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6年01月11日

動畫的兩小時; 小朋友的大千世界


有友人問筆者那關於世貿的文章的二三集為何遲遲未刊出. 首先要抱歉筆者近日缺乏理性細想的經濟感覺, 反而受到聖誕檔期的多部電影影響, 倒是「戲」味鶯然的.

但要寫的不是什麼新的影評, 對象是一系列老舊的電影, 而且是給兒童看的. 空穴來風, 事必有因. 這是因為筆者近日發覺在拍賣場購買哈利波特精品的小朋友不少會click到這個blog, 既然是社會未來主人翁大駕光臨, 便先寫幾篇文章, 介紹幾部好動畫電影送給他們. 小朋友, 如你在觀看的話, 請叫你們的父母來, 因為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們爸爸媽媽的.

筆者近日留意到現今小朋友在電視看的卡通片(如”放學ICU”內的卡通)或戲院的動畫電影(如大受歡迎的荷里活3D動畫片), 對其內容均感到有點痛心. 在電腦特技的包裝下內容空洞, 將兒童寶貴的純樸天真, 潛力無限的想像力活生生地扼殺了. 那誇張逼真的特技或激烈浮誇的動作已”喧賓奪主”, 把故事內容淹沒了. 好像電影”四眼雞丁”, 小朋友只會睇到雞丁幾得意, 對白幾搞笑, 以及太空人毁滅地球時的激烈情節, 又有誰注意到"要同父母坦誠溝通"呢個整套個幾小時的片子入面唯一小小的意義呢?

小朋友的思想如一張白紙, 很多影響一生的觀念性格往往便是在這時形成, 一部令他着迷的卡通片, 或一本故事書, 是可以有令你想像不到的影響的. 筆者當然知道時代是會進步, 科技只會日新月異, 但不論環境社會怎樣改變, 一些人類寶貴的價值觀是不應改變的: 對生命自然的珍惜, 對四周萬物的好奇心, 對仁愛正義的執着, 不怕未知的冒險精神, 無懼困難的勇氣, 潔身自愛的誠實, 尋找真相的決心, 改變命運的自信……這些無價的價值觀不正正應該在這張決定社會明日希望的白紙首先寫上的嗎?

針對成人的電影, 筆者覺得便是怎樣特技怎樣天馬行空也沒什麼問題, 但如觀眾對象是兒童的話, 那麼是不可不理的. 筆者不反對在電影加上特技, 或加上笑話增添娛樂性, 但絕不應變成電影主角以致本末倒置. 看看現今的小朋友吧! 沒有一點童真, 只對電腦, 遊戲, 刺激, 搞笑充滿興趣, 長大後不是厭惡讀書, 便是努力讀書的也只是為了考試, 長大後的人生便是上主保佑也難成大器. 家長教導固然重要, 但社會環境, 接觸的傳媒, 同樣是責無旁貸的.

那些所謂針對合家歡, 逼真特技, 笑料滿戴的電影, 其實看得多, 甚至成為小朋友進入戲院的唯一娛樂, 那是對他的成長沒有多大意義的. 各位家長, 請相信一句話: 那些荷里活的大老闆除了票房之外, 是不會對你子女的身心成長特別關心的. 而你們子女喜歡笑料, 喜歡誇張東西的天性正正是票房的靈藥, 有什麼電影能比一次過賺取一家人, 足足幾個人頭的入場費更好賺的呢? 再加一點點說了等如沒說的人生道理, 看起來便已好像是”意識正面, 教育性與娛樂性皆強”的電影.

猶記得在1998年”埃及王子”以及同年”蟻哥正傳”開創了3D動畫電影的年代, 但當年那教育與娛樂並重的本意, 時至今日已變成追求更新特技, 追求更高票房的商業遊戲. 當然, 這是自古以來的恒古不變的市場定理, 但作為家長, 筆者不反對間中帶子女走進戲院笑一笑, 但如真的關心子女身心成長的, 便應給他們看一些那些用心良苦的電影工作者, 嘔心嚦血地製作的動畫, 一部他們印象深刻, 充滿意義的電視或電影動畫, 是勝過逼他們死背一整本通識教科書的.

但那裡有那些內容充實, 滿戴意義的卡通呢? 最近除了一部”鋼之錬金術師”已沒有其他可觀的啊! 請各位家長放心, 筆者會在之後寫一系列的動畫電影影評, 你們便按喜好給你們子女選擇, 走進任何一間影碟店也可找到, $19一隻VCD作教育費不算昂貴吧! 之後文章用的文字當然會比過往的淺易明白, 希望各位小朋友不用看得這麼辛苦吧!

本想寫一部卡通電影的影評為先, 但寫着寫着便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文章. 也當是給以後那個系列下一個序言吧.

(P.S. 各位經濟朋友不好意思, 世貿文章將來該系列之後上戴, 相信你們也不介讓一讓各位小朋友吧~)

2005年12月11日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 看自由貿易以及”自由”的約束 (1)


回想自己在高中那幾年, 自己是十分喜歡在"剪報"中不自量力地寫國際時事評論的. 那些功課一直保存至今, 拿起來重看, 不禁啞然失笑. 在十六, 七歲時, 思想剛開始盟芽, 對身邊世界充滿好奇, 少年熱血, 總是對這個世界的種種不公平大加評擊, 寫下了很多"天真"的建議.

但認識了經濟學, 開宗明義第一條便是: “人是自私的”. 一句話說穿了少年人的理想, 很愕然, 但卻也引起當年筆者強烈的興趣, 結果在張教授的散文引領下, 走進了經濟學的世界. 有人的地方便有社會, 經濟學便是一門研究人在社會中行為的科學. 沒有放入理科是不等於和科學沒有關係的, 在經濟學的範疇內, 很多的研究都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 整個社會儼如一個巨大的"實驗室", 而其中最令筆者感興趣的, 是原來這個實驗遠遠比那些我們安坐在實驗室去做的來得困難. 在自然科學的實驗中, Limitation (約束) 是重要但不難設定的; 可是在人類社會進行的"實驗", 其約束則遠遠來得複雜以及難尋, 稍有不慎, 整個理論便會被推翻. 是困難, 但卻非常過癮. 解決了好奇心也給了自己不錯的滿足感.

另一過癮之處, 是經濟學也如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一樣分了不同的"門派". 因為人的社會實在複雜, 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 那些已發展了自己一套理倫結構的角度便自成一家. 小弟不才, 各"門派"認識不多, 但深入接觸的卻有一個, 那便是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芝加哥學派". 該學派以價格理論為核心, 由需求定律以及"局部平衡"廷伸發展, 解釋各種經濟活動. 主力提倡自由市場, 反對干預政策.

筆者是信奉"芝加哥學派"的. 但請容筆者特別指出一點, 經濟學只是用來解釋世事, 或許相應作出某些推斷, 至於是否真實地採用成為國家政策, 則是政治的問題. 筆者這樣說, 是因為以下的內容將涉及一個很敏感的話題: 全球自由貿易. (小圖為芝加哥學派核心人物: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得奬者, Milton Friedman, 攝影者為張五常教授)

看過之前的介紹不難估出"芝加哥學派"是支持自由貿易, 也就是經濟一體化的. 這是因為該學派認為在經濟資源有限的環境下, 自由市場競爭會令其資源作出最有效率的分配. 但如先前所說, 解釋“自由貿易帶來益處”的理論若要成功建立, 就必須有清楚明確的"約束". 長話短說, 這些約束包括法律的健全, 人均教育水平, 資源的分怖等等, 呼籲一羣在森林深處居住的野蠻部落討論"自由貿易"是沒有意義的. 儘管新古典經濟學(即"芝加哥學派")能在指定的"約束"下成功推論自由貿易對社會的好處, 但困難的, 便是那些"約束"的選擇以及介定. 例如成功指出兩個發達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能令雙方獲得最大的利益, 是必須建立在"發達國家"以及"自由貿易"的兩個"約束"之上, 所以真正問題是: 何謂"發達"? 何謂"自由"? 這是經濟哲學的層面了.

儘管是支持全球自由貿易, 並肯定其好處, 但若忽視考慮其相關約束, 是完全行不通的. 不知世界貿易組織是否故意忽略這些因素, 但在筆者眼中, 它只是片面地從經濟理論中選取對它有利的部份, 以此粉飾自身的目的. 目的是什麼? 請各位重視經濟原則第一條: 既然人是自私的, 當然是會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最有能力這樣做的, 是那些在發達國家的有錢人.

至於從"芝加哥學派"看起來, 真正的"自由貿易"應該是怎樣, 應該基於什麼的"約束"上進行, 世界貿易組織究竟在做些什麼等問題. 小弟將在之後兩篇文章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