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3日
草裙女郎. 天水圍狀元. 天下父母心
這一篇是時事文章, 但亦有少許影評. 有些時候, 不能只在光影世界中獨自陶醉, 從漆黑的戲院中走出來, 用經過電影洗禮的眼睛去看世事, 往往有著比報章社論更尖銳的觀察力及寬宏的視野.
前幾天看了"草裙娃娃呼啦啦", 明顯是一部日本版的"跳出我天地". 沒有曲折的劇情, 而"熟口熟面"的感動温情位則拿揑準確. 是真人真事改篇, 勵志動人. 觀眾 (尤其是看過"跳"片的) 儘管知道下一幕是甚麼, 但那窩心感動還是擋不住, 眼睛免不了弄得濕濕的.
"跳出我天地"背景是八十年代的英國煤礦轉型; "草裙"背景則早了一點, 是六十年代日本能源改革的年代. 發生於其東北小鎮: 寄磐, 煤礦業為當地的經濟支柱, 隨著石油漸漸替代煤的大環境下, 礦場開始倒閉, 居民生計漸失. 其中一間礦場公司決定興建渡假主題的"夏威夷中心"力挽狂瀾. 一班礦工女兒, 乘著這次機會, 與從東京而來的失意女導師, 洗去手上面上的煤炭漬, 穿上夏威夷草裙, 以身體躍動的舞姿跳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看見女主角紀美子(蒼井優飾) 在各方面的壓力反對下, 與一班女孩子奮力向上, 苦綀舞藝, 為的不只是自己的將來, 更是為了整個社區的明天, 的確勵志非常. 然而與"跳出我天地"一樣, 最令筆者感動的, 不是主角本身, 而是女主角的母親.
"跳"片中的父親, "草裙"片中的母親, 可以說是兩部電影中最可貴的地方. 主角們堅持夢想的毅力固然動人, 但父母, 親人間的諒解支持更是難能可貴. 試問那一位年青人沒有熱血的歲月? 那一位沒有追求夢想的勇氣 (當然部份日本, 台灣及香港的年青人例外)?
而父母不同, 他們走過了高低跌盪的人生; 看遍了人世間的醜陋險惡; 體會了現實的殘酷無情, 他們的確不想見著自己的子女為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夢想而浪費了自己的青春, 這正是他們用血汗換回來的人生經驗. 誰有資格批評他們守舊? 誰有資格批評他們武斷?
在礦場工作了一輩子, 兩部電影中的父母親均視礦業為生計的來源, 是卑微, 但是是唯一可靠的生計. 雖然環境正在急速變遷, 但幾十年來的經驗卻不能說變便變. 也許是老天跟人類開了一個大玩笑吧~ 我們因為經驗而趨吉避凶, 自我進步, 亦因為經驗而不肯冒險, 錯失機會.
幸好有一剎那, 他們意外看見了子女在綀習室中閃耀才華的一剎那, 他們改變了. 他們看見第二條出路; 他們不想白白浪費上天賜給子女的天賦; 他們知道子女們可以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生. 結果毅然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觀念, 不顧依靠了一生的經驗, 為成就他們的夢想而犠牲付出, 這才是真正觸動人心的地方.
沒有這樣的家人, 便是再天才十倍的年青人, 長大後多數只會變回庸庸俗俗的一份子, 埋沒才華.
具有天賦並不代表將來有所大成, 相反, 要是不慎誤入歧途, 他也會沉淪得比別人快, 比別人遠, 挽救他回正軌基本上是不可能, 這樣的天才長大後只會顧及自己, 為社會帶來災難. 是的, 一個天才其實比平常人更需要親人的支持及導師的指導, 踏上正軌, 將來才不致於辜負了一身的才華.
今年放榜, 那些皇仁, 拔萃狀元筆者是不想談的. 只是那位來自天水圍, 出身於基層家庭, 就讀中中的女狀元例外, 筆者想說她一說.
歷來會考放榜, 猶如我們清明上山祭祀一樣, 傳媒總是喜歡說有幾多個十優八優狀元, 來自那些十年如一日的所謂名校, 如都市閒情教煮菜一樣問他們有甚麼讀書心得......當然少不了的, 是頭版一張巨型的相片, 影著那些狀元站在學校門口, 一字排開, 雙手拿著那如祖宗神主牌般的成績單, 裂嘴露齒地展露招牌笑容......坦白說, 筆者不覺這是光彩, 反像一齣鬧劇.
這位天水圍女狀元令筆者注意的, 是其相片並不焦點於她的成績單, 人們一眼望去, 看見的, 是她父母在她左右臉上各獻一吻的笑臉. 看看資料, 知道這個真的是一般基層家庭, 父母不富有, 沒有高學歷, 一家全靠父親當的冷氣技工維持生計. 儘管如此, 愛女之情還是溢於言表.
所有父母都愛子女. 然而好心往往做壞事, 出於"愛護", 最後變成"溺愛". 不是不懂施教, 放緃子女; 就是過份管束, 子女難以獨立. 為甚麼這麼極端呢? 也許我們從"跳出我天地"中的父親, "草裙娃娃呼啦啦"中的母親, 以及這對天水圍父母之中, 可以得到一點啓示.
"跳"片中的父親本想Billy像其他男孩一樣有點男子氣慨, 逼他學拳擊. 但看見Billy在舞蹈方面的天份, 他放棄了自己的堅持, 為了讓他能進入皇家舞蹈學院, 他不單四處籌錢, 更連自己面子都不要地放棄參與工會罷工, 重回礦場工作. 為了兒子, 在那往礦場的車中遭四周工人喝駡, 擲雞蛋......
最後送Billy往學院的車時, 更堅持要替他拿行季.
"草裙"片中的母親, 是工會領袖之一, 堅信礦場是該鎮的唯一希望, 甚麼夏威夷舞簡直是邪魔外道, 聲色俱厲地要求女兒在礦場工作. 然而當她親眼目暏女兒為了夢想離家出走, 甘願在訓練場中艱苦練習, 便明白到這是女兒選擇的路, 也是唯一她將來會帶著笑容做的工作. 最後, 為了不讓女兒的心血白流, 理想夢碎......
她這位工會領袖親自拉著手拖車, 逐家逐戶地借暖爐, 以保存渡假中心中那些快要凍死的樹木.
天水圍女孩的雙親不論錢財學問都不能與那些名校狀元的中產父母比美. 而然他們雖明知女兒是資優兒童, 不但沒有逼她讀這讀那, 學這學那, 反而很細心地引導女兒自我學習的興趣: 在電視機旁貼上乘數表, 喻意電視可以看, 但也不能完全忘記學業; 有空時儘量一家團聚活動; 便是女兒只進了第二志願的中中, 他們儘管失望但仍不斷鼓勵女兒: "只要有心, 好的學生也能在惡劣的環境中考出好成績."
各位讀者不知是否領悟到其中的深意? 培育子女, 不是重點於不斷要求子女要達到各式各樣的"指標", 真正要緊的, 其實是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及其責任的承擔!
不知是否現在父母年青時所接受的殖民地教育失敗, 還是香港扭曲了的資本主義所致, 本地父母對教育下一代的理解實在錯誤及無知得令人可怕. 他們竟然認為培育子女猶如商業公司做生意一樣, 計算著成本及收獲, 換言之, 如做一個公司大Project無異.
知道一張寫滿評級"A"的會考成績單將來"回報"甚高, 便不計"成本"地大灑金錢"聘請"各補習社"改裝"子女為一部高效率的"考試機器". (考試是重要的, 但這樣面對便使其意義盡失); 知道懂兩文三語在職場吃香, 便一窩蜂地送子女往各式各樣的訓練班; 不知從那裡聽來"學鋼琴", "拉小提琴"是有"文化內涵"的代表, 聲稱可以"陶冶性情", 結果小朋友還未開始看卡通片, 便被逼整天看著只有黑白兩色的琴鍵. 更荒唐的, 是為了送子女入名校, 不惜連屋也賣了搬往名校網......
近期有一報導說香港多了人學習馬術活動, 訪問一位送女兒學騎馬的母親, 她道學騎馬原來是為了讓女兒"從馬背上摔下來要站起來, 克服困難, 馴服馬匹.", 為的只是建立女兒的自信! 荒謬至此, 實在可憐可悲!
以為肯花金錢, 找對門路, 提供充足物質生活便可令子女成材, 這不知天真無知是甚麼?
教育子女是神聖而重要的人生大事, 對父母要求甚嚴, 除了要求他們提供生活所需, 還要求他們花時間陪伴子女, 花精神作家教, 並且約束自己的生活, 在其面前以身作則. 甚至在有需要時, 可以犧牲的都要犧牲. 也就是說, 為人父母者, 需要有一顆"為孩子設想"的心.
入名校, 多補習, 學鋼琴......筆者明白這也是父母的一番苦心, 但這並不是真正"為孩子設想", 那只是"為孩子計劃"罷了. 憑自己的經驗, 替孩子畫下一張理想成長"藍圖", 然後不惜功本地按圖規劃前進......就算成功, 也只是成就了父母自己的理想, 不知覺地犧牲了孩子的幸福.
有些時候, 父母的期望與子女真正的幸福是並不一定掛勾的.
不想他們學壞? 其實花多點時間陪伴他們便可以. 工作太忙? 那便不要生孩子吧~ 又想不用照顧他, 又想他不學壞, 世上那有如此便宜的事.
不想他們成績差? 不一定要入名校, 帶他們多點去圖書館, 他們愛看甚麼書便讓他看甚麼書, 不用替他選擇 (放心, 圖書館是沒有龍虎豹雜誌的), 最要緊教他們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問. 長年累月下, 他們自會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 這樣的孩子不論進甚麼學校也會有所作為的.
學好英文? 不是有高質素而免費的明珠台嗎? 大量具娛樂性, 製作認真的外購劇放映, 英語程度有深有淺, 讓孩子天天接觸, 他們自然對英文不會陌生害怕. 還覺不夠? 那便多看幾套西方電影或認真陪他們讀一兩本英文版哈利波特, 學得好是夠用有餘了~
中文普通話? 兒童時要他們一星期背一首唐詩便足夠, 背熟了長大後自然會對中國文字產生好奇, 元曲宋詞四大名著自自然然會自己看的. 更好的可以在深圳買一些老翻中國歷史長劇 (製作質素高, 又便宜), 既可認識中史, 又可學習普通話, 與子女一起煲劇更是其樂無窮.
不想子女無修養? 不是學一學鋼琴便行. 帶他們多點去博物館或藝術館, 告之他們人類欣賞, 尊重及追求"美"的特質, 讓他們多點嘗試創作, 有興趣的大力支持, 沒興趣便不勉強. 另外與其要背琴譜, 倒不如要孩子們緊記一些普世原則更好, 例如把法國大革命時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背了去.
太誇張? 一點也不誇張. 太長? 宣言除了前言外, 其餘的只有十七行. 太深奧? 起碼比起昔日不知所謂的學能測驗要淺得多. 便是讀者閣下也一定聽過, 只是不知那是人權宣言吧~ 抽幾條說給大家聽聽:
第一條: 人人生來是, 而且始終是, 自由平等.
第四條: 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他人之行為, 並由法律限制之.
第十一條: 自由傳達思想和意見是人類最寶貴的權利之一.
第十七條: 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很長很深奧嗎? 不會嘛~ 父母在講述時只需稍微解釋一下, 讓孩子好好背熟緊記, 成長後自有明白的一天. 而心懷這些寶貴原則的人, 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
至於想他們學懂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 更是不用大費周章地送他們去學騎馬. 孩子成長中自然會有很多挫折, 在那時扶他一把, 指引另一條出路給他們便足夠. 反而學習騎馬最寶貴的, 是讓孩子認識另一種與自己不同的生命, 學懂尊重牠們, 愛護牠們. 一心要"馴服"牠們便與原意背道而馳. 孩子要學習與牠們相處溝通, 建立感情, 在草地上人馬一起感受自然及生命的和諧.
與養貓養狗不同, 這是印象更深, 更有意義的生命教育.
"跳出我天地"及"草裙娃娃呼啦啦"中的父母放下自己的理念, 經驗及面子, 為孩子犧牲自己; 天水圍狀元雙親用心引導女兒學習, 陪她一起成長......以上種種, 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傑出人材.
各位父母, 放下"計劃"吧~ 在這個已經扭曲, 並無可救藥的香港, 你們的孩子是將來唯一的希望, 如果竟然為了讓子女長大後適應這個扭曲的社會, 便將錯誤反智的教育強加於他們身上, 這樣倒行逆施是會毁了他們一生的. 將自己的身份放輕點, 將自己的經驗放輕點, 多點認真聽他們說話, 不論讚賞還是責罰, 所抱有的, 都應該是一顆"真正為他設想"的心.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