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04日
三部電影
有些時候, 筆者倒真的覺得一拿起筆寫作, 便不太可能放下. 寫完"他和她"後, 本以為可休息三四天看看書, 誰不知看見"索女‧喪屍‧機關槍", "玩命‧飛車‧殺人狂", "哈利波特", "變型金鋼", "草裙娃娃呼啦啦"等幾乎一部接著一部不停上映, 連周總的"不能說的秘密"也殺到, 還有動漫影展及夏天國際電影節......
筆者想起連剛落畫的"殺謎藏"也未動筆, 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不敢怠慢, 決定動筆疾書.
先寫三部: "殺謎藏", "索女"及"飛車"
"殺謎藏"根據真人真事改篇, 是美國三藩市灣區的連環殺手真實故事. 整件案件橫跨十多年, 至今已成懸案, 三藩市警方已將其檔案公開, 以便公眾能隨時提供更多線索.
筆者是一早便決定看此片的. 除了因為是"七宗罪"導演David Fincher外, 其預告片亦深深吸引著筆者:

觀賞後是沒令筆者失望的, 並與友人在離場後相互討論甚久. 始終是真人真事, 沒有任何誇張失實, 為營造氣氛而設計的情節, 以平敍的節奏推進, 真實感極強. David Fincher (右上角) 不愧為黑色電影的大師級人馬, 全片籠罩著沉重黑色的感覺, 黑夜鏡頭蠻多, 氣氛營造出色. 筆者在銀幕前猶如加入了主角的一份子, 緊緊追咬著那連環殺手不放.


另外很特別的, 此片並不重點於追兇的曲折過程, 反而焦點於主角們的心理轉變.

那份偏執絕對是全片眾演員中演技最出色的地方, 他實在演得絲絲入扣, 在筆者眼中, 比起那連環殺手, 這種連綿十多年, 無間斷讓他幾乎妻離子散的偏執可能更可怖.
雖不是"七宗罪"般經典, 但"殺謎藏"無疑是一部引人入勝, 是喜歡用腦追兇影片的觀眾的首選.

以筆者現場所見, 觀眾看後無不拍爛手掌, 大呼過癮透頂.

B片 (或專業點叫Cult片) 是什麼? 基本上它是粗俗, 濫造, 誇張, 賣弄色情, 喪搞笑, 核突, 無聊恐怖, 血腥以及最重要: 無厘頭的電影.
也就是說"索女"以及"玩命"本是同一部電影 (原名便是Grind house), Quentin導演"玩命"而Robert導演"索女". 香港不可能放映這麼長的電影, 創作了兩個片名便一分為二上映. 筆者兩部也看過, 為了尊重兩位導演的"搞野"精神, 筆者也決定用一位金毛強的語氣口述下列影評.
[敬請注意! 以下片段含有大量不雅用語!]

條女索到出哂油, 佢開頭跳舞火X辣到阿叔火都黎埋, d衫又少布, 中間上床個段仲正, 又型, 係唔知邊條X街係個高潮位整X爛左條片, 搞到無野睇, 妖~ 我而家仲興烚烚呀! 陰公~

不過入得戲院都唔帶腦架啦, 入戲院讀書咩? 總之搞野搞笑就得啦, 仲有好X多斷手斷腳飛Q哂出黎, d喪屍好似啫喱咁比打人打爆哂. 血X腥咩~ 小兒科啦, 睇見d人都唔知睇得幾過癮.

講起又真係好Q無厘頭. 條友 (男主角是也~) 係醫院無端端打到飛起, 凌空刀仔"隊"喪屍呀~ 大佬! 但係跟住又騎騎呢呢咁揸架BB電單車係公路飛車, X佢臭X, 又真係好X好笑. 不過最Q型就係條女架啦 (女主角是也~) ~俾人炸X斷隻腳不但無事反而仲打得, 裝埋枝機槍係腳度, 係咁掃d喪屍真係型X到爆. (佢當然無諗到個女主角係點開槍)

[中途補述: "索女"一片確實拍得令人快意, 而導演監製均故意有不少細節重塑當年Cult片的特點, 不只是電影內容, 連其海報也故意做出錯體版 (那機關槍腳左右倒轉). 是故再次提醒各位, 如欲觀看此片, 請抱一個"搞野"的心情觀賞.]
至於"飛車"個套死人野就好X極端. 中間有成兩大段, 都唔X知有無成半個鐘, 都只係影X住班八婆吹水. 嘩~ X佢老X個臭X, 悶X到我呀! 第一班女吹水個陣只係五分鐘我已經訓到成隻豬咁......

X佢X街, 個變態佬揸住架車成百幾公里咁撞埋去, 痴X線架! 咩都死啦! 個導演仲X街到要慢鏡拍, 睇住成隻腳飛出去呀~ 大佬! 總之就突然好X震撼!

跟住鏡頭一轉又影住另一班八婆吹水, 咁我梗係又訓多陣先啦. 話時話第二班d女就無咁索wor~ 有幾件仲好樣衰tim. 算啦~ "索女"都睇到我與X哂......

最後條粉腸俾人追到車都抄埋, 係咁叫救命真係好X無用, 而家先肴底就X街啦. 咪俾班女拖出去係咁打, 最後一條碎頭腿飛埋去, 成套戲就咁X完左, 都唔知條X街最後有無俾d女打死.
總之全場d女都睇得好開心, 我就覺得"索女"過癮d, 咁d女真係索好X多呀嘛~ 你話係咪先~......(以下由於有太多粗口及無關套戲事, 是故簡略之~)”

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於"索女"一片中, 導演為求做到真正Cult片感覺, 特別在片首播出一段假造, 由"Grind house"出品的"新片"預告. 是很認真製作的假預告片, 有完整內容及人物, 名為"大砍佬" (Machete). 片段收錄如下:
"索女"及"飛車"的出品人Bob Weinstein看過後竟然深感興趣, 真的決定開拍, 同樣由Robert Rodriguez執導, 預計2008年上映, "搞野"搞成這樣, 真係要寫個"服"字! (以上消息由Agnestse提供~)
另外有三段本身與"大砍佬"相同的假預告片, 分別為"Don't", "Thanksgiving"及"Werewolf Women of The S.S.", 以下是其三合一"預告片", 友人Agnes另有文章"專題介紹此三段"預告片", 如有興趣可: 按此
2007年07月20日
"愛情回水"; "跟蹤"
(各圖片均可放大~ 另外, 部份錄像片段含女性裸露片段, 敬請注意!)
很可能各位讀者已經發現, 自HKIFF後, 筆者的電影筆記已經漸漸由一戲一篇, 變為兩戲一篇.
美其言是可以多點比較, 實際上是沒有時闁寫兩篇, 索性"二合為一", 提升效率. 就好像這兩篇文章所提及的兩部電影, 是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
"愛情回水"給筆者很大的驚喜; 而"跟蹤"則有點出乎筆者意料之外.
先說"愛情回水". 導演Sean Ellis先前一部叫"Cashback"的18分鐘短片參選奧斯卡短片競賽. 也許他的靈感像噴泉一樣湧出來, 欲罷不能, 便在短片的基礎上擴充成一部正式長片.

是一個極具創意的故事, 在一遍荷里活特技大片的"大熱天"下, 此片不失為一劑"清涼解渴"的凍飲. 故事講述男主角Ben因為失戀而長期失眠, 漫漫長夜無處寄託, 便去超市當夜班. 在那裡他遇上了一位收銀女孩Sharon以及一班趣怪同事......究竟Sharon能否治療他的失眠呢?
以下是其18分鐘的參賽短片:

一眾配角相當出色, 雖不至於搶了男女主角的風頭, 但不論怎樣說, 他們已經成功吸引觀眾的目光, 成為焦點.

筆者先前所說的驚喜, 其中一半是因為本著看一部愛情片心態進場, 想不到觀看不到一半已被這班嘩鬼弄得笑出了淚水.


只要你用心看, 平凡當中必有美好; 只要你用心相處, 一個看上普通的女孩, 也一定會有美麗可愛的一面.
其實全片也貫徹了這個主旨. 其中在超市那一幕便令人一看難忘: 講述Ben有一個"特異功能", 能令時間停頓, 並利用他對美的觸覺, 在那些被時間凝固的人與物之中, 看出他們美麗的一面.

由於Ben對女性美的著迷, 是故此片有不少女性裸露的畫面, 但幕幕均如祼體雕像或人像畫般充滿美感. 要是那"肓光社"又發瘋, "淫審處"又自大地以為自己是道德十字軍, 將此片定為三級, 相信又會成為另一個國際笑柄.

順道一提, 此片的最後一幕是相當浪漫的. Sean Ellis的處女作, 真的帶給筆者不少的驚喜. (特別感謝Grace陪同筆者觀看此片, 始終有些電影, 找個女孩相伴才是味兒的.)
接著要說"跟蹤".

陳重山是通緝犯, 憑著謹慎細心, 成功策劃了多款劫案. 天生敏感的他, 對任何蛛絲馬跡均有警覺......這一次, 究竟是"狗仔隊"的耐性勝出? 還是陳重山的小心更勝一疇?
看上去是一個很刺激的警匪鬥智故事. 事實不然, 全片彌漫著謹慎的耐性, 細心的警覺, 是一部平實緊湊的"貓捉鼠"電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風格重疊"問題. 一個導演是不能沒有自己的風格的, 便是王晶也有王晶的風格.

作為處女作, 此片劇本紮實, 四平八穩中不乏警匪鬥智的意外精采之處: 陳重山突然殺警及中段與綁架案的交叉劇情. 可以看得出不只警方及悍匪是謹慎小心, 連導演也是步步為營, 細心雕琢劇本.

這一切的隱喻關聯, 每每顥示其"宿命"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主題. 導演出身編劇的功力給予此片故事的可觀性, 令抱著看動作鬥智片心態進場的筆者感到意外.

另一點筆者意料之外的, 是女主角徐子珊的表現. 任達華與梁家輝是不用說的啦~ 演技派中堅分子, 水準依然. 但筆者的目光還是投向了電影新人徐子珊.



"跟蹤"無疑是本年度暫時最佳的港片. 拍出了完整"銀河映像"風格以及強烈的真實感. 不賣弄花巧鎗戰炸藥, 完全以劇本的雕琢著手, 而水準以上的演員演出, 更是給予筆者意料之外的觀後感.
2007年07月10日
正劇圓台: 那時......愛你......快5年
每當看見街上這邊一對熱情擁吻的情侶, 那邊一對爭執吵架的男女......有時不禁腦海中會閃過一個念頭: 不知將他日分手的情景放給對熱吻男女面前, 又或者將昔日甜蜜片段重播在那對爭吵情侶眼前, 是如何的一個光景呢?

始終在劇界中算是新丁, 是自三個月前樹寧. 現在式單位的"留著愛" (<--- 如有興趣可按link觀看該文) 後所觀賞的第二部音樂愛情劇, 印象很好, 也就繼續試著下筆了.

這是因為此劇用了一種全新的手法演譯這段愛戀關係, 令筆者感覺極新鮮. 由兩條主線組成, 男主角的時序是順著時間由兩人相識到分手的過程 (用的當然是男主角角度); 女主角的時序則相反, 是兩人由分開倒回到初相識的過程. 第一, 三, 五, 七......幕是男主角的片段; 二, 四, 六, 八......則是女主角的片段, 雙方關係梅花間竹地出場, 予人一種全新的觀察角度.
找到其中一個本劇外國版本的video clips, 請按下觀看, 請特別注意其時序的交叉 (例如video最後是Jamie執拾離開分手, 但Catherine則是剛拿著Jamie送給她的玫瑰花, 開始戀愛. 兩人最後一句goodbye, 句子一樣意義卻全相反.)

這種強烈的愛情對比是讓人難以忘記的, 同時亦令人不禁想到: Jamie開始時這麼幸福, 這樣滿懷信心地示愛, 為什麼五年後會這樣的呢?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難道愛情真的這樣不可靠嗎?
(以下片段為外百老匯原裝版本的"Still Hurting", 即上述所提Catherine坐在地上唱著的傷痛之歌. 順便一提, 片中女演員演得不太入戲, 但歌唱得不錯, 可一聽之~)

將現代愛情觀用上這種方法演譯, 透過對比的強烈直接引起觀眾的反思: 是男的不成熟? 太好色? 不懂控制自己? 只懂熱戀不懂相處......? 還是女的開始時太天真? 不懂包容? 不懂體諒另一半的難處? 不肯太打開心窗溝通......? 想到的很多, 每一幕的舞台調度, 演員的賣力演出, 以及悅耳動心的配樂均給筆者這些問題提供了極強的引子, 啟示及其記憶性.
所謂記憶性, 是指不同於看了一部普通的愛情片, 讓你想起這些問題幾分鐘, 不久便忘記......而是那女演員站在你面前, 唱著那神傷的離別孤獨之歌, 眼神告訴你她心已碎了: 猶如在你耳邊告訴你這些問題, 並緊緊勾在觀眾記憶中.
是故在這裡便不得不說那簡潔, 極出色, 而又讓人一眼難忘的舞台設計. 舞台監督胡志輝, 執行監督葉智欣, 兩位助理監督分別是李寶琪及陳凱妮, 均是需要點名讚揚的. 絕對是筆者對此劇最為激賞的部份.

Jamie及Catherine兩條相反時序線終於相交於一點. 那便是兩人熱戀, Jamie向Catherine求婚的一幕.

(以下片段是那劇中高潮的歌曲: "The Next Ten Minute"的外國版本:"
選擇上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也是畫龍點晴之舉.

於筆者眼中, 這無疑是實驗劇團或學生劇團嘗試大膽創作的理想場地: 小舞台無需用上昂貴的道具, 人力物力降至最少, 反而在劇本及舞台設計上則需花更多心思......最重要者, 是肯花金錢在這冷門地方看劇的, 絕不是"一般"大眾, 個個均是認真欣賞的戲劇愛好者. 是一個絕佳的訓練場地了.


兩人的演譯方式也各異其趣. 劉穎璇明顯較內歛而陳健迅則非常突出, 皆入戲, 猶如真的情侶一樣. 個人較喜歡劉穎璇, 除了是靚女一名外 (一笑~), 她所負責的幾個場面均令筆者印象較深. 例如在她參與女主角遴選時那多變的演出, 令觀眾對其心中想法可謂一步到位地理解; 分別時的痛苦及被追求時的少女情懷均演譯得非常自然流暢, 是了不起的演出.
以下的片段便是女主角Catherine參與女主角遴選時的Solo表演, 那多變的情緒表現是值得注意的. 香港版的劉穎璇筆者覺得比片段中的演員更要入戲出色:
顧名思義是音樂劇, 全劇劇情由歌曲交代.
想特別讚賞負責現場音樂中, 小提琴部份的林尚謙以及電子琴部份的孔奕佳. 雖他們全場坐在不起眼的舞台角落, 但兩個人負責了全劇的現場音樂演奏, 絕對是演出成功的一大功臣.

從場刊得知其外百老匯歌曲的翻譯及填詞也是全體演員負責. 在這裡, 筆者對這班年青人於藝術工作的熱誠及其貢獻精神, 實在由衷感動! 幾乎所有東西一手包辦!
歌曲的翻譯填詞是全個劇目能否融合本地口味的一個重要元素, 就筆者聽起來, 歌詞很不錯, 帶地道色彩而不突兀. 將這個外地劇變成本地愛情故事, 對筆者而言是成功的.


一直很支持由年青人大著膽子嘗試創作的實驗電影或實驗劇團, 不論好壞筆者能到的都會到. 這樣的年青人才是明日的社會文化希望. 沒有這些膽色及經驗, 終究難成大器, 最多只能成為學院理論派 (吹水是也~) 或者副業興趣派 (不賣力也~).
在這個馳名全球, 全民皆股的"文化沙漠", "那時......愛你......快5年"的水準演出, 是令筆者感到開心及振奮的.
(此文作了一個新嘗試, 所有圖片均是可以放大看的. ^_^~)
2007年07月05日
李安: "色.戒" (新預告片- 18/8更新)
新中文字幕預告片(18/8 加):
國際版預告片:
一個普通的女孩, 卻被賦予了一項不平凡的任務, 去刺殺一個敵人, 她必須捕獲他的心, 同時打碎她自己的心.

其實在上一年中筆者知道李安開始拍攝"色.戒"時, 已經四處找尋張愛玲的原著, 但走遍各大圖書館也遍尋不獲, 正當踏破鐵鞋無覓處, 最後經互聯網向國內同胞求救, 一呼百應, 得來全不費功夫, 終於找到並當晚便在電腦前一口氣看完.


請按此
"色.戒"將於9月28日於北美全線上映, 由李安執導, 梁朝偉, 湯唯, 王力宏等主演, 以抗日時期作為背景, 講述一班香港大學的劇社學生, 得悉漢奸汪精衞的一位重要副手, 主管汪氐情報機關的易先生 (梁朝偉飾) 路經香港, 一股熱血下, 合眾決定施美人計刺殺他. 由湯唯飾演的王佳芝為他們之中最漂亮的女孩, 便被選上為引餌......行動一直順利, 最後在日租界時期的上海, 刺殺目標快要完成, 到達最後一刻時, 這位女孩突然發現, 這位刺殺目標, 人人得以誅之的易先生, 可能真的是愛著自己......

請容許筆者在這裡引用回筆者前作中提及, 也就是張愛玲原著中的一段, 如下:
"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孩, 從十五六歲開始便忙應付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攻勢, 這樣的女孩子是很難墜入愛河的, 因為身邊的誘惑太多, 而同時自身的抵抗力太強了. 一直忙於感情交手, 便沒有時間由心感受. 她喜歡過他, 但後來卻恨他. 她恨另一個他, 相處後卻再難肯定. 她只懂簡單的歡喜憎恨, 卻從不懂愛......直至那一刻來臨, 當心感覺到另一顆心, 她終於明白了."

張愛玲曾語寫道: "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 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 在改寫的過程中, 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絕對是令筆者引頸以待的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此片的名稱原來也是大有學問. 有的是"色戒", 有的是"色, 戒", 有的是"色.戒".......中間的標點符號絕對重要, 在先前的訪問中李安導演也對此有所解說:

記者: 張愛玲原著小說"色, 戒"中間是個逗號, 感覺重心在"戒"字上; 而你的影片"色.戒"中間是個表示并列的分隔號, 有什麼用意嗎?

記者: 你衣服上的色戒中間用的是直線, 這又有什麼講究?


單單看"色.戒"這兩個字, 筆者真的不得不對張愛玲前輩及李安導演懷上由衷的敬佩. 想不到一個午飯便打了這篇文, 不多說了, 另外找到"色.戒"劇組媒體見面會片段, 也放如下:
好想好想睇呀!!!!!!!!!!
(另外筆者近日近網上拍賣場找到一本1994年由內地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台港及海外華人文學經典"系列的張愛玲短篇作品集, 不但收藏了"色.戒"故事的書本印刷版 (終於不用在電腦上觀看了!), 而且內裡還收藏了張愛玲其他著名作品, 如"霸王別姬", "傾城之戀", "沉香屑", "五四遺事"等......而筆者最最最高興的, 便是其封面便是大大的兩隻字: "色.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