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08日
糊塗戲班: 離留記
芳梅雪風齡, 散聚離留記.

很難形容現在心中的感覺, 那動人心弦的旋律縈迴腦中, 那男女情愛的感動盤繞心頭.
是的, 那感覺, 那旋律, 那感動, 還留在劇場中, 不捨離開......
"江西的丹霞湖畔,
數百年來, 流傳著這個一個浪漫的人鬼苦戀故事,
在這淒美的故事背後,
是一幕富戶爭產奇案,
以及兩個堪輿師之間的手足之情......"
以下是其話劇的預告片, 很讚的:

各位可能不太知道"糊塗戲班"的來由, 它是筆者一直非常喜歡的劇團, 沒有政府資助, 自負盈虧. 幕前以魏綺珊及陳文剛為骨幹, 筆者第一次認識他們的, 是一年前的"爆谷殺人狂" (其劇評: 請按此).
選取有深度的題材, 以詼諧幽默及貼近生活的手法演譯, 一直是這個劇團的特色, 也是筆者鐘情於"糊塗戲班"的原因.

以下是五位主角簡介:
廖文風:
胸懷實學而名落孫山, 熱心, 正直. 但面對真愛與誠諾, 孰輕孰重?
花慕雪:
國色天姿成青樓花魁, 溫柔, 賢慧. 與相依為命的姊妹, 誰更重要?
陸昌齡:
笨傻率直卻至情至聖, 情深, 義重. 與陰陽相隔的愛人, 應否放手?
葉蓮芳:
青樓小婢但天真可愛, 單純, 專一. 橫遭慘禍為愛痴傻, 忘記是福?
曾青梅:
大家閨秀並用情執著, 敢愛, 敢恨. 青梅竹馬捨己而去, 另覓愛郎?
一個非常出色的劇本成為本劇成功的靈魂. 編劇司徒偉健, 導演方家煌, 請受小弟一拜吧~

詼諧, 浪漫, 權鬥, 驚嚇幾乎共冶一爐, 雖然還有一些支線最後沒有交代清楚, 但總括而言, 劇本難得地完整清晰, 敘述有致, 不會讓人覺得混亂. 不過最令筆者欣賞的, 是其不胡亂作新嘗試, 一切還原說故事的基本法: 也就是經典的"起承轉合"結構.
"起承轉合"四字看似是小兒班般的程度, 實則非同小可. 不論有多少種類, 萬法歸宗, 最終還是這四個字. 是故真正明白此法, 融會貫通, 不論題材多複雜, 多豐富, 均可應付自如.

跟著是"承"的部份: 故事轉以廖文風的視角, 敘述故事背後的爭產案, 兩位堪輿師 (他父親及師叔) 之間的關係, 並帶出最後一位女主角: 曾青梅, 整個故事至此鋪排完整. 第一幕完.
"轉"是整部劇最重要的部份, 也是最花時間的部份 (是故第二幕比第一幕要長不少). 各人的關係, 各自的命運開始"轉"變, 充滿不可預測性: 廖文風與花慕雪感情突變, 曾青梅與賴師弟想不到的關係, 堪輿師兄弟的正式反目......幾乎每個角色在命運的安排下都要面對自己的選擇, 各自牽連, 整個劇情峰迴路"轉", 觀眾開始專注, 跟著緊張起來......

最後假扮男裝的曾青梅, 於竹林中, 斷言一句: "是! 我就是廖文風!", 全劇嘎然終止. 無需置疑, 結局讓人記憶深刻, 故事結束.
不得不再說一句, 很久沒有看過如此傳統, 如此好看的故事了. 各位可以看看以下監製的訪問:
以男女情愛為核心, 雖設定在古代, 但其意義價值卻適用於任何一個時空, 也就是包括坐在場中每一個人.

廖文風糊裡糊塗地勝出青樓花魁之夜, 與花慕雪於閨房把酒論詩, 兩人所創的一副對聯, 便是全劇的中心思想:
人情物事有天意, 緣去時, 莫強留;
離合散聚早註定, 緣到時, 莫放手.

面對心愛的人, 盡力把握過. 盡力愛過, 盡力挽留過已是人所可能做的了. 冥冥中自有天意, 他朝回首而不存後悔, 原來已是莫大的福氣. 有人可以相倚而睡, 有人背裡垂淚, 有人日日昐望, 有人萬念俱灰......"人情物事, 離合散聚, 捨愛, 棄愛, 錯愛, 最愛, 真愛"; 是天意, 是緣份.

"真心相愛, 未必可以終老, 但真金白銀, 就一定可以無憂."
"認清一個人, 與愛一個人, 是兩回事."
"是兩回事?"
"認清才肯去愛, 不是愛, 是買賣. 合春樓每日都有這些買賣, 每晚都有人來買愛, 有人賣愛. 買愛的就要求貨真價實, 貨比三家; 但如你準備去愛一個人, 最重要的, 並不是認清她 (或他), 而是接受她."

最愛你的, 往往不是你最愛......
伴你終老的, 偏偏不是你最愛, 也不是最愛你,
只是在最適當時間出現的那個......"
當然, 以上說的, 是筆者觀賞後的解讀, 各位又不妨看一看導演怎樣看:
""離留記"的愛情故事, 並沒有意思去深究"宿命論", 或要為"冥冥中自有主宰"之說下一道註腳. 簡而言之, 這是個"人生本是如此"的故事. 人與天的"互動", 本就是充滿變數. 人的感嘆和唏噓都只因我們其實只是"第三者"."
以下是其幕後花絮訪問:

幽默者, 小處情趣是也, 不懂固之然生活悶蛋; 但說得太多, 卻變成俗不可耐; 甚至不懂分寸, 壞了正經大事. 但若然懂得在小節位置, 用一用腦, 轉一轉彎, 整件事便煥然不同~
詼諧幽默, 予人的吸引力大增, 劇本如是, 做人也如是. 全場此起彼落的笑聲, 是糊塗戲班的生招牌矣~

陳文剛, 魏綺珊, 林澤群, 林惠恩, 黎玉清, 五位主角那傳神的演譯實在無懈可擊. 與上一次"爆谷殺人狂"不同, 是次各位主角的演出水準實在不相上下, 若然真的要選, 那陳文剛, 魏綺珊及黎玉清的演技是讓筆者看得撃節拍掌的.
配角方面同樣精彩, 尤其是三位資深演員的演出, 令這劇目的演技水平幾近完美. 該三位老前輩 (歐陽奮仁, 馮祿德及趙月明) 除了擁有精湛的演技, 更妙的, 是其聲音聽起來竟然予人一種強烈的古代感! 絕對是各位於古裝電視劇, 電影中常常聽到的那一種~ 這種聲音對觀眾的投人感, 可謂有莫大的幫助!

至於其他配角當然不能忽略. 彭雁玲飾演出位的沈大娘 (及三姑), 羅松堅飾演的賴師弟, 何文蔚飾演的大夫 (及裁縫店老闆), 不能不提的, 當然是馮皓文及余敏聰這對, 飾演田公子及佘公子的活寶貝了! 他們鬼馬生動, 自然逼真的演技是本劇不可缺少的緣葉, 更是劇中負責幽默部份的骨幹.
關於演員還有一點是讓人拜服的: 那就是他們流利的古裝對白! 劇中的詩詞歌賦甚多, 句子較長而用字精確, 雖已改篇至接近我們的日常對話, 但"之乎者也"之流還是充斥整個劇本, 還要應付幽默位置的拿捏; 明顯地, 長時間的彩排, 辛苦的背誦是免不了的. 筆者謹在此站起來向他們致敬!
以下是魏綺珊的訪問片段:

筆者甚至覺得其水準直逼金培達配樂的"留著愛" (其劇評: 請按此)
現在也想不明白, 為甚麼話劇的音樂, 多數是非常貼題出色, 不像電影配樂般良莠不齊. 直至這一刻, 筆者還未看過一部配樂差勁的話劇呢~
悅耳深情的主題曲, 在序幕中配合投影影像響起, 訴說著故事的前因背景, 筆者十分喜歡這一種開場方式, 與別不同, 旋律在一瞬間便鑽進觀眾腦海深處.
以下是其序幕片段 (配以林澤群獨唱的主題曲呢! 讚!):

令人驚喜的當然是主角們的高聲清唱吧! 這幾位演員能演能唱, 難能可貴啊~
"每日每刻想著你, 縱是遠走千萬里;
相思互寄, 把酒共臂......
......心屬你, 心早屬你......
只想跟心愛共生共死;
愛便要衷心直說, 暗示太飄忽或缺;
冰清白雪, 傷心滴血, 不想今生有月缺."
舞台設計甚俱心思, 透過台上三個可轉動的圓盤, 令大小怖景均可快速變動, 除此之外, 圓盤能隨意調較角度, 放在其上的怖景, 只要圓盤稍稍轉動, 便可輕易調整觀眾對怖景的視角, 以適合變化中的劇情.

服裝, 化妝, 排舞 (<-- 魏綺珊那場中國舞很不錯~ 哈哈, 辛苦她了~) 筆者不在行, 也不獻醜詳寫了, 看看怖景設計余振球親自解畫吧:
筆者不是劇場中人, 不敢批評, 但若真的要找出此劇的瑕疵, 那筆者覺得此劇內容之豐富, 放在兩個多, 近三小時的時間內是不足夠的. 憑筆者直覺, 四小時便差不多了. 若真的時間所限, 那第二幕中其實有些情愛對白是可以縮短一些的. 算是鷄蛋裡挑骨頭吧~
糊塗戲班最令人讚賞稱道的, 是這個劇團沒有政府資助, 全憑一班熱心藝術創作的有心人支撐經營. 其劇作不但沒有絲毫的馬虎, 而且進步不斷: 由"爆谷殺人狂", 到"靚太作死", 再到現在的"離留記", 每一次均是挑戰自己的新創作.
能在這個世界著名的文化沙漠, 找到這一篇小小的心靈綠洲, 是筆者福份吧~

最後一場劇終時, 台前幕後出來謝場, 掌聲良久不絕. 陳文剛說著謝詞, 特別提到"離留記"於牛池灣初演時, 觀眾熱烈回響, 在一眾劇友推廣開去後, "離留記"終於可以加場至七月, 便是陽剛男子, 說到這裡也不禁眼濕濕.
此情此景令筆者回憶起上年看"爆谷殺人狂"尾場時, 魏綺珊說謝詞時也是快要哭出來的.

糊塗劇班~ 筆者一定會繼續支持你們的. 期待你們十一月的演出, 加油!
芳梅雪風齡, 散聚離留記.
特別感激:
Peggy小姐拔刀相助, 陪伴筆者這位隱居己久的單身漢一同觀賞. 看著"離留記"的宣傳單張, 一篇浪漫感覺洶湧而來, 面對這個"流傳數百年"的人鬼苦戀故事, 筆者若然仍是"不理世俗眼光", 單刀赴會, 那是連自己也過不了自己一關的.
與世隔絕已久, 單獨約會女孩子更是遠古的事情. 思前想後, 還是爽直性格的Peggy較為可靠, 可惜久未聯絡, 致電她時心情十五十六, 想不到她竟然一口答應! 筆者放下心頭大石, 立時飛奔買票去也.
能與這樣漂亮的女孩子看劇, 實在無限感激. 觀劇時, 當身邊響起何小姐那熟悉的爽朗笑聲時, 筆者不禁想到: 這個決定, 還是做得對的~
附:
"離留記"劇場剪影":
"離留記"--- 文化顯像館訪問1:
"離留記"--- 文化顯像館訪問2:
陳文剛--- Now TV專訪1:
陳文剛--- Now TV專訪2:
陳文剛--- Now TV專訪3:
2008年07月04日
三國夢
我回來了.
一直沒有偷懶, 因幾個月來要協助父親完成他關於香港青少年問題的數篇論文, 想了很多, 寫得也多, 可惜因為是父親的畢業習作, 不便將其登上自己的blog, 只可自己收藏, 閒時孤芳自賞一番.
前幾天晚上, 看了一個電影預告片. 坐在桌前, 看了看天, 一陣熟悉的感覺突然回來, 就這樣......
我回來了.
將三國演義拍成電影, 相信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夢想.
的確, 格局宏大, 浩瀚遼闊, 傳奇人物眾多, 故事三個國家三線進行, 相互交纏, 攻防謀略, 奇情精彩, 往往令人拍案叫絕. 位居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也是筆者最早看過的長篇中國小說.

無獨有隅, 近期有兩部以三國故事作為題材的電影上映, 一部是李仁巷導演的"三國之見龍卸甲", 剛剛於四月登場; 另一部則是將會暑假上映, 吳宇森導演的"赤壁". 兩部均有大明星, 也是大製作, 尤其以"赤壁"為甚, 鉅額資金, 多名一線演員, 分上下兩集, 是近期華資電影中規模最為龐大的.

小妹知道筆者自小已迷上"三國演義", 是故當她聽見筆者沒有看過"見龍卸甲"時, 很有點吃驚, 道: "我還以為你鐵定會去看呢!".
是的, 筆者儘管很喜歡三國故事, 但對這兩部電影版卻一直提不起興趣. 最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 是三國的題材很難拍, 真的很難拍, 只要想一想也令筆者不禁搖頭嘆息, 難拍程度比西方的"魔戒"更高; 第二, 是兩部電影的導演明顯駕馭不了這個龐然大物般的史詩題材.
先說第一點. 難拍, 難拍, 很難拍, 非常難拍! 拍得不好看的也很難拍; 便是想胡亂拍一通玩樂一下的, 也不知拿起鏡頭從何拍起; 想拍得好看精彩的? 導演必須是身負奇才, 胸懷大器的大師級人馬才行.

很多人可以不知道"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詩名為"靜夜詩", 卻不會不知道"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出自"三國演義".

"西遊記"大家都知道唐三藏取西經, 師徒四人排除萬難到達西域, 但到底期間遇到什麼"萬難"呢? 除了"火焰山"外便說不出其他了; "紅縷夢"中賈寶玉究竟是男是女也可能弄不清楚;
"水滸傳"吧, 一百零八個好漢只認識梁山泊一個, 知道他們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 但在梁山幹些什麼, 之後發生甚麼事, 也就無可奉告.
可是"三個演義"呢? "桃園結義", "三顧草蘆", "暗渡陳倉", "火燒連環船", "出師表"......大家不會不知道吧~

是故拍攝"三國"的電影, 不要說要令觀眾有所驚喜, 便是能夠拍出大家所想像的三國世界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就好像"見龍卸甲", 戲還未上映, 當電影海報推出時, 便有不少以下的評論:

"曹嬰? 那是誰呀?"
"劉德華做趙子龍, 總覺得有點問題~"......
又或者"赤壁"現在也剛剛出了預告片, 不知怎的, 總覺得梁朝偉與周瑜的形象很有點距離; 諸葛亮與金城武總是扯不上關係似的. 究其原因, 這是因為我們心目中對這些人物有一定的想像慨念, 根深柢固. 而這個先置概念, 是任何改篇電影 (不論是小說或漫畫) 必須克服, 並且很難克服, 的主要難關.
若要做得比這個想像更出色, 情況便有如要求你找一個比你想像中更漂亮的女孩子做你女朋友似的, 不至於無法達到, 而已難度卻是極大.
"見龍卸甲", "赤壁"的人物選角用上不少大明星, 其造型給予筆者的感覺是有點奇怪, 很不是那回事似的. 是故這兩部電影的配角對筆者而言是出了大問題. 單憑此點, 筆者幾可斷言"三國"難拍的第一關: 克服觀眾的想像概念, 兩部電影是過不了的. (有關大製作的選角問題, 會在文章後段詳談...)
第二點是導演問題, 也就是兩部電影的幕後靈魂, "赤壁"的吳宇森, "見龍卸甲"的李仁巷.

吳宇森無疑是大導演, 但令他躋身於"大師"行列的, 其實是昔日他於香港拍下的雙雄鎗戰電影, 其突破的拍攝手法, 電影的經典性, 稱吳宇森為大導演是絕不為過的. 可是當他越洋渡海往荷里活發展後, 除了第一部"奪面雙雄"可延續其可觀性外, 其餘的如"烈血追風", "職業特工隊2"等等轉型大製作均令人失望, 於筆者看來, 這是因為他拿捏不到大製作的拍攝手法.

至於李仁巷, 令觀眾對他有印象的, 應該是劉德華及常盤貴子的"阿虎"吧~ 不著名, "見龍卸甲"上映時聽到這個名字, 也真要想一想才記起來. 不過名氣不緊要, 名氣太大像吳宇森的反而累事, “魔戒”導演Peter Jackson之前一直拍的, 不也是名不經傳的"喪屍玩過界"嗎? 相比吳宇森, 筆者反而對李仁巷有點期望.

方向是對, 眼界也是高. 可惜出來的效果, 從眾影友的回應中也可知道是頗為失望的, 是眼高手低之故吧~ 儘管如此, 筆者也覺得"見龍卸甲"的創作出發點誠意可嘉, 始終一部出色的大製作, 不能只靠創新的構想便可成事.
拍攝大製作, 絕對不是將甚麼東西均放大便可以. 用大明星, 用大資金, 用大特技, 用大場景......這樣不經大腦的"大製作", 換來的只會是萬人唾棄的劣評.

巨著內容紛繁複雜, 怎樣從中找出電影主線, 完整地推進發展, 是極考功夫的難題. 為甚麼? 這是因為電影與小說的故事結構可謂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一部小說內可有幾位主角同時多線發展, 故事的基本結構"起, 承, 轉, 合"可重疊及重覆出現; 而電影能在2小時內有三線發展已經是極限 (像魔戒), 同樣"起, 承, 轉, 合"的結構最多只可出現2次, 3次已讓人吃不消.
簡單而言, 這些巨著的改編電影, 需要在原著故事及重整結構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 是很難, 很難, 很難的. 其實各位也真的有目共暏, 很多巨著改編的電影 (如近期的"愛在瘟疫蔓延時"等), 往往落得觀眾失望的結果. 像"魔戒"這樣成功的, 可謂絕無謹有.

以筆者看, 相信李仁巷的"見龍卸甲"對原著的改動較吳宇森的"赤壁"大, 題材可觀性也較高, 但連這樣出來的效果也不如人意, 那慣於用"大資金, 大特技, 大場景"的吳宇森, 如真的沒將"三國誌"內容認真改編一下以遷就電影的敘事方式時, 那出來的效果幾乎可以肯定是會令觀眾大感沉悶的 (除了那幾場大場面會醒一醒).
次重是演員, 其大概已在文章開始時提及, 現詳細說一下:

劉德華與趙子龍, 梁朝偉與周瑜, 金城武與諸葛亮, 張震與孫權......無一不令人覺得格格不入.

那為甚麼同是"古裝片", "投名狀"起用劉德華, 金城武又讓人覺得沒問題呢? 那是因為"投名狀"幾近是一個全新創作的故事, 大家對其中人物不認識, 沒有慨念, 儘管劉德華, 金城武的現代感還是很強, 但只要化妝服裝得宜, 觀眾還是可以很快接受過來.

所以對這些深入民心, 經典大作的改篇電影, 西方影壇非常重視演員的選擇, 大明星不是沒有, 但通常是作為配角以求壓陣作用, 主力演員則往往起用不大著名, 甚至是新人的演員.
好像"魔戒"中, 主力演員的挑選並不是以知名度為依據, 反而是細心選擇那些合乎魔戒小說中那些概念圖人物形象的演員, 是故擔大旗的是Elijah Wood, Viggo Mortensen等不太為人熟知, 不是一線的明星.

"哈利波特"也是一樣, 演員挑選過程更為嚴謹, 主角Daniel Radcliffe可以說是萬中求一, 在鏡頭上他簡直如在原著小說的概念圖中走出來的. 重要的選角安排是這些改篇電影的頭等大事來的. 姑且勿論劇本寫得如何出色, 如觀眾在電影未上映時便已經覺得這些人物很不對頭, 那是致命偒來的.
劇本及演員之後, 才是拍攝手法, 特技等"技術層面"的問題 這方面不太重要, 筆者也就略過不寫了.
想不到一來便來兩部三國電影, 不論是好是壞, 也總算為華語片那一潭死水似的市場泛起了一陣陣的漣漪, 現在"見龍卸甲"的成績強差人意, 筆者對"赤壁"也就更沒有甚麼期望 (事實上其最預告片也確認了筆者的想法). 寫至這裡, 筆者也很希望自己寫錯, 始終自小看三國長大, 也真的期待著一部三國史詩電影, 心裡 (也許每一個中國人也是) 還是有一個三國夢吧~
2007年12月05日
中國新電影: 盲山, 蘋果
忙透了......不知怎的, 招聘會多得不得了, 兩星期內連弄三次, 每次八間公司, 勞工處怎麼了? 發了神經不成?!......
早陣子康文署舉辦了中國電影展, 筆者看了其中三部, 分別是"五顆子彈", "愛情傳呼"及"圓明園", 本來也買了"香格理拉信使", 但因有要事在身而看不到.
三部電影各有優劣, 平心而論, 中國電影還需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主要的問題還是劇情落俗以及特技水平較低, 就像"五顆子彈"及"愛情轉移傳呼", 這兩方面的問題尤其明顯. 儘管如此, 令人感到鼓舞的是, 其電影類型已越來越多元化, 硬件上的技術雖未能追上......
但軟件上, 劇本的創意明顯已大大進步, 商業片製作及發行也漸見成熟, 普通導演也能拍特技片, 不再只限於那幾位第五代的大導......
明顯地, 在十多二十年經濟改革下, 市民生活水平快速提昇, 在"吃得飽, 穿得暖"之後, 人們開始對其生活質素漸見重視, 電影等文化娛樂事業也終於開跑了.
不過目前中國最強的, 始終都是寫實, 記錄式, 描述羣眾, 反映社會現像的低成本電影. 就像筆者將要說的兩部: 盲山及蘋果. 前者可觀, 後者雖有點失望, 但仍不錯.
盲山是盲井的姊妹作, 均是李楊導演, 他的作品主力揭開人性的黑暗面, 將一些震撼人心的悲慘故事帶到觀眾面前.

盲井當年石破天驚, 觸及中國社會的"家醜事", 當然慘遭禁映下場, 但社會形勢幾年間已大大改變, 盲山已通過了國家電影局審查, 正式可以在內地上映.

是一部反映人心黑暗的電影, 同時折射出文化落後, 野蠻, 重男輕女的中國農村情況.
首先筆者想說一點, 影片說明的是九十年代初期的社會, 那時改革開放剛十年多點.

那減去的18% (即2億3千4百萬人口) 農村人口去了那裡呢? 是到了城市打工是也, 每十人便走了七人, 餘下的也有不少半農半工. 是故很多農村 (尤其是地方隔絕, 環境惡劣的) 其實已遭淘汰. 也就是像"盲山"中所描述的農村.

也是沒辦法的事嘛~ 改革開放, 經濟發展是不會理會你的文化水平是否趕得上的. 農轉工, 工轉商, 追求個人財富, 甚麼也需要錢. 是中國的大不幸, 一次文化大革命, 摧毀了整整一至兩代人的知識水平, 明顯地, "盲山"中的村民, 思想觀念上仍停留在那個火紅的五六十年代. 時代變得太快了, 經濟壓力快速出現這些本來純樸的村民, 再加上國家風行雷厲的一孩政策, 像”盲山”中描述的悲劇, 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冷血地說一句, 他們是沒可能再延續下去的.

以上一段筆者覺得自己實在麻木不仁, 但沒辦法, 真的沒辨法. 筆者生於八十年代的香港, 坐在大桌大椅上打這篇文章固然可以說盡風涼話, 但左思右想, 對這班不幸的人, 筆者覺得淘汰已經是最"人道"的方法了.

筆者九月底的旅行, 由成都坐近11小時大巴往川北, 途中經過不少農村, 停了不少中途站, 以筆者所見, 其農村的老年人與年青人的比例約5:1, 路旁坐著的, 小店中賣小吃的, 在田裡工作的, 絕大部份都上了年紀, 年青人出城打工的現象是極明顯的. 是好現象! 要不然農村生活水平是搞不上去的.
所以實話一句, "盲山"中所描述的, 其實是過去的現象, 是過去夾在時代巨變之中, 一羣不幸的人的事情.

李楊導演的寫實拍攝手法是這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像看紀錄片一樣, 真實感很高. 可是相比"盲井"一片, 則"盲山"猶如其孖生兄弟, 除了故事內容外, 其感覺味道如出一徹, 沒甚麼改變.

導演的話:
"「騙本身就是人性,撒謊造成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危機、不信任。村裡的人不讓雪梅走,他們不認為她是被拐賣的,反倒以為她是騙子——內地有所謂『放鴿子』,就是以騙婚來詐騙金錢......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拐賣婦女問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沒有拐賣婦女情況,但不是說今天不如過去,而是過去有過去的一個社會模式,當這個社會模式被打破,隨著改革開放,一定會伴隨著一些社會現象的出現,正如生小孩一定會有髒水(羊水)......是有很多的解釋,但『盲』其實跟『瞎』還是有分別的。這裡講的,更多是人性的冷漠,還有人性的自私層面的東西.」"
<錄自"文匯報"訪問>
另外一部戲是"蘋果", 英文是"Lost in Beijing", 明顯是有點摹仿"Lost in Translation"的影子, 的確主題同是迷失, 但後者講的是心靈的迷失, 前者是情慾的迷失, 是兩碼子的事.

該怎樣說呢? 范冰冰是將女主角傳得到位的, 但筆者覺得並不如宣傳中所說是范冰冰演得最好之作, 是入戲, 但她這位夾在兩個男人中間的主角, 本應有最多的情感衝突, 最多的內心戲要交待的. 可是在劇本中, 她的刻劃卻明顯很表面, 她便是入戲, 但觀眾卻反而覺得她好像沒甚麼爭扎, 好像一切在她眼中均是隨遇而安, 最重要的, 也只有她的兒子.

其實除卻演員及劇本, 筆者在此片中注意的, 是那一幅在北京的城市布景上, 畫上那裡人心的拼圖. 北京已經大變了, 從電影中, 那些街道, 那些建築, 那走著的人們, 均給了筆者一個全新的北京印象. 真的是快速的都市化中, 如將這個背景與劇情對照, 相信便是導演想說的事吧:
究竟在這個快速變異的都市中, 人的道德價值觀究竟會面對怎樣的衝擊呢?

看到最後, 令人驚訝地, 那好色的老闆反而是四位主角最真性情的.

導演的電影筆者只看過這一部, 整體上是可觀的, 但始終因為演員們未能淋漓盡致地發揮, 劇本的刻劃也明顯火喉未足, 只能算是剛剛合格, 但以歲的年青女導演, 能令筆者在看後想這麼多, 寫下一大堆的文字, 坦白說, 也真的很不錯了!
2007年11月15日
韓流佳作: 密陽, 呼吸 (下)
金基德的作品, 一向有其獨特的風格, 與上次介紹的密陽不同, 筆者看完這部電影後, 並沒有太多的思考, 反而那味道 (或者稱之為"金氏感覺"吧~) 則徊在筆者的腦海中久久不散.

她將自己化成春夏秋冬, 不停鼓勵著他不要自尋短見, 後來更將他當成自己昔日的戀人, 並戀上他. 兩個陌路人, 兩人都生活在崩潰的邊緣, 一次沒有理由的相遇, 他們從對方身上找到希望, 是生命間的救贖, 那接近窒息的生命, 終於絕望中重新呼吸, 重新上路.

相比起來, 那詭異的情節更是每每透露著多元的象徵意義, "漂流慾室"是歪曲的愛恨, "慾海慈航"是人性的救贖, "慾望的謊容"是真與假的執迷, 而這部"呼吸", 更是嫉妒, 絕望, 情慾, 新生交織而成.

這也是金基德的電影廣受國際注意的原因, 如同王家衛於香港一樣, 金基德的名聲在國際是遠遠大過本地的. 當香港人見到"春光乍洩"而耍手擰頭時, 一大班老外影迷早已爭相購買那只在少數藝術戲院放映的門票.
是故在國際影壇中, 金基德與朴贊郁 ("復仇", "原罪犯") 齊名, 受各國影展寵愛. 反之在韓國國內, 金基德已被打上"另類導演"的標籤, 不太受歡迎的.
筆者甚麼時候認識金基德呢? 應該是從"漂流慾室"吧~

就這樣, 姑且連黃膽水也差點嘔了出來, 但總算讓筆者記住了金基德的名字.
這是一位有自己電影語言的導演, 筆者妄言, 他很喜歡, 甚至可以說是只懂得, 在他那極端, 不合常理的世界中去看, 去理解人性. 說不定這樣比我們用俗世眼光去判斷來得更要準確. (可參考筆者的拙作: "在極端上遊走")

至於那所謂"激烈情慾戲", 不過是宣傳手法, 與"色.戒"那三場牀上戲相比, 是幼稚園BB級的. 是故如有讀者接受不了太有歪倫理的電影而又想認識一下金基德, 此作筆者推薦之.
說回電影本身, 那筆者是怎樣解讀的呢?

一件剛洗好的白裇衫不小心跌到街上, 弄污了, 怎麼辦? 她想到的, 只有把它扔掉, 狠心放進垃圾堆裡......
心靈窒息了......

死亡在他眼中並不可怕, 令他顫抖的, 只有恐懼本身. 生命來到這裡已經全沒意義, 只餘下恐懼把他的心靈逼著推著, 越近行刑的一天, 便越逼越推越緊......
心靈窒息了......

她救贖他, 同時亦是救贖自己.

已沒有生存感覺的他, 突然知道有一個女子關心他, 為他帶進世界, 為他帶進生活. 每次她離去都會留下一張相, 他珍而重之, 更不惜為了一張自己並不認識的女子相片, 與一直相依為伴的同獄室友反目, 大打出手. 因為終於有一件事他值得保著性命來牽掛, 值得的, 真的值得的......

真的徒然嗎? 不, 當然不. 幾次相知的見面, 兩人已發展出一段不可分割的極親密關係, 是心緊緊連著另一顆心的, 互牽生死的關係. 她呼出生命陽光的空氣, 他吸取並令其生存重現意義; 他呼出被她改變的空氣, 她吸取並也開始改變自己的觀念.

他不懼怕將來, 因為有一女子一直牽掛著他; 她不再徬徨無助, 原諒及釋放才是重使自己的家庭完整的力量.
白裇衫弄污了, 她不忍心再次扔進垃圾桶, 把它撿回來再洗一次不可以嗎?
是筆者自己的解讀, 讀者們如看後有另一番感受絕不出奇, 始終金基德的電影便是這樣的, 每一角度均有不同的解讀, 每一元素均有多元的理解. 是荒誕詭異的劇情, 但折射出的意思卻是發人深省.

女主角朴智娥名不經傳, 不漂亮, 演出時卻能不愠不火, 由絕望憤怒到重獲新生活均演得自然流暢, 特別是那堅毅硬頸的眼神, 是這個角色所需要的. 不知道舞台劇出身的她還有那些作品呢? (好像與金基德好過幾次合作)

全片只有十多天的拍攝日子, 雖然人物, 場景, 對白皆少, 但憑著導演獨特的技巧, 倒是拍出一部風格強烈, 詭異而精彩的電影. 與上篇介紹的"密陽"所帶出, 那沉重理性反思不同, "呼吸"所帶出, 是一片希望新生的空氣, 不用太多的思考, 好好感受便行.
(值得一提的是, 金基德於此片中粉墨登場飾演監獄長, 也是女主角及死囚能見面的關鍵人物, 雖還是看不清面貌, 但卻真的操縱著兩人的命運呢~)
2007年11月12日
韓流佳作: 密陽, 呼吸 (上)
電影中心地方雖小, 但五臟俱全, 有書店, 影碟店, 餓了可在旁邊的麥記或7-11解決, 想吃得飽一點可走一個街口外的廟街, 熱呼呼的煲仔飯及蠔餅絕對可以滿足閣下的口腹之慾, 再走一個街口, 日本菜茶餐廳應有盡有. 想買東西走十五分鐘便可到旺角鬧市.
實在有點神奇, 那裡去旺角尖沙咀均很方便, 是九龍市中心, 離彌敦道只有兩個街口, 但平日電影中心卻非常寧靜. 這樣旺中帶靜的地方, 香港難尋了. 下班後坐在那裡的露天茶座, 喝一口咖啡, 賞心樂事也.
那裡的Insight會員制度更是妙不可言, 年頭付1000大元便可整年在電影中心任看, 同一部電影更可看兩次. 截至目前為止, 筆者已看了53部電影, 那1000元早在四月時便”達標”了.
就這樣, 電影中心便成了筆者的第二個家.
作為關於"性"的那篇長文的姊妹篇, "色戒"的影評將緊接其後刊上, 眉精眼企的讀者相信已猜到筆者將會利用"色戒"的機會, 盡可能詳細地探討性與愛的本質, 徹底展述兩者的關係. 相信也只有這篇影評, 會有一篇類學術性論文作為輔佐. 李安, 筆者沒有看輕你的電影吧~
在這之前, 筆者想清一清近期看過的電影, 首先是兩部韓片, 均佳作也.
一部是"密陽", 一部是"呼吸". 先說"密陽", 是導演李滄東的作品, 這是筆者第一次看他的作品, 之前他那享負盛名, 2002年的"愛的綠州", 筆者一直想觀摩一下, 看過"密陽", 筆者已有點急不及待, 還是快點買好了.

在她抵達密陽的第一天, 她遇上了一個汽車維修店老闆金宗燦, 他為人忠直憨厚. 雖然申愛對他總是成天圍著自己團團轉感到厭煩, 但在他的幫助下, 琴室的生意總算弄起來, 而她與兒子也開始適應當地生活.

在聖經"神愛世人"的祝福下, 她看上去是撫平了傷痕, 並積極地參與教會活動, 她心中也好像充滿愛, 並決意如聖經教導般, 準備去寬恕她的殺子仇人......
監獄中, 當那位仇人在她面前表示自己也皈信了基督教, 並因獲得上帝寬恕而感到心中平安時, 她崩潰了......

電影前半部的舖排是平靜而不動聲息的, 但來到下半段的劇情張力便非常厲害, 也是重點之處. 當觀眾看著申愛開始融合小鎮的生活, 並遭遇兒子被綁架撕票, 從而找上宗教的心靈避難所時, 一切看上去均是自然合理的.

女主角一直都承受著痛苦, 也一直都將心靈寄託在別的事身上. 早在丈夫生前的婚外情, 痛苦已悄然降臨在她的身上, 她不承認事實, 將心靈寄託在家庭; 丈夫過世後, 喪夫之痛令她將自己寄托在兒子身上; 而當兒子也被綁架撕票後, 她唯一可依靠的便只有宗教......

"依靠自己"本是出路, 但現在她只餘下靠著自己, 滿腹仇恨地向上帝宣戰, 精神也就崩潰了......
這樣喪夫喪子, 女人該何去何從的情節不禁令筆者想起一部電影, 那就是奇斯洛夫斯基, "紅白藍"三部曲中的"藍".

究竟是甚麼導至這樣的差異呢? 只是宗教干預之別嗎? 不, 筆者認為這是東西文化對情感處理上的分別使然, 西方的態度是開放, 自然流露的, 喜歡笑便笑, 喜歡哭便哭, 不用掩飾; 東方的態度是收歛的, 為了身邊的人或整個社交圈子, 習慣了將自己的情感壓抑.


心靈的創傷就像繩結一樣, 越是心急解決它, 它便纏得越緊, 變成死結, 反而你慢慢把它這裡拉一點, 那裡扯一點, 心結便能慢慢打開.
"衪為甚麼在我原諒那人之前, 就把他寬恕了!" 申愛大聲質問, 那排山倒海的痛苦掩沒了理智, 掩沒了痊癒的可能. 失去至愛的痛苦, 現在已轉化成對上帝的敵視, 而要命的是, 上帝的永恒虛無性, 幾乎肯定了她這條苦難不歸路的無限延續.
筆者不會認為這部電影是反基督教, 始終申愛入教的目的不是相信, 只是寄望宗教能解脫她的痛苦, 從一開始便已經錯了.

影片中, 我們可以清楚看見韓國人對基督教實在可以說得上是狂熱的.
這不禁讓筆者想起近期一班韓國基督徒竟然走到奉行回教原教旨的阿富汗傳教, 結果一起慘遭綁架, 這不是狂熱是甚麼? 這種傳教與推銷界的"Hard-sell"根本沒分別, 這樣子的基督徒便是滿腹聖經金句也稱不上有甚麼信念的, 根本便是盲目相信.


衪們存在與否, 根本不是你信不信的重點, 你所信的, 是衪所安排的世界.
當人經過一些經歷, 便會開始明白世事的無常, 將來的不測, 也開始理解人的渺小......他自然會慢慢感覺到一些世上看不見的力量在運行, 也就教會中人最常說的因"感動"而入教.

這種自發性的參與才是最堅定的信念. 除此之外, 因應各式其式的理由而所謂入教, 均稱不上相信的.
筆者其實最感動的, 是電影中一直在女主角身邊, 那位汽車維修店老闆宗燦, 相比起那班所謂的基督徒, 這個人才是真正的活耶穌!

申愛那班教友在她崩潰時可謂不但幫不上忙, 反而那迷信式的慰勉更令申愛走上極端. 在這個最黑暗的時候, 女主角與精神崩潰只有一線之差, 她更作賤自己的身體去讓上帝看看衪的信徒是如何的軟弱. 只有那位為了追求接近她, 傻傻的跟著申愛入教的宗燦, 不但沒有接受她的誘惑, 反而痛心看到她這個樣子, 大聲斥責她: "你要堅強起來!"

李滄東事隔5年重拾導演筒, 將一個本來可以很煽情的故事, 用平實的手法地拍出來, 細緻舖排, 全片劇力慢慢堆積, 最後申愛崩潰時, 沒有一個觀眾是面不動容, 心不震撼的. 比很多"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風格"導演來說, 這是真正深厚的功力了.
信教的或不信教的, 同樣均需面對人生間的苦難, 同樣有著將來各式各樣的不公義, 考驗及難關.

上帝奪走她的丈夫, 是的. 上帝奪走她無辜的孩子, 是的; 殘忍? 是的. 不公義? 是的. 最後申愛從精神病院康復出院, 是對世界仍有怨恨的, 是仍不能原諒自己的殺子仇人的......但那位溫暖地笑著, 替她拿著鏡子讓她剪頭髮, 從一開始便出現在她身邊, 一直守候她到現在的眼前人......唔......又會是誰安排讓她遇上的呢?
(寫了很多......明天再續"呼吸"......)
2007年08月24日
四部動畫, 三個國家, 兩個星期, 一篇文章 (勇者傳說, 暗黑刑警, 五星級大鼠, 2077日本鎖國)
(所有圖片均可放大, 另外李安新片"色戒"已加了新中文字幕版預告片, 最新消息是"色戒"一片被美國列入NG-17, 即香港的三級電影, 看來今次李安真的毫不保留了: 該文請按此)
近來很想寫數篇書評, 包括馬國明的"我們", Linda Greenhouse的"Becoming justice blackmun: Harry Blackmun’s supreme court journey"等. 均是於書展購買, 看了個飽, 給予筆者不少新的觀點及啟發. 尤其是"大法官之旅"一書, 其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Harry Blackmum一生的描述重點而簡潔, 對其判例背後的法理情有詳盡記載,令筆者思索良久.
可是這個暑期實在發了神經一樣, 電影多得嚇人, 不要說寫電影文章, 便看也看不完, 寫文章變了像還債一樣, 越看越多, 越寫越密. 這篇文章本來只說兩部動畫, 後來看多兩部, 便要寫四部了.
不說廢話, 開始了: 先說"勇者傳說", 筆者選擇這部電影, 罕見地不是因為導演, 演員 (配音者) 或是劇本內容等原因. 所為的, 純粹是此動畫的製作公司: Gonzo.
有一部動畫先前曾在香港短暫上映過, 名為"銀髮阿基德". 因為太少影院上畫並且映期太短, 以至沒多大知名道便匆匆落畫. 筆者因遷就不了時間而錯失在戲院觀賞, 唯有買了DVD在家欣賞.
其故事可以說是"天空之城"的未來環保版, 故事不錯, 但令筆者印象深刻的, 是其3D + 2D的畫面設定, 其視覺效果絕對是一流, 其負責製作的公司便是Gonzo.
可以說是視覺效果的保證, 放心買票進場, 而然意料之外的, 是此故事的劇本比筆者想像中要好得多, 看得筆者津津有味.
以下是其內容簡介:
"少年渡本突然面對父母即將離異, 母親意圖自殺的困局. 這樣一連串的打擊, 令他認為這樣的人生是錯誤的. 他決意改變命運, 於是進入了轉校生小滿告訴他的「改變命運之門」. 走進去的眾多勇者, 只有一個人最終得到命運女神的許願請求.
渡本及小滿為了能找回往日一家幸福的畫面, 走上了空中的樓梯, 進入了隨旅人想像力創造的魔幻世界, 展開扭轉命運的冒險......" 以下是其預告:

不知怎的, 也許是受童年影響吧~ 筆者對這類異地冒險的劇情很受落, 一顆童心便這樣被大銀幕喚回來, 猶如童年時下午追看"閃電傳真機"的冒險動畫一樣.
故事所帶出的意思較想像中深. 驟眼看其內容簡介, 大約估計是勉勵時下受過份保護的青少年, 在面對逆境時, 需建立自信及有冒險的勇氣, 甚至學懂犧牲......哈哈~筆者是小看了這部動畫了.

有一幕是深刻的, 男孩渡本, 幾經冒險, 與另一位"勇者"小滿 (那位轉校生好友), 來到最後一關, 爭奪最後一顆寶石以求見到命運女神. 那是一個結了冰的湖面, 然而他們驚訝地發現敵人不是對方, 而是自己. 他們在那裡見到了另一個退了色的自己. 那個”影子”與他們自己的力量, 反應均一樣, 並不停攻撃自己, 不停說著他們心底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他們心裡最黑暗的一面......

作為人, 我們是一定有醜陋卑劣的一面的. 自私, 貪婪, 懶惰, 憤怒, 嫉妒......其實這些黑暗面也是我們自己的一部份來的, 拒絕它們, 也就是拒絻自己. "勇者"小滿不停攻擊自己的影子, 要置它於死地時, 同時也殺死了自己......
渡本作出另一個選擇, 他擁抱另一個自己, 承認它們, 接受它們, 正視自己的黑暗. 原來這才是要花上最大的勇氣才能完成的事.

每一個人或多或少均會有悲傷的過去, 各式各樣不愉快的事, 如果有機會, 筆者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想見命運女神, 懇求她改變那些令自己痛苦萬分的命運......
"勇者傳說"要告訴各位的, 原來我們不只接受自己的黑暗, 我們更要接受自己的命運, 正視痛苦, 擁抱悲傷! 因為只有這樣, 我們才懂重新站起來, 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 那些我們愛的人, 那些愛我們的人......

電影視覺效果一點也沒有令筆者失望! 隨著主角冒險而出現的新地方新場景, 均場面壯觀畫功仔細, 其3D + 2D技巧明顯比"銀髮阿基德"更進一層樓. 故事新鮮感高, 開心幽默位比想像中多; 儘管題材主旨令人反省, 有點沉重, 但是"幽默娛樂性"與"反思感動位"得到平衡發展, 這是筆者非常欣賞的. 另外松隆子及常盤貴子的配音很不錯, 兩位女星的聲音多樣性實在讓人不能忽視.

全場電影唯一令筆者痛心的, 是筆者在動漫影展所看的一場中, 全院竟然一個小朋友也沒有! 全院成年人滿座! 這樣用心創作, 滿戴意義的動畫, 正正適合合家歡一起看! 香港的父母是幹什麼的?! (又是炒股賺錢, 叫子女補習學鋼琴嗎? $^$&%......)
第二部是"五星級大鼠", 不是"動漫影展"電影, 是Pixar製作公司的另一傑作, 現正上映中. 以下是其預告:

而然, 在一碟碟五星級菜色端出的背後, 餐廳的狡滑大廚及陰沉而尖酸刻薄的食評家正等著挑戰他們......

故事大綱維持迪士尼一貫的勵志窩心風格, 在幽默好笑之餘, 體會一些人生哲理. 感覺比"勇者傳說"輕一點, 也是適合一家大小觀賞的動畫: "人人也可以做大廚"是一句小朋友容易記住的說話.

"當一個批評者從來是容易的. 我們很少體諒到原創者為了創作而所作出的努力及嘗試, 更甚者, 我們只是簡單地將人劃分等級, 認為只有那些歸納為”優等”的人, 才有資格作出好的創作. 但是昨天晚上, 那一頓令我難忘的晚飯, 為我所烹調的廚師, 正正是社會中最卑微的階級而來. "人人都可以做大廚"的道理我現在才明白......
我們未必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但每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是可以來自社會任何一個階層的."
讓一個小朋友記住是終身受用的了.

CG電腦其實只是配角, 內裡的創意才是重點. 香港人啊~ 香港人~ 你們幾時才重視這個創作靈魂呢? (己在"創意墳墓之地"一文說過, 可按此.)
第三部以及第四部需要聯合一起講, 因為它們皆有相同內容核心. 一部是"暗黑刑警" (之前動漫展奇怪地譯為"黑暗文藝復興", 令人摸不著頭腦), 另一部是"2077 日本鎖國". 兩部筆者均有很高的期望, 結果一部稍為失望, 一部精采十足.
"暗黑刑警"是罕有的法國動畫片, 獲法國安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影片, 內容如下: (轉戴自filmplay.com)

伊洛娜一直醉心遺傳學, 後接手穆勒醫生研究兒童的過早衰老症. 研究漸有所成,但伊洛娜突然被神秘人綁架, 音訊全無. 姐姐庇斯娜非常擔心. 善於調查綁架案的警員卡洛奉命尋找伊洛娜下落. 苦苦追查, 得知伊洛娜失蹤是因為她研究出一個關乎人類生死的秘密......" 以下是其預告片:

筆者特別欣賞此項技術雖是第一次用作拍攝動畫長片, 但看上去卻運用得非常成熟. 人物表情清晰在黑白之間流露, 追逐車戰的快速移動畫面也流暢清楚, 不得不讚其製作班底的技術水準.

相比起其獨特, 出色的視覺效果, 其故事內容便顯得有點乏善可陳. 無他的, 因為"從永生問題帶出生命意義"的主題實在說得太多太濫了. 尤其這是日本動畫一向鐘愛的主題. "攻瞉機動隊", "火鳥", "新世紀福音戰士"......均不單談及"永生"題材, 而且更深入地論述"何謂靈魂", "甚麼是人"等哲學議題.

的確成功令觀眾投入劇情, 並節奏相當緊湊; 但當來到結尾, 謎底揭盅時, 觀眾們卻發覺原來結局實在有點不甚了了.
這是有趣的, 因為舖排出色, 而然最令人引頸以待的結底牌卻因為過度簡單, 深度不足而令人在完場時有點不知所措: 怎麼? 就只是這樣?! 這樣便完了?!
不能不讓人拿來比較, 因為"動漫展"中的"2077 日本鎖國"也是以人類永生課題為故事中心, 其故事內容的創意及深度比"暗黑刑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單單是故事背景已經非常壯闊.

鐵幕十年, 2077年, 基於察覺到一項重大陰謀在背後進行著, 美國特種部隊SWORD派出旗下的Vexille, 秘密潛進日本, 瞭解鎖國背後的原因及真相......" 以下是其預告片:

在充滿想像力的未來世界及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襯托下, 深刻地論述了"甚麼是人?"的人倫哲學問題. 究竟在肉身被生化機械取代後, 還算不算是人呢? 還是儘管是生化機械身軀, 但擁有自由思想的腦袋才是為之人的重點呢? 得到永不腐壞的肉身, 靈魂是否也可以永恒呢?......

的而且確, 失去靈魂的肉身是沒有意義的, 身為人最重要的, 是擁有為之人的自知思想及一份生存的尊嚴. 雖然不及"攻瞉機動隊", "新世紀福音戰士"等深入探討, 但顯然已比"暗黑刑警"最後只是簡單口述出來的反思更具思考性及令人印象難忘.

資金成本既然無法與美國的幾千萬上億的CG技術抗衡, 便全力發展3D動畫及著重劇本哲理深度, 是故近年日本動畫可謂更上一層樓, 不但保持了幾十年的優勢, 還亳不輸蝕給太平洋彼岸的"雞丁", "史力加", 其內容深度超越甚多.

然而, 儘管比"暗黑刑警"優勝, 奈何兩片也是犯上同一錯誤: 題材格局寬闊宏大, 充滿可想像發展的空間, 而且兩片前半段的舖排也相當成功, 唯獨到了後半段高潮位時, 總給觀眾一種"激烈但狹小"的感覺.

兩片更是沒有甚麼浩瀚大場面, 只有你追我逐的刺激.
筆者並不太反感以上的設定, 始終故事這樣推進也是符合情節邏輯, 只是深深覺得這是白白浪費了兩個絕佳的動畫創作題材, 與筆者的期望相比是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的.

四部動畫, 總算寫了個大慨, 不詳盡之處還請各方見諒. 總括而言, 筆者最喜歡的是"勇者傳說", 至於"2077日本鎖國"及"五星級大鼠"則同樣位居次席, 較失望的是"暗黑刑警"了. 已確定"2077日本鎖國"及"暗黑刑警"將於九月上映, "勇者傳說"則未確定, 說不定只出DVD (唉......香港片商......), 但筆者已找到"另類"觀賞方法: 請按此.
算是一口氣清了清這個暑假的動畫電影文章, 接下來的, 要返回書本堆中的了~
2007年08月15日
英雄回來了 (含"律政英雄"預告片)
傳來了一個令筆者興奮萬分的喜訊: 下月八日"律政英雄"電影版於日本正式上映! (首映禮已在八月八日於日本武道館舉行)
立時發動筆者最強的網上搜尋能力, 迅速找到五天前才新鮮放上網的預告片, 廢話少說, 即時去片:
是筆者最喜歡的日劇之一. 六年前無線播映時, 筆者與妹妹必定在父母房中坐定定, "隆重其事"地各煮一個"原裝日本進口"的東洋碗麵, 邊吃邊看, 好不滿足! 後來雙親加入戰團, 全家追劇, 成劉家一時佳話~ 此時下筆, 回想那美好時光, 實在暖在心頭.


如此陣容在今天已甚罕見, 尤其松隆子, 大塚寧等人已經甚少拍劇拍戲, 但製作公司明顯極具雄心, 在此電影版中還加上日本舞台界殿堂級演員, 松隆子的父親: 松本幸四郎, 韓國型男李秉憲, 還有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中的女星綾瀬遙, "不能結婚的男人"中的國仲涼子等等. 是史無前例的鑽石陣容了. (下圖為一位與"神奇"酒保一樣樣子的壽司師傅突然出現在特別版當中, 嚇了久利生一跳~)
看來不單電視劇界稱王, "律政英雄"也想在電影界直接挑戰”跳躍大搜查線2”的霸主地位. 奪冠與否很難說, 但打入十大是毫無疑問的.

好像對俠義的嚮往, 便是受小五開始看的金庸小說影響; 對世事的理解分折, 便是中六開始從張五常的經濟散文學回來; 對歷史的興趣, 是來自小學時母親買給筆者的新雅百科全書; 對電影的追求, 更是中四與友人一起逃學時培養的......

全套劇集只有短短十一集, 每一集均是一個獨立的案件故事, 也就是幾乎集集均有一兩句法律精神的名言金句. 其中有不少留給筆者較深的印象. 是在那一集出現已記得不清楚, 暫且列舉如下:
"犯罪便是犯罪, 沒有大小, 或重要不重要之分."
"像這樣看, 看不見的東西一定比看得見的多吧~"
"能夠站在被害人那邊的, 就只有檢察官而已, 不是嗎?"
"想要了解人的全部感情, 那是不可能的."
"人有感情, 難免會犯下錯誤, 但比起用機器來做判斷, 能夠決定一個人有罪與否, 不是只有人嗎?"
"就是像這樣無疾而終, 同樣的事才會一直發生."

"像我們這樣的工作, 想要人的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你們警察, 還有我們檢察官, 還有傳播媒體都是! 就算只有一點點的私心, 或是稍微一點點的大意, 是可以很容易地害死一個人的! 我們是不可忘記這樣的事, 不是嗎?"
"你知道我們檢察廳的徽章代表甚麼嗎? 你知道甚麼是秋霜烈日嗎? 這個徽章所代表的, 便是秋天的冷霜以及炎夏的烈日, 不停提醒著: 擁有權力的我們, 要去評判一個人的工作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也可以說是我們檢察官一個理想的象徵, 我們就是將這個理想放在心上去做這份工作的!"

繼”色.戒”後, 又一部電影令筆者萬分期待.
(資料及部份圖片由Luzcarol及makotow的blog中轉載而來, 謝謝!)
電影版劇情簡介:

接下來在高潮起伏的法庭中, 事件開始達到了一個不可預期的變動. 久利生對峙著日本第一律師: 蒲生一臣 (松本幸四郎), 而在事件真相的背後, 其實還隱藏了一個大議員花岡練三郎(森田一義)在幕後操作著......
(以下video為"律政英雄"主題曲: 宇多田光 "can you keep a secret?")
演員角色:
木村拓哉 東京地方檢察廳城西支部檢察官-久利生公平
松隆子 久利生助理事務官-雨宮舞子
松本幸四郎 律師-蒲生一臣
森田一義 大議員-花岡練三郎
大塚寧 檢察官兼久利生同事-中村美鈴
阿部寬 檢察官兼久利生同事-芝山貢
勝村政信 城西支部的頂尖檢察官-江上達夫
小日向文世 江上檢察官的助理事務官-末次隆之
八島智人 芝山檢察官的助理事務官-遠藤賢司
角野卓造 檢察官刑事部長-牛丸豐
兒玉清 東京地方檢察廳次席檢察官-鍋島利光
中井貴一 鴨井產業專務-瀧田明彥(特別篇裡的角色)
綾瀨遙 新人檢察官-泉谷莉莉子(特別篇裡的角色)
國仲涼子 受害者的未婚妻-松本惠(電影版新角色)
香川照之 特搜組檢察官-黛雄作(電影版新角色)
岸部一德 法官-桂山薰
李秉憲 檢察廳韓裔的傑出檢察官(電影版新角色,友情出演)
另有一高清版本的預告片在其電影官方網站: 請按此
2007年08月07日
好笑. 粗俗. 反思: 爆谷殺人狂
一個麻甩佬, 除了電影, 書本, 旅遊外, 現在算可以正式加多一項娛樂活動: 戲劇. 筆者於三星期前看了一部由糊塗劇班製作的話劇: 爆谷殺人狂.

除了一般的話劇迷之外, 相信其餘觀眾大部份是為了一個原因進場:

筆者孤陋寡聞, 真的不知道魏綺珊原來是戲劇中堅份子, 更是糊塗戲班的創團成員兼班主. 上月於文化中心看到了此劇宣傳單張, 好奇拿看一看內容, 便決定進場一看.
選擇的是這劇目的最後一場, 因為是唐寧小姐的處女劇, 筆者想最後一場應該是較保險的演出~ 其實有點多餘, 四位演員的表現均沒有令人失望, 相反, 有一兩位更是有令人喜出望外的感覺. 演員稍後談, 先說故事.

"美國荷里活型佬導演Steven專拍至Cool至Cult片 (<--- Cult片?! 那不就上一篇文章中那位塔倫......?!), 不單橫掃票房, 在奧斯卡頒獎禮亦滿戴而歸, 又塔上美艷成人雜

Steven深信自己熱愛電影藝術, 誠實坦率反映荒謬社會.
Betsy深信自己懷才不遇, 冒險以身試法追求主角席位.
Jackal深信自己受電影毒害而走上歧途, 誓要抽出真正負責的罪魁禍首.
Simone深信自己一生愛情至上, 甘願為愛付出生命, 義無反顧.
真假對錯, 誰是誰非?"

一直以來也有這種爭拗, 究竟"古惑仔"系列是不是美化了黑社會? 若然是, 那對社會是否有壞影響? 若有壞影響, 是否全禁所有黑社會的電影? 還是只禁那些以此為主題的劇集電影, 不禁那些為配角角色的? 或是相反來說, 是否應鼓勵支持那些醜化黑社會的傳媒?……
坦白說這是劇評, 不太應該在這裡深入探討這個本屬"論盡天下事"的話題, 但既然是全劇神髓所在, 總不能略略一提便算, 也就寫一寫筆者自己的想法吧:
筆者信奉新古典經濟學, 也就是六, 七十年代的芝加哥學派. 該派提倡經濟市場自由, 高舉"無形之手" 反對"政府干預".

身為解釋社會人類行為的科學, 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力當然可以由經濟範疇延伸至社會的其他層面, 傳媒責任便是其中一個. 筆者當然支持言論自由, 藝術創作自由. 而如前段所說, 沒有"約束"的"自由"不可取. 那該有什麼"約束"呢?

舉電影為例, 香港實行影視三級制度, 第二級為勸喻性質, 第三級則嚴厲執行, 各級界定雖有爭議但已算清晰可取. 就筆者而言, 這是一個合理制度. 只要不違反, 則什麼電影也可以拍. 反過來說, 若筆者是導演, 並不會因為三級制度的存在而感覺創作自由被剝削.

像香港這等教育普及, 政治穏定以及物質豐裕的地區, 傳媒需要的, 是依法創作. 至於其內容是否抵觸, 侵犯甚至挑戰普遍道德傳統, 則看觀閣下自我分辨, 自我取捨.
現今社會中, 傳媒娛樂百花齊放, 電影公司電視頻道雜誌出版社成千上萬......

最後簡單一句, 一個人的道德價值水平, 成年前是父母以及老師的責任; 成年後則是自己的責任. 並不是父母雙雙工作, 沒空教導孩子或是老師面對過多學生, 不能因材施教, 便將道德教育責任推給傳媒. 這是本末倒置的.
(以上四張相為本劇除主角們外的4位配角, 對上中間的相片為最後一場, 也就是筆者所看的一場, 台前幕後影的大合照. 特別有一插曲值得寫下:
在最後終場時, 所有演員, 工作人員均出來談感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右上圖的女配角的男朋友突然拿著一束玫瑰花出現, 當著全場觀眾向該女孩求婚, 她被弄得又笑又哭, 煞是感人. 筆者行年廿三, 也真的是第一次看見別人真實的求婚呢~)
抱歉......還是說了整整六段......但至少也可證明此劇帶給觀眾的反思是成功的.

若兩位男演員的表現可用"專業"去介紹, 那魏綺珊的演出便可用"身心投入"去形容了. 觀賞魯陳兩位表現時, 筆者完全感覺到他們是一流的表演者, 咬字聲調面部表情均屬演技上乘派;

很難用文字描述, 她飾演的Simone為愛痴狂, 不惜跟隨男友殺人放火, 看似瘋狂實則至情至聖. 雖是配角, 並與劇目中心思想關聯不大, 但她的投入演出實有目共睹, 演活了一個單純痴迷的女殺手.

雖然還是甩了一兩句對白, 但對處女劇來說, 是情理之中的. 支持她繼續參演戲劇, 始終比電視劇對著鏡頭演戲, 真正面對觀眾的戲劇更是一塊上好的演技磨刀石.
舞台配置沒有多大的變化, 唯設計突出醒神,以紅色為主色突顯了全劇探討傳媒與社會力的血色關係. 平心而論, 筆者還是覺得先前"那時......愛妳......快五年"的舞台設計更出色, 可以說是該劇主動說故事的"演員"之一; 而本劇這方面則是單一提供吸引的背景, 烘托出故事氣氛而並不直接參與其中的演譯.

這位配角實在搶鏡, 口齒伶俐, 為此劇製造了不少幽默位, "出位"的髮型及"奪目"的衣著, 令他基本上一出場已令觀眾捧腹. 其實雖是又"殺人犯", 又"暴力導演", 又"美艷脫星", 但基本上這是一部喜劇, 笑位之多令兩個小時全場笑聲不絕.

暴力片導演若是文謅謅, 美艷脫星若是包得密密實實, 殺人惡煞若是一句粗言也不說, 那未免太"超現實"了. 更不應該像"跟蹤"一片中邵美琪飾演的Madam般, 用上"妖", "頂"便算是"粗口爛舌"的性格形象. 要麼不說, 要說便說"正統"的粗言穢語才對.

但若對社會上的傳媒問題有所關心, 有所思考的人, 筆者認為此劇是一塊很好的放大鏡, 將問題在社會草叢中抽出來, 放大於閣下面前, 讓你看清看楚其現象及矛盾, 令人反思良久.
"爆谷殺人狂"是精彩及成功的. 期待糊塗劇班的下一次演出:"靚太作死".
(所有圖片皆可放大, 並轉貼自"爆谷殺人狂"的官方網站: 請按此)
2007年08月04日
三部電影
有些時候, 筆者倒真的覺得一拿起筆寫作, 便不太可能放下. 寫完"他和她"後, 本以為可休息三四天看看書, 誰不知看見"索女‧喪屍‧機關槍", "玩命‧飛車‧殺人狂", "哈利波特", "變型金鋼", "草裙娃娃呼啦啦"等幾乎一部接著一部不停上映, 連周總的"不能說的秘密"也殺到, 還有動漫影展及夏天國際電影節......
筆者想起連剛落畫的"殺謎藏"也未動筆, 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不敢怠慢, 決定動筆疾書.
先寫三部: "殺謎藏", "索女"及"飛車"
"殺謎藏"根據真人真事改篇, 是美國三藩市灣區的連環殺手真實故事. 整件案件橫跨十多年, 至今已成懸案, 三藩市警方已將其檔案公開, 以便公眾能隨時提供更多線索.
筆者是一早便決定看此片的. 除了因為是"七宗罪"導演David Fincher外, 其預告片亦深深吸引著筆者:

觀賞後是沒令筆者失望的, 並與友人在離場後相互討論甚久. 始終是真人真事, 沒有任何誇張失實, 為營造氣氛而設計的情節, 以平敍的節奏推進, 真實感極強. David Fincher (右上角) 不愧為黑色電影的大師級人馬, 全片籠罩著沉重黑色的感覺, 黑夜鏡頭蠻多, 氣氛營造出色. 筆者在銀幕前猶如加入了主角的一份子, 緊緊追咬著那連環殺手不放.


另外很特別的, 此片並不重點於追兇的曲折過程, 反而焦點於主角們的心理轉變.

那份偏執絕對是全片眾演員中演技最出色的地方, 他實在演得絲絲入扣, 在筆者眼中, 比起那連環殺手, 這種連綿十多年, 無間斷讓他幾乎妻離子散的偏執可能更可怖.
雖不是"七宗罪"般經典, 但"殺謎藏"無疑是一部引人入勝, 是喜歡用腦追兇影片的觀眾的首選.

以筆者現場所見, 觀眾看後無不拍爛手掌, 大呼過癮透頂.

B片 (或專業點叫Cult片) 是什麼? 基本上它是粗俗, 濫造, 誇張, 賣弄色情, 喪搞笑, 核突, 無聊恐怖, 血腥以及最重要: 無厘頭的電影.
也就是說"索女"以及"玩命"本是同一部電影 (原名便是Grind house), Quentin導演"玩命"而Robert導演"索女". 香港不可能放映這麼長的電影, 創作了兩個片名便一分為二上映. 筆者兩部也看過, 為了尊重兩位導演的"搞野"精神, 筆者也決定用一位金毛強的語氣口述下列影評.
[敬請注意! 以下片段含有大量不雅用語!]

條女索到出哂油, 佢開頭跳舞火X辣到阿叔火都黎埋, d衫又少布, 中間上床個段仲正, 又型, 係唔知邊條X街係個高潮位整X爛左條片, 搞到無野睇, 妖~ 我而家仲興烚烚呀! 陰公~

不過入得戲院都唔帶腦架啦, 入戲院讀書咩? 總之搞野搞笑就得啦, 仲有好X多斷手斷腳飛Q哂出黎, d喪屍好似啫喱咁比打人打爆哂. 血X腥咩~ 小兒科啦, 睇見d人都唔知睇得幾過癮.

講起又真係好Q無厘頭. 條友 (男主角是也~) 係醫院無端端打到飛起, 凌空刀仔"隊"喪屍呀~ 大佬! 但係跟住又騎騎呢呢咁揸架BB電單車係公路飛車, X佢臭X, 又真係好X好笑. 不過最Q型就係條女架啦 (女主角是也~) ~俾人炸X斷隻腳不但無事反而仲打得, 裝埋枝機槍係腳度, 係咁掃d喪屍真係型X到爆. (佢當然無諗到個女主角係點開槍)

[中途補述: "索女"一片確實拍得令人快意, 而導演監製均故意有不少細節重塑當年Cult片的特點, 不只是電影內容, 連其海報也故意做出錯體版 (那機關槍腳左右倒轉). 是故再次提醒各位, 如欲觀看此片, 請抱一個"搞野"的心情觀賞.]
至於"飛車"個套死人野就好X極端. 中間有成兩大段, 都唔X知有無成半個鐘, 都只係影X住班八婆吹水. 嘩~ X佢老X個臭X, 悶X到我呀! 第一班女吹水個陣只係五分鐘我已經訓到成隻豬咁......

X佢X街, 個變態佬揸住架車成百幾公里咁撞埋去, 痴X線架! 咩都死啦! 個導演仲X街到要慢鏡拍, 睇住成隻腳飛出去呀~ 大佬! 總之就突然好X震撼!

跟住鏡頭一轉又影住另一班八婆吹水, 咁我梗係又訓多陣先啦. 話時話第二班d女就無咁索wor~ 有幾件仲好樣衰tim. 算啦~ "索女"都睇到我與X哂......

最後條粉腸俾人追到車都抄埋, 係咁叫救命真係好X無用, 而家先肴底就X街啦. 咪俾班女拖出去係咁打, 最後一條碎頭腿飛埋去, 成套戲就咁X完左, 都唔知條X街最後有無俾d女打死.
總之全場d女都睇得好開心, 我就覺得"索女"過癮d, 咁d女真係索好X多呀嘛~ 你話係咪先~......(以下由於有太多粗口及無關套戲事, 是故簡略之~)”

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於"索女"一片中, 導演為求做到真正Cult片感覺, 特別在片首播出一段假造, 由"Grind house"出品的"新片"預告. 是很認真製作的假預告片, 有完整內容及人物, 名為"大砍佬" (Machete). 片段收錄如下:
"索女"及"飛車"的出品人Bob Weinstein看過後竟然深感興趣, 真的決定開拍, 同樣由Robert Rodriguez執導, 預計2008年上映, "搞野"搞成這樣, 真係要寫個"服"字! (以上消息由Agnestse提供~)
另外有三段本身與"大砍佬"相同的假預告片, 分別為"Don't", "Thanksgiving"及"Werewolf Women of The S.S.", 以下是其三合一"預告片", 友人Agnes另有文章"專題介紹此三段"預告片", 如有興趣可: 按此
2007年07月20日
"愛情回水"; "跟蹤"
(各圖片均可放大~ 另外, 部份錄像片段含女性裸露片段, 敬請注意!)
很可能各位讀者已經發現, 自HKIFF後, 筆者的電影筆記已經漸漸由一戲一篇, 變為兩戲一篇.
美其言是可以多點比較, 實際上是沒有時闁寫兩篇, 索性"二合為一", 提升效率. 就好像這兩篇文章所提及的兩部電影, 是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
"愛情回水"給筆者很大的驚喜; 而"跟蹤"則有點出乎筆者意料之外.
先說"愛情回水". 導演Sean Ellis先前一部叫"Cashback"的18分鐘短片參選奧斯卡短片競賽. 也許他的靈感像噴泉一樣湧出來, 欲罷不能, 便在短片的基礎上擴充成一部正式長片.

是一個極具創意的故事, 在一遍荷里活特技大片的"大熱天"下, 此片不失為一劑"清涼解渴"的凍飲. 故事講述男主角Ben因為失戀而長期失眠, 漫漫長夜無處寄託, 便去超市當夜班. 在那裡他遇上了一位收銀女孩Sharon以及一班趣怪同事......究竟Sharon能否治療他的失眠呢?
以下是其18分鐘的參賽短片:

一眾配角相當出色, 雖不至於搶了男女主角的風頭, 但不論怎樣說, 他們已經成功吸引觀眾的目光, 成為焦點.

筆者先前所說的驚喜, 其中一半是因為本著看一部愛情片心態進場, 想不到觀看不到一半已被這班嘩鬼弄得笑出了淚水.


只要你用心看, 平凡當中必有美好; 只要你用心相處, 一個看上普通的女孩, 也一定會有美麗可愛的一面.
其實全片也貫徹了這個主旨. 其中在超市那一幕便令人一看難忘: 講述Ben有一個"特異功能", 能令時間停頓, 並利用他對美的觸覺, 在那些被時間凝固的人與物之中, 看出他們美麗的一面.

由於Ben對女性美的著迷, 是故此片有不少女性裸露的畫面, 但幕幕均如祼體雕像或人像畫般充滿美感. 要是那"肓光社"又發瘋, "淫審處"又自大地以為自己是道德十字軍, 將此片定為三級, 相信又會成為另一個國際笑柄.

順道一提, 此片的最後一幕是相當浪漫的. Sean Ellis的處女作, 真的帶給筆者不少的驚喜. (特別感謝Grace陪同筆者觀看此片, 始終有些電影, 找個女孩相伴才是味兒的.)
接著要說"跟蹤".

陳重山是通緝犯, 憑著謹慎細心, 成功策劃了多款劫案. 天生敏感的他, 對任何蛛絲馬跡均有警覺......這一次, 究竟是"狗仔隊"的耐性勝出? 還是陳重山的小心更勝一疇?
看上去是一個很刺激的警匪鬥智故事. 事實不然, 全片彌漫著謹慎的耐性, 細心的警覺, 是一部平實緊湊的"貓捉鼠"電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風格重疊"問題. 一個導演是不能沒有自己的風格的, 便是王晶也有王晶的風格.

作為處女作, 此片劇本紮實, 四平八穩中不乏警匪鬥智的意外精采之處: 陳重山突然殺警及中段與綁架案的交叉劇情. 可以看得出不只警方及悍匪是謹慎小心, 連導演也是步步為營, 細心雕琢劇本.

這一切的隱喻關聯, 每每顥示其"宿命"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主題. 導演出身編劇的功力給予此片故事的可觀性, 令抱著看動作鬥智片心態進場的筆者感到意外.

另一點筆者意料之外的, 是女主角徐子珊的表現. 任達華與梁家輝是不用說的啦~ 演技派中堅分子, 水準依然. 但筆者的目光還是投向了電影新人徐子珊.



"跟蹤"無疑是本年度暫時最佳的港片. 拍出了完整"銀河映像"風格以及強烈的真實感. 不賣弄花巧鎗戰炸藥, 完全以劇本的雕琢著手, 而水準以上的演員演出, 更是給予筆者意料之外的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