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5年12月23日

人間鉅著 --- 戰爭與和平


第一次寫書評, 不同於普通時事評論或電影評論, 用心看一本書是要用相當多時間的, 慢慢細味, 心領神會, 方能寫得較像樣的評論. 但與其說是評論, 倒不如說是推薦文, 因為相比這些著作作者的想像力, 其文學深度相比, 筆者的書寫功力不過是其皮毛中的小毛, 是沒有資格寫什麼"評論"去審核先輩的傑作, 但推薦一下給各位讀者, 倒是可以的.

書評產量少而難寫, 但文學作為人類文化中的骨幹, 筆者喜歡電影, 喜歡文化, 是沒有理由不喜歡文學的. 故筆者將盡力看多點書, 寫多點文章. 同樣是表達人類的感情, 有人說過: “如影像表達的是震撼, 那文字表達的, 便是深度.” 一些文學鉅著便是如此, 往往會花好十多頁帶領讀者去思考, 反思人性的本質. 看完一本書, 猶如給了腦子一個文化哲學的洗禮, 開展了一個你所沒有想像過的世界. 所以首先不要怕, 只看前言後記, 直覺找對了, 便不要理會其厚度, 只管打開第一頁, 作者自會帶領你走過整個旅程的.

在十八, 十九世紀的交接期間, 拿破崙時代的歐洲. 因為社會被舊制度(君主以及宗教制度)壓逼到一個接近崩潰的情況, 是故革命思想百花齊放. 除了造就了一個拿破崙出來, 這樣充滿矛盾爭扎的社會也大大刺激了當時的歐洲作家, 透過小說探討時弊, 探討真理, 探討人性的本質. 就這樣, 在短短的數十年, 在地球上一個小小的歐洲, 成就了十多位萬世留芳的大文豪, 留下了多部震古爍今, 散發着人類文明光輝的鉅著. 筆者有幸拜讀了其中一本: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當年的俄國是盛產這些作家的其中一個國家, 最著名有三位: 托爾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屠格烈夫. 其中以托爾斯泰較善於駕馭大場面, 寫下了數本氣勢磅礡的史詩巨構, 尤以<<戰爭與和平>>為其代表作. 其內容龐大, 主要分為三條主線交叉平行描述, 讀者會跟着那幾個大家庭(不只是人物, 還是家庭裡的各成員)走進那個動盪不安, 戰禍連連的年代, 親身體驗當時貴族外強中乾的荒謬生活, 貧苦大眾的悲慘世界, 各國政府的混亂矛盾, 參與拿破崙征俄八年間的三場浩瀚戰役. 請相信筆者, 這將是一本比現在任何一本歷史課本都更要好看, 更要真實的歷史書, 有什麼歷史課可以令你如置身其中而心情隨着社會時局的變遷而起伏不定呢? (右上圖是當年代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肖像; 左下圖為托爾斯泰的著名肖像.)

人物眾多, 但作者舉重若輕地逐個有條理地描述其性格經歷, 要令讀者不覺冗長混亂, 是難度極高的一件事, 但托爾斯泰便是這樣輕鬆地應付下來, 不但如此, 他還從中加入了不少角色間的自我反思, 這是這本鉅著最為精彩的部份. 因為與其說是小說情節的需要, 倒不如說這是作者的自我思考過程, 你能想像在一場浩瀚戰役的前線, 一位即將衝鋒陷陣的上尉, 在腦中思考着自己生存的意義, 對自己心愛的人的愛情; 這些極富深度的人性哲學思考, 往往會佔領洋洋十多頁, 試問讀者追隨着這些不停深入的文字, 不停的被作者質問自身的想法觀念, 心靈又怎能不受震撼呢? 用心將這本小說看完一次, 猶如經歷過一場大戰役的老兵一樣, 是會對人生有新的想法, 新的解釋的.

但更重要的是, 作者絕對不是單一的對人性作思考, 他還對由人性所引發的各歷史事件作了另一角度的解釋, 對現代通俗的歷史描述作了狠狠的批評. 很多時在每一個將要描述的歷史事件的章節開頭, 作者便會將自己的想法仔細無遺地寫下, 將一些普通歷史的謬誤批評得體無完膚, 看後又實在不能不承認作者對資料收集的詳細, 佩服其獨特的見解深度, 很多時候, 筆者都不禁覺得作者的講法是比筆者過往看過的歷史描述更為接近真相. 文學鉅著便是有這樣的功力, 是可令人深深折服的.

<<戰爭與和平>>所探討的, 不完全是"戰爭"以及"和平"的本質, 其對各場戰役的描述反思, 其實只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左右. 作者想說的, 是藉着戰亂紛飛的大時代, 帶領各讀者作對人類整體文化觀念的思考, 那是極為全面的. 多變激烈的愛情, 感動人心的親情, 患得患失的友誼, 震懾人心的愛國情操等; 有精微的人性觀, 也有恢宏的歷史觀. 作為一本人類文化的瑰寶, 這本小說是當之無愧的. (右圖是托爾斯泰的年青肖像, 很罕見的ar!)

這千多字實在只是對這本小說極其膚淺的簡述, 不過是一家之說, 其真正的內涵精蘊, 還是要交由讀者自己在夜深人靜時, 開着枱燈, 拿起書, 慢慢一字一行地領會的. 筆者已經完成了俄國<<戰爭與和平>>的旅程, 實在衷心感激托爾斯泰帶給筆者一個思想的新天地, 給予筆者人生一個全新的深度. (下圖為托爾斯泰筆耕時的肖像)

現在筆者已開始了另一段旅程, 今次地方要轉一轉, 由俄國南下, 來到了人類的感性文化搖籃---法國. 看的是另一個同期的大文豪: 雨果的<<悲慘世界>>.

22:20 發表於 書海浮沉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