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7日
巴黎. 人情. 小吃

很少看到一部影片如”我愛巴黎”般奇特精彩. 原先是與友人相約觀看”戀愛夢遊中”, 駭見全院滿座, 便轉念頭看一看這部評價不錯的影片.


這麼多小故事, 不同類型的人總會在戲中找到一兩個故事是自己喜歡的, 雅俗共賞, 可說是相當”大眾化”的~



請不要看輕那小智慧, 要不是對人生有深切的體會, 是不可能在十分鐘感動人心的.

也有變心丈夫突然知道妻子生命將盡, 本只是出於大丈夫的責任感而放棄新歡, 照顧妻子至最後一天; 但想不到在餘下的相處日子, 他重新認識愛情的真諦, 最後一件紅衣, 今人不勝唏噓.

還有一個關於一對夫婦在色情場所的故事, 筆者是知道導演想表達一對老夫老婦的相處, 但最後還是令筆者摸不頭腦呢~

十八位導演分工合作, 從不同風格不同角度不同主題, 建構了一個讓筆者感動的巴黎. 看完這部電影, 尤如品嚐了一餐人們感情的雜錦小吃, 喜怒哀樂, 甜酸苦辣; 只有十多分鐘, 不會深刻描寫, 每每點到即止, 卻又令人回味無窮, 各位~ 想嘗一嘗這款巴黎人情小吃嗎?

2006年11月26日
三峽好人 x 久石讓音樂會
近日筆者看了一部電影, 聽了一個音樂會; 一部是後現代新派中國電影, 一場是經典共同回憶的音樂會. 兩者均值得細談.
“三峽好人”相信已為不少香港人所認識, 能在威尼斯影展拿下金獅獎, 來頭也真的不小. 繼2005年的李安”斷背山”後, 再一華人奪此殊榮, 但與之前的獲獎華人不同的是, 李安, 張藝謀, 侯孝賢等皆是蜚聲國際的大導演, 而覃樟柯則明顯聲名稍遜, 坦白一點, 問十個香港人十一個也不知道覃樟柯是誰, 這當然包括筆者在內. 自從威尼斯影展的消息傳出後, 筆者真的很好奇這一部被喻為後現代的中國人文電影是一個怎樣的電影, 是故得知能在電影中心上映後, 便相約友人慕名而往.
電影一開始, 筆者便明白為什麼這是一部人文電影. 導演用了一個連續無剪接的鏡頭影三峽船上各個搭客的生活及表情, 最後鏡頭落在男主角三明身上. 是一部反映中國國情, 揭示人文生活的電影. 故事由兩條主線組成, 分別是韓三明尋找沒見十六年的前妻經歷; 以及沈紅尋找二年沒見的丈夫過程. 兩者交匯在正處身三峽巨變中的奉節城; 人情, 國情的變化交融一起, 從社會低下階層的生活角度, 拍攝出中國國家巨變, 人事變遷的歷史蒼芎, 實在看得令人感動不已, 對國家可以說是沒什麼認同感的香港人而言, 尤其更值得推薦.

煤礦工韓三明尋得前妻, 在江邊坐下對望, 決定重婚; 護士沈紅尋得丈夫, 在大壩前相擁一舞, 決定離婚; 新縣城還未蓋好, 舊縣城已被淹沒……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 一些該放下的要放下……

戲裡演員的演出很真實, 令看觀覺得猶如看紀錄片一樣; 比較起來, 韓三明的演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這位山西煤礦工遲鈍沒什麼表情, 但隨着劇情推進, 便越發現他真誠正直, 很討人歡喜, 令筆者意外的是, 原來他的真名也是韓三明呢! 而趙濤飾演的沈紅則有點淡淡然的味道, 好像將很多很多感情收藏在內心處, 所以她最後將自己感情說出來的那一幕, 那聲淚俱下的面孔特別讓人動容. 說到底, 筆者還是喜歡韓三明的.


但相信最討香港人歡心的, 應該是那位喜歡發哥 (周潤發), 熱愛港台電影音樂的配角吧~ 他的出現帶來戲院不少的笑聲, 更為這部沒什麼配樂的電影帶來一首插曲……是的, 原來奪得本屆威尼斯影展金獅奬的中國電影, 內裡僅有的幾首配樂之一, 便是在香港灸燴人口的”上海灘”…… 在三峽河水下……
“浪奔, 浪流, 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 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筆者也是看相關的報導才知道原來久石讓最喜歡的宮崎駿動畫是”風之谷”及”幽靈公主”, 怪不得第二首演奏的曲目便是”風之谷”的主題曲. 原來與宮崎駿自己一樣, 這位文化創作者也是對自己的成名作情有獨鐘. 這部1983年, 距今二十二年的動畫, 成就了一位動畫大師, 一位配樂大師, 影響了此後的動畫文化工作者, 及世界各地無數的年青人……聽見那長揚萬里的主題曲開始演奏時, 筆者不禁聽得出了神, 猶如看見少女主角娜烏西卡, 在晴空下御風飛行, 看見她飛過那森林大地, 看見到人類可以安居樂業的風之谷, 看見那流傳人心的傳說……

有關"風之谷"的文章: 請按此
2006年11月11日
從"金髮女郎之戀"看捷克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固然在電影史的長流中投下一顆大石子, 激起的浪花影響了往後的電影發展, 但其浪頭過後, 所遺下的餘波也是不能忽視的. 就好像緊接着法國新浪潮出現的德國新浪潮; 以及在"布拉格之春"時期出現的捷克新浪潮.

捷克, 一個東歐小國, 地理上夾在西邊的德國及東邊的俄國之間, 自古以來, 一直受到東西兩大民族的文化及政治衝擊, 這個邊緣小國中, 其患難文化, 隨時國破家亡的觀念彌漫在整個捷克的國土. 也許就是這種獨特的背景, 捷克造就了豐富的文化創作氣氛. 在歐洲文化史中, 捷克大師人材輩出: 文學出了一個近代小說之父卡夫卡, 電影則出了一個捷克新浪潮.



故事是這樣的: "小鎮上女多男少, 寄宿的金髮姑娘安杜娜渴望愛情, 她不愛愛她的湯達,她愛的鋼琴家米爾達卻只想跟她上床. 一個周末下午, 她毅然走訪米爾達, 接待的卻是米爾達的父母, 他們讓安杜娜在兒子的房間度宿, 愛情夢回歸到現實去, 這一晚她思如潮湧……"

看似一個很簡單的故事, 但科曼其中一個最特別之處, 就是他擅長從熱鬧喜劇的角度來看緩慢流動的人生, 就像片中那幾位女生參加軍隊歡迎舞會的一幕便可盡見功架; 貌似機智幽默, 但其實處處是新與舊, 個人與集體的自覺寫照. 影片細節豐富, 很窩心, 每格畫面都經過細心觀察. 另外影片內容很低調, 毫不造作, 突顯出黑白──沒有高反差、沒有戲劇化的場面, 令觀眾注目於優越的演出與故事. 攝影、構圖、燈光等也無一不是出自大師手筆. 值得一提的是, 此作炮製捷克銀幕的首個裸體, 也成了新浪潮破禁的一大象徵. 真的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呢!

現在觀看這部約近五十年前的舊片, 不禁有明日黃花的感覺. 但當時捷克國營影片儘管是行共產政權, 但倒不是高壓控制, 甚至可以說得上是自由開放, 而當年的民生從片中可以看到也是不錯的, 好像片中常見的情色牀上戲以及飲酒作樂, 中間又夾雜不少大膽鏡頭, 輕輕狂狂, 可見當年的拍片不大受到限制, 自由倒大的. 重看米路斯科曼的"金髮女郎之戀", 描寫工廠妹的「失身」初戀, 其細緻實感和人情妙趣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相比科曼的其他影片(如"消防員舞會"), 其政治諷刺味道明顯減少很多, 反而着重當年年青人的感情刻劃.



1968年布拉格之春提出"具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 捷克電影亦發展至極盛, 五年間湧現佳作六十餘部. 但同年八月, 五千蘇聯坦克壓境, 將這朵璀璨的新浪潮之花壓破. 捷克新浪潮雖成歷史, 但卻等同"一切皆可能"的電影辭彙, 其不流於形式框框的生氣與勇氣, 對電影的熱切與盼望, 令他們的作品永不過時. 新浪潮其後另覓他地開花, 科曼, 巴薩與雷米克等人先後到了美國. 而科曼更繼續拍下"飛越瘋人院"與"莫札特傳"兩部經典.
2006年10月30日
電影二十問 (tag-writing)
影友Agnes邀請接電影tag. 其實筆者自己也想整理一下自己的電影資料, 問題倒不是簡單幾句, 有些真的需要思考. 筆者看了不少電影, 一看見這二十條問題, 有些真的一看見便覺頭痛. 有時一個人看戲看得越多, 便覺越難回答這等問題. 足足拖了個多星期才接tag, 是想認真回答, 抱歉讓Agnes久等了.
(1)你今年最常去哪一間戲院睇戲?
絕對係電影中心, 太古城UA也差不多.
(2)你最喜歡哪一位導演?
非常難答. 應該是Vincent Gallo, 看了Buffalo’ 66不知多少次
(但要筆者放棄”臥虎藏龍”的李安, “情書”的岩井俊二, “幽靈公主”的宮崎駿, “Sleepy Hollow”的Tim Burton, “七宗罪”的David Fincher, “暗戰”的杜琪峰, “笑傲江湖”的胡金銓, “Pulp Fiction”的Quentin Tarantno, “發條燈”的Kubrick……實在令筆者心痛無比.)
(3)你最喜歡哪一位演員?
這條更難答, 不如要了筆者的命好了……
如真的要選一個, Christina Ricci絕對是至愛 (沒辦法, 正正是筆者喜愛的類型, 也很懂擇戲演出, Buffalo’66, Sleepy Hollow等實在今筆者難忘~~~)
如以演技選擇, 筆者實在不知怎麼回答, 放過小弟吧~~~= =”
(4)今年哪一齣電影最令你驚喜?
應該係” V for Vendetta”, 本以為雷聲大, 雨點小, 但觀賞後喜愛到不得了~
(5)今年哪一齣電影最令你失望?
”地海傳說”, 對其抱有十分的期望, 年中看過原著後更覺是難得的好題材, 筆者更在以前寫了三篇文章介紹呢! 雖然音樂出色, 畫功依然維持Studio Ghibli的水準, 但始終改篇內容與腦海中的故事相差極遠……不過不論怎麼說, 筆者還是支持新進導演的, 加油啊~~~宮崎吾郎!
(6)你有沒有試過看戲看到流淚?
記憶中沒有, 眼濕濕就經常.
(7)你會不會一個人去睇戲?
當然會啊~~~有些時候是一個人睇戲才有味道的.
(8)你最近看了哪一齣電影?
”死亡魔法”, 佈局出色, 劇力緊湊, 結局出人意表. Christopher Nolan水準之作
(9)你最想哪一位去世的導演復活再拍戲?
黑澤明. 大師中的大師, 很抱憾不能生於大師活着的年代.
(10)你最喜歡哪一套外語電影?
”情書”: 戀戀雙城, 繾綣兩生; 一封寄去天國的情書, 一部永遠的經典. (岩井俊二)
(11)你最喜歡哪個國家的電影?
沒有特別指定的國家, 好電影便會看!
(12)你最喜歡哪首電影的主題曲?
《Laputa》, 天空之城 (1986) 的主題曲. 一代經典, 植根於歐洲工業時代的古典音樂, 表達着追尋夢想之歌.
《When you believe》, The Prince of Egypt (1998) 的主題曲. 在絕望中看見希望的歌, 曾對筆者影響甚深.
《All is white》, The Emperor’s Journey (2005) 的主題曲, 代表着筆者夢想的歌曲.
(13)你最珍惜的VCD或DVD電影收藏是?
天空之城 (1986) 的限量珍藏品, 全球2,500件, 除足本DVD及全新錄製Soundtrack外, 更重要的, 是一件限量天空之城機械人Figure以及收藏盒的盒面畫有戲中主角Pasu的父親影下的Laputa相片, 珍貴非常, 實在是筆者的至愛.
(14)The worst movie that you have seen...
港產片“大嬴家” (2000), 絕對令你看後”印象難忘”!
(15)如果讓你選一套戲拍續集,你會選……
”地海傳說”, 始終認為原著的六部曲是一本傑出的作品, 內容深邃意遠, 是奇幻文學的表表者, 也是電影或動畫的一流改篇題材. 很希望有像Peter Jackson的慧眼導演能大着膽子將其改篇成電影. 也許動畫版實在太令筆者失望, 所以希望有人能重新改篇拍下續集. (應該是沒希望的啦~)
或者魔戒前傳”精靈寶鑽” (The Silmarillion), 比魔戒三部曲更波瀾壯闊, 是奇幻文學的不朽巨著, 比魔戒更複雜及更具深度, 絕對是改篇電影的高難度挑戰!
(16)你覺得自己最似哪部片的人物?
自己好難答呢個問題, 或者問筆者的朋友會有更客觀的答案.
(17)翻看最多次的電影是哪一部?
如前題所說, 是Buffalo’ 66, 看了n次. 其次應該是宮崎駿系列以及及周星馳, 周潤發系列.
(18)如果有一個演員可以「從此消失不再拍戲」,你會選誰?
成龍. 每次見到他的笑容, 很想一拳打過去.
(19)如果容你改寫一部電影的結局,你會改哪部?
”地海傳說”, 沒辦法, 動畫版太令筆者失望, 其實3小時的版本早在筆者看原著時在腦中成形, 要是哪一間電影公司肯花幾千萬給筆者拍戲, 筆者會亳不猶豫拍”地海傳說”
(20)哪幾部你最想看、而未有機會看過的電影?
捷克: Jiri Menzel《Closely Watched Train》(1966)
捷克: Milos Forman《The Firemen's Ball》(1967)
法國: 尚盧高達《A Bout De Souffle》(1960)
法國: 杜魯福《射殺鋼琴師》(1960)
美國: Orson Welles《Citizen Kane》(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