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04日
三部電影
有些時候, 筆者倒真的覺得一拿起筆寫作, 便不太可能放下. 寫完"他和她"後, 本以為可休息三四天看看書, 誰不知看見"索女‧喪屍‧機關槍", "玩命‧飛車‧殺人狂", "哈利波特", "變型金鋼", "草裙娃娃呼啦啦"等幾乎一部接著一部不停上映, 連周總的"不能說的秘密"也殺到, 還有動漫影展及夏天國際電影節......
筆者想起連剛落畫的"殺謎藏"也未動筆, 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不敢怠慢, 決定動筆疾書.
先寫三部: "殺謎藏", "索女"及"飛車"
"殺謎藏"根據真人真事改篇, 是美國三藩市灣區的連環殺手真實故事. 整件案件橫跨十多年, 至今已成懸案, 三藩市警方已將其檔案公開, 以便公眾能隨時提供更多線索.
筆者是一早便決定看此片的. 除了因為是"七宗罪"導演David Fincher外, 其預告片亦深深吸引著筆者:
預告片尾段中, 在那些充滿殺機緊張的畫面中, 背景卻播著輕鬆寫意的田園主題曲 (以上影片中1:14開始), 化學作用極強烈, 令筆者一看難忘.觀賞後是沒令筆者失望的, 並與友人在離場後相互討論甚久. 始終是真人真事, 沒有任何誇張失實, 為營造氣氛而設計的情節, 以平敍的節奏推進, 真實感極強. David Fincher (右上角) 不愧為黑色電影的大師級人馬, 全片籠罩著沉重黑色的感覺, 黑夜鏡頭蠻多, 氣氛營造出色. 筆者在銀幕前猶如加入了主角的一份子, 緊緊追咬著那連環殺手不放.
每次有一線索, 便覺離兇手真面目近了一步, 而最後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近一步, 差一點; 再近一步, 再差一點......跟隨著那警探及報章漫畫家追蹤過程的高低起落而牽動觀眾情緒, 兩個半小時便這樣過去, 留下給觀影者的, 是一片懸案未解, 兇手己呼之欲出的感覺. 相信筆者, 要是有心的觀眾看後, 返家是一定會上網翻查其詳細資料的.
下毒手的鏡頭沒有刻意造出驚嚇效果, 但也正正因為平實如此, 這樣猶如真實發生的過程才真真正正的叫人膽寒. 明顯與一般荷里活追兇片不同, 本片有著極多的細節及案件多年來千絲萬縷的關係, 無疑是一定要帶腦子進場的.另外很特別的, 此片並不重點於追兇的曲折過程, 反而焦點於主角們的心理轉變.
其中"斷背山"男星Jake Gyllenhaal尤其出色. 他所飾演的報章漫畫家因對解謎著迷而深深被此案吸引著. 他孜孜不倦地追兇, 並在十多年間經歷了結婚, 生子, 夫婦感情出現危機的過程. 他因為案件而認識了太太, 也因為對此案太偏執而讓她一怒下分居.那份偏執絕對是全片眾演員中演技最出色的地方, 他實在演得絲絲入扣, 在筆者眼中, 比起那連環殺手, 這種連綿十多年, 無間斷讓他幾乎妻離子散的偏執可能更可怖.
雖不是"七宗罪"般經典, 但"殺謎藏"無疑是一部引人入勝, 是喜歡用腦追兇影片的觀眾的首選.
但假若閣下發現當天自己不想用腦子, 有點心煩氣燥, 鬱鬱不歡, 悶悶不樂, 欲渲泄而不可得時, 筆者誠意推薦兩部電影給閣下: "索女‧喪屍‧機關槍"以及"玩命‧飛車‧殺人狂". 筆者保證, 閣下看過這兩部電影後, 必定煩惱盡去, 心境豁然開朗.以筆者現場所見, 觀眾看後無不拍爛手掌, 大呼過癮透頂.
Quentin Tarantino以及Robert Rodriguez兩位"搞野型格"導演今回認真地"搞野",一起製作了一部B級長Cult片: Grind house. Grind house是指美國專門播放B級片的電影院, 有點像香港當年的油麻地戲院.B片 (或專業點叫Cult片) 是什麼? 基本上它是粗俗, 濫造, 誇張, 賣弄色情, 喪搞笑, 核突, 無聊恐怖, 血腥以及最重要: 無厘頭的電影.
也就是說"索女"以及"玩命"本是同一部電影 (原名便是Grind house), Quentin導演"玩命"而Robert導演"索女". 香港不可能放映這麼長的電影, 創作了兩個片名便一分為二上映. 筆者兩部也看過, 為了尊重兩位導演的"搞野"精神, 筆者也決定用一位金毛強的語氣口述下列影評.
[敬請注意! 以下片段含有大量不雅用語!]
“咩呀~ 無野講架~ 好X正tim! 一睇就知爛片啦, 不過爛得黎又笑X到我X街wor~ 咩剪接, 鏡頭乜X野技術我就唔X識架啦, 不過我聽到有條友講得好好, 話"索女"呢套戲"條女好索, 條屍好喪"! 我覺得佢講得好X啱.條女索到出哂油, 佢開頭跳舞火X辣到阿叔火都黎埋, d衫又少布, 中間上床個段仲正, 又型, 係唔知邊條X街係個高潮位整X爛左條片, 搞到無野睇, 妖~ 我而家仲興烚烚呀! 陰公~
其實除左條女之外我都無乜留意到其他野, 都無劇情架啦~ 咪d軍佬想要生化氣體, 跟住唔知d乜Q病毒洩X漏哂出黎, d人變X哂喪屍, 跟住咪影住男女主角成班人一路打喪屍, 一路著草咁走囉.不過入得戲院都唔帶腦架啦, 入戲院讀書咩? 總之搞野搞笑就得啦, 仲有好X多斷手斷腳飛Q哂出黎, d喪屍好似啫喱咁比打人打爆哂. 血X腥咩~ 小兒科啦, 睇見d人都唔知睇得幾過癮.
無計架~ 個feel咁正, X佢老X, d畫面顏色好X似返番去七, 八十年代咁.講起又真係好Q無厘頭. 條友 (男主角是也~) 係醫院無端端打到飛起, 凌空刀仔"隊"喪屍呀~ 大佬! 但係跟住又騎騎呢呢咁揸架BB電單車係公路飛車, X佢臭X, 又真係好X好笑. 不過最Q型就係條女架啦 (女主角是也~) ~俾人炸X斷隻腳不但無事反而仲打得, 裝埋枝機槍係腳度, 係咁掃d喪屍真係型X到爆. (佢當然無諗到個女主角係點開槍)
聽d friend講好似話阿導演 (佢記錯左, 其實Quentin係"飛車"導演, 他只在"索女"中客串) 同布咩斯 (係Bruce Willis) 都有客串, 我見佢地兩條友好X搞鬼. 最後兩個人都變X哂喪屍, d肉爛到一舊舊咁跌出黎, 好X核突. 不過又真係好X high. (左上角戴面罩者正是Quentin Tarantino)[中途補述: "索女"一片確實拍得令人快意, 而導演監製均故意有不少細節重塑當年Cult片的特點, 不只是電影內容, 連其海報也故意做出錯體版 (那機關槍腳左右倒轉). 是故再次提醒各位, 如欲觀看此片, 請抱一個"搞野"的心情觀賞.]
至於"飛車"個套死人野就好X極端. 中間有成兩大段, 都唔X知有無成半個鐘, 都只係影X住班八婆吹水. 嘩~ X佢老X個臭X, 悶X到我呀! 第一班女吹水個陣只係五分鐘我已經訓到成隻豬咁......
不過都唔知係唔係悶得太耐, 到第一次飛車意外個陣就成個人醒哂, 好X刺激!X佢X街, 個變態佬揸住架車成百幾公里咁撞埋去, 痴X線架! 咩都死啦! 個導演仲X街到要慢鏡拍, 睇住成隻腳飛出去呀~ 大佬! 總之就突然好X震撼!
我都懷疑個X街導演係咪有心玩野 (是的~), 撞完車之後就見到"索女"入面同一間醫院, 又係個個痴痴地線, 但又好X索個女護士, 仲有兩個老差佬都好似係"索女"入面見過 (其實現實中個漂亮女護士同個老警察係兩父女黎).跟住鏡頭一轉又影住另一班八婆吹水, 咁我梗係又訓多陣先啦. 話時話第二班d女就無咁索wor~ 有幾件仲好樣衰tim. 算啦~ "索女"都睇到我與X哂......
訓醒左就見到個班女同條變態佬"綀"車, 又係突然間刺激到飛起. 不過呢班女比第一班真係勁好X多, 好X惡梗. 條變態佬都俾佢地嚇到賴X賴X. 都抵佢死架啦! 開頭就咁變態係度殺人, 而家俾第二班女玩番轉頭.最後條粉腸俾人追到車都抄埋, 係咁叫救命真係好X無用, 而家先肴底就X街啦. 咪俾班女拖出去係咁打, 最後一條碎頭腿飛埋去, 成套戲就咁X完左, 都唔知條X街最後有無俾d女打死.
總之全場d女都睇得好開心, 我就覺得"索女"過癮d, 咁d女真係索好X多呀嘛~ 你話係咪先~......(以下由於有太多粗口及無關套戲事, 是故簡略之~)”
總括而言, "殺謎藏", "索女"及"飛車"均是內容及風格上南轅北轍的電影, 可謂各自各精彩, 各位可以"對號入院"或"對號買碟"觀賞. 筆者三部也喜歡, 但可能近日真的看得太多正經沉實的電影, 就感覺而言, "索女"及"飛車"已成為今年最令筆者過癮及捧腹的電影.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於"索女"一片中, 導演為求做到真正Cult片感覺, 特別在片首播出一段假造, 由"Grind house"出品的"新片"預告. 是很認真製作的假預告片, 有完整內容及人物, 名為"大砍佬" (Machete). 片段收錄如下:
"索女"及"飛車"的出品人Bob Weinstein看過後竟然深感興趣, 真的決定開拍, 同樣由Robert Rodriguez執導, 預計2008年上映, "搞野"搞成這樣, 真係要寫個"服"字! (以上消息由Agnestse提供~)
另外有三段本身與"大砍佬"相同的假預告片, 分別為"Don't", "Thanksgiving"及"Werewolf Women of The S.S.", 以下是其三合一"預告片", 友人Agnes另有文章"專題介紹此三段"預告片", 如有興趣可: 按此
2007年07月20日
"愛情回水"; "跟蹤"
(各圖片均可放大~ 另外, 部份錄像片段含女性裸露片段, 敬請注意!)
很可能各位讀者已經發現, 自HKIFF後, 筆者的電影筆記已經漸漸由一戲一篇, 變為兩戲一篇.
美其言是可以多點比較, 實際上是沒有時闁寫兩篇, 索性"二合為一", 提升效率. 就好像這兩篇文章所提及的兩部電影, 是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
"愛情回水"給筆者很大的驚喜; 而"跟蹤"則有點出乎筆者意料之外.
先說"愛情回水". 導演Sean Ellis先前一部叫"Cashback"的18分鐘短片參選奧斯卡短片競賽. 也許他的靈感像噴泉一樣湧出來, 欲罷不能, 便在短片的基礎上擴充成一部正式長片.
如同一般由拍攝MV出身的導演一樣, Sean Ellis在"愛情回水"中成功拍出屬於自己, 獨特自成一格的視覺風格. 此片可謂將凝固時間的唯美感推向極限, 其中不少定鏡更是令人難忘, 猶如一幅幅立體的畫作, 看得筆者也傻了眼.是一個極具創意的故事, 在一遍荷里活特技大片的"大熱天"下, 此片不失為一劑"清涼解渴"的凍飲. 故事講述男主角Ben因為失戀而長期失眠, 漫漫長夜無處寄託, 便去超市當夜班. 在那裡他遇上了一位收銀女孩Sharon以及一班趣怪同事......究竟Sharon能否治療他的失眠呢?
以下是其18分鐘的參賽短片:
飾演Ben的Sean Biggerstaff曾參與"哈利波特"第一及二集的演出, 其角色為Oliver Wood, 不太出眾. 但他這種文藝青年的氣質卻正正適合此片中扮演藝術系學生: 有點木木獨獨, 傻傻乎乎. 他那苦惱時的樣子倒真是維妙維肖的.一眾配角相當出色, 雖不至於搶了男女主角的風頭, 但不論怎樣說, 他們已經成功吸引觀眾的目光, 成為焦點.
例如飾演Ben超市同事的Michael Dixon, Michael Lambourne (<-- 好色雙雄), 功夫小子Marc Pickering (<-- 不認得這小子嗎? 他是演"無頭谷"中Johnny Depp副手的那個小伙子啊~), 超市總理Shuart Goodain (<-- 那一隻"I am the boss"的大杯還真過癮極了~)......這些配角幾乎擔了全戲所有的幽默位置.筆者先前所說的驚喜, 其中一半是因為本著看一部愛情片心態進場, 想不到觀看不到一半已被這班嘩鬼弄得笑出了淚水.
其中最神奇的, 莫過於女主Emilia Fox了. 這位女主角可謂是全片主旨最關鍵的地方, 也是導演表現其視覺效果的巔峰所在.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相信觀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認同: 這位女孩由影片開始時那個不起眼, 殘殘破破的不夠瞓收銀員, 竟然隨著影片的推進變得越來越漂亮. 在最後Ben為這位心上人辦畫展時, 那時的她更是美艷不可芳物.
請注意此片刻意不用化妝特技來表現這種變化, 筆者極為欣賞的, 是導演只是用上鏡頭變化及藝術手法, 一層一層, 一點一點的揭開女主角的平凡外表, 讓內裡真正的女性美逐漸逐漸展現於觀眾眼前. 這一點便是本片的主旨:只要你用心看, 平凡當中必有美好; 只要你用心相處, 一個看上普通的女孩, 也一定會有美麗可愛的一面.
其實全片也貫徹了這個主旨. 其中在超市那一幕便令人一看難忘: 講述Ben有一個"特異功能", 能令時間停頓, 並利用他對美的觸覺, 在那些被時間凝固的人與物之中, 看出他們美麗的一面.
那幾個於超市購物的女孩凝住動作, 其表情姿勢在Ben的筆下一一化成畫紙上的女主角. 那種藝術的美感, 真的叫人讚歎不已.由於Ben對女性美的著迷, 是故此片有不少女性裸露的畫面, 但幕幕均如祼體雕像或人像畫般充滿美感. 要是那"肓光社"又發瘋, "淫審處"又自大地以為自己是道德十字軍, 將此片定為三級, 相信又會成為另一個國際笑柄.
筆者在此片中得到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 甚至有點戀戀不捨地離開戲院. 絕對鼓勵各位情侶戀人觀賞, "在平淡中看出精彩"相信是各情侶過了熱戀期後必須要考的一道試題吧~ 說不定在此片中得到不少靈感啟發呢~順道一提, 此片的最後一幕是相當浪漫的. Sean Ellis的處女作, 真的帶給筆者不少的驚喜. (特別感謝Grace陪同筆者觀看此片, 始終有些電影, 找個女孩相伴才是味兒的.)
接著要說"跟蹤".
"豬女"何家寶剛加入警隊刑事情報科跟蹤隊, 即"狗仔隊". 跟著隊長"狗頭"黃文展監視一珠寶案疑犯. 在追踪過程中, 發現這劫案背後不簡單, 有一位機智冷靜的幕後策劃者秘密地藏匿著......陳重山是通緝犯, 憑著謹慎細心, 成功策劃了多款劫案. 天生敏感的他, 對任何蛛絲馬跡均有警覺......這一次, 究竟是"狗仔隊"的耐性勝出? 還是陳重山的小心更勝一疇?
看上去是一個很刺激的警匪鬥智故事. 事實不然, 全片彌漫著謹慎的耐性, 細心的警覺, 是一部平實緊湊的"貓捉鼠"電影.
明顯承繼了銀河映像杜琪峰的拍攝手法以及其宿命主題. 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又不能這樣說, 因為很多杜琪峰的前作根本便是此片的導演: 游乃海, 所編劇的. 這次"編而優則導", 成績可觀, 是很好的開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風格重疊"問題. 一個導演是不能沒有自己的風格的, 便是王晶也有王晶的風格.
若想一步一步來, 在自己頭幾部電影用回自己熟悉的手法, 作為晉身導演這個新位置練習之用, 是沒問題的. 但若以後也拍回這些已經被認同為"杜sir戲"的電影, 則不可取了.作為處女作, 此片劇本紮實, 四平八穩中不乏警匪鬥智的意外精采之處: 陳重山突然殺警及中段與綁架案的交叉劇情. 可以看得出不只警方及悍匪是謹慎小心, 連導演也是步步為營, 細心雕琢劇本.
片頭的電車戲, "豬女"片頭被"狗頭"查問與最後真實被匪徒查問, 陳重山襲擊"狗頭"的手法及他自己遇上的致命意外......這一切的隱喻關聯, 每每顥示其"宿命"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主題. 導演出身編劇的功力給予此片故事的可觀性, 令抱著看動作鬥智片心態進場的筆者感到意外.

另一點筆者意料之外的, 是女主角徐子珊的表現. 任達華與梁家輝是不用說的啦~ 演技派中堅分子, 水準依然. 但筆者的目光還是投向了電影新人徐子珊.
不為別的, 是她的表現超過了筆者的預期. 由片頭帶至片尾, 那矇矇性性的"豬女"演得自然不造作, 遇上了突發場面時的失措表情將一個警隊新人的心理活靈活現地演出來. 那蠢蠢鈍鈍的神情 (其實很精明, 記性很好~) 實在討人歡喜. 不只陳重山, 相信連觀眾也不覺得她是警方人員.
她與任達華"狗頭"的"師徒情"淡淡然而不失感動, 替此片警匪追逐的主線添了人情色彩. 不得不對這位影界新丁另眼相看, 不要拍香港時下的那些反智電視劇了, 對演技簡直有損無益. 希望自此片後, 能有多些導演找她開戲吧~ 在香港演員青黃不接的時期, 不能單靠一兩個林嘉欣, 梁洛施或余文樂, 影視界是不應放過任何一個具塑造性的新人的.
也許觀眾覺得任達華的中年漢形象很新鮮, 但筆者總是覺得似曾相識, 幾經思索, 才記起在杜sir"全職殺手"中他飾演那位最後精神分裂的警察便有過相類似的演出."跟蹤"無疑是本年度暫時最佳的港片. 拍出了完整"銀河映像"風格以及強烈的真實感. 不賣弄花巧鎗戰炸藥, 完全以劇本的雕琢著手, 而水準以上的演員演出, 更是給予筆者意料之外的觀後感.
2007年07月10日
正劇圓台: 那時......愛你......快5年
每當看見街上這邊一對熱情擁吻的情侶, 那邊一對爭執吵架的男女......有時不禁腦海中會閃過一個念頭: 不知將他日分手的情景放給對熱吻男女面前, 又或者將昔日甜蜜片段重播在那對爭吵情侶眼前, 是如何的一個光景呢?
上月27日於藝術中心觀賞了新成立的"正劇圓台"的創團作: "那時......愛你......快5年". 來自外百老匯音樂劇"The Last Five Years", 該劇是美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Jason Robert Brown於2002年創作, 於Drama Desk Awards奪最佳音樂及填詞. 是次演出更改以香港作背景, 全粵語演出. (左上為Jason Robert Brown, 由於此劇的香港版劇照及video片段非常缺乏, 是故筆者只能找來外國版本的劇照及video, 敬請見諒!)始終在劇界中算是新丁, 是自三個月前樹寧. 現在式單位的"留著愛" (<--- 如有興趣可按link觀看該文) 後所觀賞的第二部音樂愛情劇, 印象很好, 也就繼續試著下筆了.
說穿了其實是一個平凡普通的愛情故事, 所反映的, 是時下的男女愛情觀. 這等事情相信在筆者與看觀的親朋戚友中可謂俯拾皆是. 需要注意的, 正正也是這個日常化的愛情故事, 在一個只可以容納數十人的小劇場中, 無中場休息地, 由兩位演員演足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鐘. 不但用上現場音樂, 男女主角更足足背唱了十多首長歌......究竟一個30分鐘已經可以說完的故事, 為什麼可以變成105分鐘的長劇呢?這是因為此劇用了一種全新的手法演譯這段愛戀關係, 令筆者感覺極新鮮. 由兩條主線組成, 男主角的時序是順著時間由兩人相識到分手的過程 (用的當然是男主角角度); 女主角的時序則相反, 是兩人由分開倒回到初相識的過程. 第一, 三, 五, 七......幕是男主角的片段; 二, 四, 六, 八......則是女主角的片段, 雙方關係梅花間竹地出場, 予人一種全新的觀察角度.
找到其中一個本劇外國版本的video clips, 請按下觀看, 請特別注意其時序的交叉 (例如video最後是Jamie執拾離開分手, 但Catherine則是剛拿著Jamie送給她的玫瑰花, 開始戀愛. 兩人最後一句goodbye, 句子一樣意義卻全相反.)
這種演譯方法無疑十分成功, 因為此劇開幕不久已令筆者印象深刻: Jamie拿著一束玫瑰花, 在觀眾面前正興奮地考慮著怎樣送給Catherine示愛......他成功了, 關係也就這樣開始. 但他一離開, 到下一幕時, 卻看見牆邊放了一張桌子, 上面有一盞孤燈, 旁邊是退回的戒指......Catherine坐在地上, 哀傷地唱道: "他......終於走了......得我一個......"這種強烈的愛情對比是讓人難以忘記的, 同時亦令人不禁想到: Jamie開始時這麼幸福, 這樣滿懷信心地示愛, 為什麼五年後會這樣的呢?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難道愛情真的這樣不可靠嗎?
(以下片段為外百老匯原裝版本的"Still Hurting", 即上述所提Catherine坐在地上唱著的傷痛之歌. 順便一提, 片中女演員演得不太入戲, 但歌唱得不錯, 可一聽之~)
就這樣由一個極幸福及極悲慘的開端展開. 觀眾們會看著Jamie怎様由熱戀到結婚, 再到相互分開的經過及其心路歷程; 而同時間又對照著Catherine由分手倒回到開題開始出現, 到熱戀結婚再倒回到被Jamie拍施追求的少女情懷及幸福.將現代愛情觀用上這種方法演譯, 透過對比的強烈直接引起觀眾的反思: 是男的不成熟? 太好色? 不懂控制自己? 只懂熱戀不懂相處......? 還是女的開始時太天真? 不懂包容? 不懂體諒另一半的難處? 不肯太打開心窗溝通......? 想到的很多, 每一幕的舞台調度, 演員的賣力演出, 以及悅耳動心的配樂均給筆者這些問題提供了極強的引子, 啟示及其記憶性.
所謂記憶性, 是指不同於看了一部普通的愛情片, 讓你想起這些問題幾分鐘, 不久便忘記......而是那女演員站在你面前, 唱著那神傷的離別孤獨之歌, 眼神告訴你她心已碎了: 猶如在你耳邊告訴你這些問題, 並緊緊勾在觀眾記憶中.
是故在這裡便不得不說那簡潔, 極出色, 而又讓人一眼難忘的舞台設計. 舞台監督胡志輝, 執行監督葉智欣, 兩位助理監督分別是李寶琪及陳凱妮, 均是需要點名讚揚的. 絕對是筆者對此劇最為激賞的部份.
舉先前所提及的開幕吧~ 簡單的一張木桌, 旁邊一張小木椅; 桌上一盞孤獨殘燈, 一片悲寂的感覺便這樣撲面而來. 燈旁的一隻婚戒, 舞台燈光單一地從牆角上斜射下來, Catherine赤腳坐在桌旁的地上, 哭著, 唱著......那是一個令人一見哀傷, 深刻心板的場景啊! 不能不提的還有中間高潮一幕.Jamie及Catherine兩條相反時序線終於相交於一點. 那便是兩人熱戀, Jamie向Catherine求婚的一幕.
佈景同樣簡單, 同樣令人印象極深: 是一條高高的爬梯, 梯間掛了一盞大型, 華麗的水晶吊燈, 旁邊放了一些紅布紅幕, 他與她兩人一邊唱, 一邊各自沿著爬梯兩邊向上攀爬, 寓意兩人的關係到達高峰......爬到梯頂, 他向她求婚, 她答應. 兩人下了梯, 相互擁著翩翩起舞; 在那唯一而浪漫的水晶燈光源下, 他們深深一吻......筆者相信全場女孩子是不會忘記這一幕的.(以下片段是那劇中高潮的歌曲: "The Next Ten Minute"的外國版本:"
選擇上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也是畫龍點晴之舉.
在這個真的稱得上"小"的迷你劇場, 只有三面觀眾席, 每面是矮矮的三行, 中間便是舞台, 全場便是坐滿也頂多只有六七十人. 換句話說, 演員們真的是在觀眾面前演出, 在你旁邊出場, 過場轉幕也清楚見到工作人員走出來換佈景......在這樣的環境下, 舞台的佈置, 演員的演技等均是另一種挑戰.於筆者眼中, 這無疑是實驗劇團或學生劇團嘗試大膽創作的理想場地: 小舞台無需用上昂貴的道具, 人力物力降至最少, 反而在劇本及舞台設計上則需花更多心思......最重要者, 是肯花金錢在這冷門地方看劇的, 絕不是"一般"大眾, 個個均是認真欣賞的戲劇愛好者. 是一個絕佳的訓練場地了.
說回本劇, 演員有兩位, 分別是Catherine劉穎璇及Jamie陳健迅. 前者是演藝學院藝術學士, 中文大學文學碩士畢業; 後者同樣畢業於演藝學院及電影電視學院. 兩人參與不少舞台演出, 於零六年一起成立"正劇圓台", 是滿懷理想的傢伙: "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劇種, 把有特色, 完整以及高質素的主流或另類劇作品與觀眾分享." 怎能不支持呢?
此劇是其處女作, 演出的賣力是不用懷疑的.兩人的演譯方式也各異其趣. 劉穎璇明顯較內歛而陳健迅則非常突出, 皆入戲, 猶如真的情侶一樣. 個人較喜歡劉穎璇, 除了是靚女一名外 (一笑~), 她所負責的幾個場面均令筆者印象較深. 例如在她參與女主角遴選時那多變的演出, 令觀眾對其心中想法可謂一步到位地理解; 分別時的痛苦及被追求時的少女情懷均演譯得非常自然流暢, 是了不起的演出.
以下的片段便是女主角Catherine參與女主角遴選時的Solo表演, 那多變的情緒表現是值得注意的. 香港版的劉穎璇筆者覺得比片段中的演員更要入戲出色:
顧名思義是音樂劇, 全劇劇情由歌曲交代.
想特別讚賞負責現場音樂中, 小提琴部份的林尚謙以及電子琴部份的孔奕佳. 雖他們全場坐在不起眼的舞台角落, 但兩個人負責了全劇的現場音樂演奏, 絕對是演出成功的一大功臣.
令筆者意外的, 是那唯一的兩位主角唱功也了不起, 在專注演出時還不停唱歌, 實在不得不舉起一隻大姆指.從場刊得知其外百老匯歌曲的翻譯及填詞也是全體演員負責. 在這裡, 筆者對這班年青人於藝術工作的熱誠及其貢獻精神, 實在由衷感動! 幾乎所有東西一手包辦!
歌曲的翻譯填詞是全個劇目能否融合本地口味的一個重要元素, 就筆者聽起來, 歌詞很不錯, 帶地道色彩而不突兀. 將這個外地劇變成本地愛情故事, 對筆者而言是成功的.
若然真的要從雞蛋裡挑骨頭, 那筆者則認為此劇其實可以改篇得更多, 更放膽, 及更大力闊斧一些~ 因為此劇最大的焦點是讓一個平凡的愛情故事, 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觀察, 讓觀眾得以細想反思我們現今的愛情觀. 筆者覺得如能加上劇團自己的主觀感受或思考, 無疑能令此劇的深度得以延伸, 以及更具參考性.
特別是Catherine及Jamie的婚後相處, 兩人由甜蜜關係突然轉到出現裂痕的閞鍵位置, 其實可以落墨更多, 在此再加入多些本地獨有的愛情觀. 例如為什麼Jamie在婚後突然飲酒消愁? Catherine為什麼由百般遷就到疑心不理解?......等等. 也許筆者用上了少許的電影角度吧~ 若筆者將其拍成電影是會這樣做的.一直很支持由年青人大著膽子嘗試創作的實驗電影或實驗劇團, 不論好壞筆者能到的都會到. 這樣的年青人才是明日的社會文化希望. 沒有這些膽色及經驗, 終究難成大器, 最多只能成為學院理論派 (吹水是也~) 或者副業興趣派 (不賣力也~).
在這個馳名全球, 全民皆股的"文化沙漠", "那時......愛你......快5年"的水準演出, 是令筆者感到開心及振奮的.
(此文作了一個新嘗試, 所有圖片均是可以放大看的. ^_^~)
2007年07月05日
李安: "色.戒" (新預告片- 18/8更新)
新中文字幕預告片(18/8 加):
國際版預告片:
一個普通的女孩, 卻被賦予了一項不平凡的任務, 去刺殺一個敵人, 她必須捕獲他的心, 同時打碎她自己的心.
李安導演繼續維持他一中一西的電影拍攝模式, 在"斷背山"後拍攝以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為文本的電影: "色.戒"其實在上一年中筆者知道李安開始拍攝"色.戒"時, 已經四處找尋張愛玲的原著, 但走遍各大圖書館也遍尋不獲, 正當踏破鐵鞋無覓處, 最後經互聯網向國內同胞求救, 一呼百應, 得來全不費功夫, 終於找到並當晚便在電腦前一口氣看完.
觀賞後一種濃烈的情愛, 愁悶感情鬱結於胸口, 完全明白李安為什麼會選上這一部張愛玲小說中極冷門的故事作為其"斷背山"後, 全世界焦點的下一部華語作品.
不說電影, 便是看過原著後也已經不得不下筆寫作以作抒發記載, 並題為: “追尋張愛玲: 色.戒”, 其文章的連結如下:請按此
"色.戒"將於9月28日於北美全線上映, 由李安執導, 梁朝偉, 湯唯, 王力宏等主演, 以抗日時期作為背景, 講述一班香港大學的劇社學生, 得悉漢奸汪精衞的一位重要副手, 主管汪氐情報機關的易先生 (梁朝偉飾) 路經香港, 一股熱血下, 合眾決定施美人計刺殺他. 由湯唯飾演的王佳芝為他們之中最漂亮的女孩, 便被選上為引餌......行動一直順利, 最後在日租界時期的上海, 刺殺目標快要完成, 到達最後一刻時, 這位女孩突然發現, 這位刺殺目標, 人人得以誅之的易先生, 可能真的是愛著自己......
除了她與易先生的關係外, 她與她同學中的鄺裕民 (王力宏飾) 也有一段糾纏不清, 若有若無的情愛關係......請容許筆者在這裡引用回筆者前作中提及, 也就是張愛玲原著中的一段, 如下:
"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孩, 從十五六歲開始便忙應付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攻勢, 這樣的女孩子是很難墜入愛河的, 因為身邊的誘惑太多, 而同時自身的抵抗力太強了. 一直忙於感情交手, 便沒有時間由心感受. 她喜歡過他, 但後來卻恨他. 她恨另一個他, 相處後卻再難肯定. 她只懂簡單的歡喜憎恨, 卻從不懂愛......直至那一刻來臨, 當心感覺到另一顆心, 她終於明白了."

張愛玲曾語寫道: "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 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 在改寫的過程中, 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絕對是令筆者引頸以待的作品.
這篇文章其實是筆者今天利用午飯的時候匆忙打下的, 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神通廣大的互聯網上, "色.戒"的預告片終於搶先流出. 在先前看見那新人湯唯的劇照及訪問時, 一直覺得比起"王佳芝"給予筆者的腦中印象差了一點點. 但在這個近兩分鐘的預告片中, 在影頭下那少女情懷的面孔, 透著一絲絲媚艷的風情, 實在令筆者不得不再次向李安導演的選人慧眼由心佩服.
湯唯原是舞台劇演員, 這次是其處女作, 看來李導演有點喜歡發掘年青新人, 悉心栽培, 先前"臥虎藏龍"的章子怡便是這樣登上國際舞台 ("我的父親母親"只能說章子怡露面處女作, "臥虎藏龍"是登大雅之堂了~) 的. 相信湯唯這次在李導演追求完美, 精雕細琢的拍攝下, 也吃了不少苦頭了. 不過從預告片中看, 在那鏡頭處理下, 她的神情姿態根本便是王佳芝!!!
梁朝偉的演出也令人期待, 不知首次飾演漢奸的他會怎樣去演呢? 從劇照中他的造型實在很有"花樣年華"的味道, 坦白說也怪不得, 始於兩部電影發生的時代只相差十多年. 也許聽聽他自己的說法吧: "很不一樣, 比較陽剛, 不像你從前看到的梁朝偉, 是比較文弱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此片的名稱原來也是大有學問. 有的是"色戒", 有的是"色, 戒", 有的是"色.戒".......中間的標點符號絕對重要, 在先前的訪問中李安導演也對此有所解說:

記者: 張愛玲原著小說"色, 戒"中間是個逗號, 感覺重心在"戒"字上; 而你的影片"色.戒"中間是個表示并列的分隔號, 有什麼用意嗎?
李安: 張愛玲原先只是把它分隔一下, 可能當時書商用了逗號, 她自己好像不滿意. 我覺得這一分隔學問很大, "色"就不光是情色, 它還有色相的意思; "戒"也不僅是佛家所說的戒色, 關鍵是一個戒指, 人一栓上這個戒指, 舉止就要很正確. 這個戒指, 它又有人生警戒的意味. 在影片裡, 王佳芝演戲動了真情, 這就是著了色相.記者: 你衣服上的色戒中間用的是直線, 這又有什麼講究?
李安: 中間這個直線像線裝書的感覺, 我覺得照古法從右寫到左, 色戒這兩個字是需要審視的兩個意思, 我覺得色好像是感性, 戒好像是理性一樣, 也是有這麼一個辨証意味在裡面. 把它分隔開來, 就增加了很多想象空間, 包括整篇小說, 字裡行間很多想象空間, 雖然只有28頁, 但把我們做死了.
單單看"色.戒"這兩個字, 筆者真的不得不對張愛玲前輩及李安導演懷上由衷的敬佩. 想不到一個午飯便打了這篇文, 不多說了, 另外找到"色.戒"劇組媒體見面會片段, 也放如下:
好想好想睇呀!!!!!!!!!!
(另外筆者近日近網上拍賣場找到一本1994年由內地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台港及海外華人文學經典"系列的張愛玲短篇作品集, 不但收藏了"色.戒"故事的書本印刷版 (終於不用在電腦上觀看了!), 而且內裡還收藏了張愛玲其他著名作品, 如"霸王別姬", "傾城之戀", "沉香屑", "五四遺事"等......而筆者最最最高興的, 便是其封面便是大大的兩隻字: "色.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