實的求婚呢~)
抱歉......還是說了整整六段......但至少也可證明此劇帶給觀眾的反思是成功的.

若兩位男演員的表現可用"專業"去介紹, 那魏綺珊的演出便可用"身心投入"去形容了. 觀賞魯陳兩位表現時, 筆者完全感覺到他們是一流的表演者, 咬字聲調面部表情均屬演技上乘派;

很難用文字描述, 她飾演的Simone為愛痴狂, 不惜跟隨男友殺人放火, 看似瘋狂實則至情至聖. 雖是配角, 並與劇目中心思想關聯不大, 但她的投入演出實有目共睹, 演活了一個單純痴迷的女殺手.

雖然還是甩了一兩句對白, 但對處女劇來說, 是情理之中的. 支持她繼續參演戲劇, 始終比電視劇對著鏡頭演戲, 真正面對觀眾的戲劇更是一塊上好的演技磨刀石.
舞台配置沒有多大的變化, 唯設計突出醒神,以紅色為主色突顯了全劇探討傳媒與社會力的血色關係. 平心而論, 筆者還是覺得先前"那時......愛妳......快五年"的舞台設計更出色, 可以說是該劇主動說故事的"演員"之一; 而本劇這方面則是單一提供吸引的背景, 烘托出故事氣氛而並不直接參與其中的演譯.

這位配角實在搶鏡, 口齒伶俐, 為此劇製造了不少幽默位, "出位"的髮型及"奪目"的衣著, 令他基本上一出場已令觀眾捧腹. 其實雖是又"殺人犯", 又"暴力導演", 又"美艷脫星", 但基本上這是一部喜劇, 笑位之多令兩個小時全場笑聲不絕.

暴力片導演若是文謅謅, 美艷脫星若是包得密密實實, 殺人惡煞若是一句粗言也不說, 那未免太"超現實"了. 更不應該像"跟蹤"一片中邵美琪飾演的Madam般, 用上"妖", "頂"便算是"粗口爛舌"的性格形象. 要麼不說, 要說便說"正統"的粗言穢語才對.

但若對社會上的傳媒問題有所關心, 有所思考的人, 筆者認為此劇是一塊很好的放大鏡, 將問題在社會草叢中抽出來, 放大於閣下面前, 讓你看清看楚其現象及矛盾, 令人反思良久.
"爆谷殺人狂"是精彩及成功的. 期待糊塗劇班的下一次演出:"靚太作死".
(所有圖片皆可放大, 並轉貼自"爆谷殺人狂"的官方網站: 請按此)
留言
"靚太作死"公演過一次. 唉, 我很想看爆谷殺人狂, 但no money~~睇唔到魏綺珊爆粗:p
發表人: Agnes | 2007年08月09日
Agnes, 你果然一言點中要害. 香港戲劇成千上萬, 大型小型微型應有盡有, 唯獨實在價錢昂貴......= ="......我也是千選萬選才擇一兩部最愛看之.
幸好一條麻甩佬個人洗費有限, 要不然, 想也不用想......@@
發表人: laurex | 2007年08月09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