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18日
留著愛

有些時候, 是需要一些老舊的故事來安慰一下我們沒空喘息的生活.

"她跟他一生中只相遇過六次. 第一次碰見, 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 尖沙咀火車站的鐘樓下. 那時他15歲, 她10歲. 二人的命運相交在一點, 留下不滅的痕跡. 時光飛逝, 二人經歷了各自的大半生; 不過, 一直以來, 她的光, 在他的名字裏, 生命裏, 照亮他, 溫暖他."

其大恩大德, 筆者在此向大表姐衷心感謝.

故事環繞男女主角的相知相遇, 緊緊陪隨著香港上半世紀的高低起跌......由1940年開始, 二戰淪陷, 黑白電影發展, 石峽尾大火, 六十年代工廠興起, 七十年代經濟起飛, 股市大好, 邵氏電影, 九十年代的紙醉金迷, 魚翅撈飯, 接著的工廠北移, 移民潮......真的是香港二十世紀的下半葉歷史, 筆者坐在台下, 很久沒有這樣恢宏格局, 史詩盪漾的感覺了.


以下是其終幕:
他今夜拿到了終身成就奬, 是大除夕的晚上. 他靜靜地坐在鐘樓附近的長椅上, 看著四周的喧鬧......"十, 九, 八...三, 二, 一! 新年快樂!"......他若有所失, 手一動, 靠在身旁的枴杖碰翻在地, 正要俯身檢拾之際, 她從他身後轉出, 叫了一聲: "鄭晃生!"

是的. 他們總是差少少, 怎樣的過去怎樣的將來也不要緊了, 最重要的, 是他們現在在一起. 主題曲開始, 他們並排而坐, 身邊一切彷如回到1940年他們初遇的時候, 兩人回復年輕, 舞者進場, 有賣飛機欖的, 有拍照的, 當然, 有賣砵仔糕的......
(上兩段改篇自朗天的描述, 謝謝!)

男女主角演出稱職, 是標準的俊男美女. 男主角高皓正原來是無線"東張西望"其中之一個主持, 想不到演歌舞劇這麼專業, 面貌表情相當豐富, 不過看其介紹小冊子, 真正令筆者驚訝的, 原來他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的呢!

但比起男女主角, 筆者更想說的, 是其配角演員的特出. 就像上一次筆者觀賞"盲流感"一樣, 其配角比起主角在劇中擔當了更重要的角色, 主角主要用於故事的敍述, 那一眾配角便負責了帶動觀眾的情緒, 給予整個劇目一種魅力去與觀眾連繫. 就像商台DJ 細So及余迪偉, 孫銘傑, 一眾舞者等, 每每均令筆者印象深刻, 實在不得不讚!



最後不得不提的, 當然是金培達的音樂了! 全劇的音樂絕對是第一流. 說閣下花了百多二百塊錢當觀賞了一場音樂演唱會絕不為過. 筆者現在才發現金培達的音樂配合編劇方家煌的押韻填詞, 是一對這麼完美的組合. "時. 鐘", "離與合", "新的一天", "何去何從", "我的愛"等等......無不令觀眾聽出了耳油, 直至離場後還留在腦中久久不散.

那麼"留著愛"有什麼缺點嗎? 當然是有的. 但筆者覺得這不是一篇評論文章, 就如"光影世界", "書海浮沉", "生活隨想"中的各篇文章一樣, 這是一篇筆者看過一部歌舞劇, 覺得很喜歡,

筆者觀看後返家途中, 一直想著的, 便是將先前舞台上的每一幕, 在腦海中化成電影的影像, 尤如"阿甘正傳"一樣......其實, 繼"秋天的童話", "孤男寡女"後, 香港真的需要一部愛情經典.

"留住影像, 留不住時光; 留住回憶, 留不住經歷; 唯有留著愛."
留言
do you want the song回味? go to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31705882 and request
發表人: qwer | 2007年03月21日
你好! qwer~~~謝謝你提供的link呀~~~thx a lot! ^_^
發表人: laurex | 2007年03月22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