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6年02月10日

When you believe: "埃及王子"


俗語有云:”屋漏兼逢連夜雨”.

"人生路上總有失敗跌倒的時候"人人皆知, 年中不少電視電影也是描述着什麼低谷反彈, 什麼堅持到底的成功個案, 勉勵世人, 但半個小時的港台"逆境自強"或者兩小時的電影"驕陽似我"看完, 返回現實面對人生低谷時, 那"連夜雨"通常是超乎你想像之外的. 真實的情況是, 如"逆境"的時間長達超過一年, 十個人中有七, 八個最後都是會放棄的. 在筆者眼中, 那餘下的一, 兩人便真的是"人中豪傑"了.

所以筆者不會在這裡說那些老生常談的成功故事, 反而想和各位朋友說一些實際做到的幫忙方法. 在筆者的經歷中, 音樂絕對是一個令你意想不到的好幫手. 在以下將要介紹的外國動畫電影, 其電影配樂歌曲便深深地影響了筆者的價值觀達八年之久, 那主題曲至今仍是筆者的"首本名曲" (一笑~). 那便是開創了外國電腦特技動畫先河的電影: Dreamwork製作的"埃及王子".

根據”舊約聖經”中的"出埃及紀"改編, 力求忠於原著, 內容描述基督教的先知摩西, 帶領在埃及長年受苦的猶太人, 離開法老王的暴政, 一同前往上帝應許賜福土地的故事. 本身是猶太人的摩西, 在嬰孩時的一場屠殺中意外地被埃及皇后所救, 成為埃及皇室成員, 往後一直被當成皇子撫養. 但當他獲悉自己的真正身份後, 憤然放棄尊貴身份, 走進沙漠, 自暴自棄, 直至遇上米爾達族人, 在族中祭師鼓勵下重新做人......多年後, 上帝擇選了他, 委以重任, 結果他帶同妻子兩個人, 返回埃及, 拯救那裡成千上萬, 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子民.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內容簡單流暢, 同樣是那些公式的勵志故事, 呼籲不論遇到什麼難關都要抱有希望, 相信希望, 堅強地走下去. 但不同其他同類故事, 這個主題並不是獨立表述, 而是連同其傑出的配樂一併表達出來的, 其感人肺腑的音樂配上壯觀而賺人熱淚的畫面, 其感染力已不是什麼"逆境自強"節目可以媲美的. 不要說那九十分鐘的影像, 便是那三分多鐘的樂曲, 便足以讓人一生銘記. 什麼是文化藝術的"感染力"? 這樣的音樂旋律, 這樣的故事影像, 編織一起觸動人心深處, 令人深刻心板的感情, 這便是文化, 這便是藝術, 這便是"感染力".

這是除了先前影評所寫宮崎駿的"自然三部曲"之外, 筆者覺得同樣是故事影像配樂三者並重, 並且同樣出色的動畫電影. 米爾達祭師那充滿智慧, 振奮人心的歌曲"In Heaven Eye"; 猶太人民解放離開埃及時, 歡欣合唱, 充滿希望的"When you believe"; 尾段人民陷入絕景, 前無去路, 後有追兵時, 上帝開天辟地, 把紅海分開的壯觀奇蹟, 無不是感動人心的. 絕對適合給一張張白紙般的小朋友看一看, 並在人生第一頁寫下”逆境自強, 擁抱希望”八個大字. 與其不設實際, 教不得其法的望子成龍, 倒不如一早教小朋友抱着什麼觀念去面對困難, 面對逆境.

筆者不太想在這裡和人辯論"基督教"的正確性, 又或者"分開紅海"是否真實? “上帝感召”有否科學理據?......這些問題全無意義, 正確如何? 不正確又如何? 在筆者眼中最重要的, 是內裡的精神是否值得學習, 並在人生中學以致用. 雖然不太喜歡李嘉誠先生, 但他為長江實業取的, 的確是一個好名字: “長江者, 滙集百川而成流.”, 不論基督教, 回教, 佛教等等, 我們也應當海納百川, 虛懷若谷地取其長而學習.

如先前所說, 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 遇到的困難往往是令人出乎意料地長久, 除了那風花說月, 虛無縹緲的"意志", "勇氣"等等, 筆者建議的是, 找一些深有意思, 感人心靈的歌曲, 長期放在你的電腦或是MP3, 又或者買一些富有意義的精品 (筆者經營精品生意, 免得被人說三道四, 便不長說什麼精品了.) 放在枱頭. 每當各位讀者有需要時, 花幾分鐘去聽一聽那首歌, 看一看那件精品, 由心感受, 相信各位一定能找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的.

的而且確, “埃及王子”中那首"When you believe"歌曲, 陪筆者渡過了不少困難的晚上, 至今仍然感激那班背後的音樂工作者.

02:45 發表於 光影世界 | 永久網址 | 留言 (1)

留言

"When you believe",見此標題便已吸引著我,帶著充滿期盼的心情來閱讀。細看內文,深深感受到作者之人生觀、對成敗的看法。

十分認同你的解讀:「希望」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我更確信人的「信念」之威力,一個人的行為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源於或朝著一己的「信念」而行,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潛意識的。

影響一個人的成敗,其關鍵處往往就在個人的「信念」。

GraceHopper的名言:「語言中傷害性最大的一句話是:『事情向來都是這樣的。』」人若是對自己、對別人失了信心,不相信事情是可以改變的、總會有轉機的,或許這個人的「信念」就是"聽天由命"、"安於現狀"。
人若持這樣的態度看事物,必不能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更沒有從失敗中學習的意識,甚麼"失敗乃成功之母"、"屢敗屢戰"……全派不上用場,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越戰越勇、越挫越強"實非人人皆能。

得到了你的指引和鼓勵,相信大家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期望我們都能覺不足則改之,感完備則加勉。

不求信念相同,只望態度一致。

發表人: 詩 | 2006年03月06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