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26日
震撼靈魂的鉅著: "罪與罰"

去年十一月, 筆者辭去了舊時的貿易公司的工作, 之後便全身投入了自己的小生意以及開始寫作文章. 至今八個多月, 一直閱讀不少文學書藉, 尤以西方文學為主. 對筆者這個廿歲出頭的黃毛小子來說, 這大半年來可以說是眼界大開, 對西方先哲總算有了皮毛認識.

"罪與罰"是杜思妥也夫斯基奠定世界聲譽的代表作. 以聲名算, 俄國三大文豪 (還有托爾斯泰以及屠格湼夫), 以他為首. 屠格湼夫以擅長用寫實筆法刻畫俄國社會新的知識份子, 討論人倫關係而著稱於世. 長期旅居歐洲, 最後客死巴黎的屠格湼夫, 儼然成為當時俄國介紹西歐思想的代言人. 筆者半年前看過他的長篇小說"父與子", 便體會到當年時代轉變對家庭倫理所造成的衝擊.

至於杜思妥也夫斯基, 則迴異於上述的文豪, 他將自己怪異, 受難, 貧窮, 病痛, 流放, 負債的生涯投射於自己的小說. 結果他以旺盛的創作生命力, 給後世留下了一系列光芒四射的作品.
"罪與罰"的主人翁是拉斯柯尼科夫. 他是一位貧窮的大學生, 居於彼得堡的窄小房間裡; 罹患憂鬱症. 他的情緒始終處於緊張, 焦躁的狀態中. 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與外界之間, 失去調和, 這樣的結果產生一個計劃: 殺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 奪取她的財產, 做有益於社會的工作. 他將這個計劃付諸實行, 而且輕易成功, 可是, 也一併殺害了正巧來到現場的老太婆的妹妹麗莎佩達.


主角拉斯柯尼科夫, 他所代表的, 是俗世中, 憑着理性, 認為人可分為兩類: 平凡與不平凡兩種, 前者需要根據普通的法律與道德生存, 後者却可獲得破壞那種道德與法律的權利. 為了完成有益於人類的事業, 犠牲他人是情有可原的, 歷史上的偉人即是一例.


將"罪與罰"的主題作一次概說. 我們若只依靠理性, 則必受到拉斯柯尼科夫超人論的引導, 世上存在不平凡的人, 然後否定神. 但若只依存本能, 則必陷入史比杜里凱洛夫的無道德主義. 如何才能走出這樣的迷宮呢? 作者認為, 接受神的恩寵, 如聖經中相信拉薩路的復活. 這是經由蘇妮雅說出來的. 最初, 拉斯柯尼科夫並未意, 直至在流放西伯利亞, 他才重新憶起.


自從沙特以來, 杜思妥也夫斯基被公認為文學存在主義的先驅者. 但這裡所提出的是: 擁有"本身的存在就是目的"的人之理念, 被無數的拿破崙等人踐踏, 而將來, 像拿破崙等這一類的"超人"亦不會消失. 並不是萬人都肯定拉薩路的復活, 可以拉薩路必須復活的強烈願望, 悄悄潛藏在我們的心中.

只要生活在世上, 每一個人都會對其存在感到不安, 我們真的要不明所以地終其一生嗎? 究竟為了什麼呢? 是的, 作者在"罪與罰"中已清楚表示了人不論何其墜落, 也應該"存在", 沒人可以奪取. 但存在的本質呢? 這實在是人類哲學最高的範疇了. 杜氏以抽絲剝繭的推理小說手法, 透過仔細刻劃角色們的心理, 處理這個嚴肅的主題, 難怪別人說他是把存在主義精髓藝術化的先驅. 他所探討的問題, 明確表示了作者是探索靈魂的勇者, 在百多後的今天, 其作品的光輝永恒不滅.
"在如棺材般窄小, 幾乎要窒息的一個小房間裡發生的思想劇, 流經遼闊的俄羅斯草原, 直到西伯利亞, 伊爾托希河的河邊, 在拉斯尼科夫抱了蘇妮雅的一刻完美結束."

2006年06月12日
追尋張愛玲: "色戒"

"罪與罰"的旅程終於結束了. 很大的震撼, 無比的感動, 本想六月初便刊登其書評, 但又一次高估自己的寫作能力, 唯有等待下一篇才能登於此處. 在這段真空期, 筆者突然注意到張愛玲的一篇短文: 色戒.

這次追尋"色戒"的過程卻有點不一樣, 因為筆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於各間圖書館也找不到 (由於張愛玲有很多短篇集, 是故不能網上找尋, 需去各間圖書館逐本逐本打開目錄看一看). 花了差不多一星期也找不到, 逼不得已於網上向我們的中國同胞求救. 皇天不負有心人, 終於讓筆者找到了.

1950年, 她寫下"色戒", 這部小說深得張愛玲的喜愛, 經過30年的不斷修改, 1978年才將與其他兩個小故事結集出版. 而筆者想找尋的, ;則是最原初的版本.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上海, 是一部集欲望與謀殺於一體的懸念小說. 故事講述一群進步青年為刺殺一位漢奸特務頭子易先生, 派出最漂亮的女子王佳芝實施"美人計". 但在就要刺殺得手之際, 劇情卻戲劇性地發生逆轉---王佳芝在老易為其買鑽戒的過程中, 深受感動而改變初衷.

由於是短篇小說, 筆者很快便看完. 雖然篇幅短了點, 但內裡的劇情節奏卻相當明快. 以王佳芝的心理刻劃以及刺殺過程交叉出現於情節當中, 我們可以從中看見一位熱血少女在一次愛國行動中的心理轉折.

猶如"斷背山"一樣, 筆者看後是很難用文字描寫其情感感受的, 單單說是"少女情懷總是詩"是膚淺的, 一個少女的愛情根本便不能詳細的分析, 但從張愛玲的文字中, 我們可以隱約知道其實這首"詩", 包含了純真, 包含了嫉妒, 包含了信任, 包含了反叛, 包含了希望......筆者看完最後一節後, 感覺到王佳芝的愛戀之情緊緊的盤纏心中, 濃郁深厚, 也許真的只有青年男女才能有產生這樣的情懷, 可以說是最接近"愛情"的原味吧~

"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 安慰他. 雖然她恨他, 她最后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 只是有感情. 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 虎與倀的關系, 最終极的占有. 她這才生是他的人, 死是他的鬼."

張愛玲語寫道: "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 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 在改寫的過程中, 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筆者行年廿二, 只追求過兩個女孩, 而兩個也是同一類的女孩, 均是心扉不易打開, 喜歡將自己真實感情收藏的人. 顯而易見, 她們真的不易, 甚至不希望, 戀愛. 而像筆者這樣條件惡劣的男生大着膽子追求, 其下場各位是容易猜着的. 為什麼這麼傻, 千選萬選偏偏要選這一類呢? 因為筆者一直等待着一刻......
我疲累地望着她, 她微笑地望着我; 心感覺到心, 門打開了. 不論將來如何, 那一刻, 她是愛我的.

(附註: "色戒"已確認為李安下一部電影的劇本, 梁朝偉確認為男主角, 並將於香港, 上海等地取景拍攝. 筆者將期待其大作早日完成.)
2006年05月14日
一體至衡: 地海傳說
惟黑暗, 成光明;
惟死亡, 得再生;
鷹揚虛空, 燦兮明兮.
"伊亞創世歌"

單看以上的詩歌, 便可略知"地海傳說"主題的一二了. 先說一說故事背景. 地海世界是一個由海島以及海洋組成的世界, 魔法是整個世界運行的動力, 正因如此, 能運用魔法的法師握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卻同時必須謹慎維護整佪世界的均衡.
頭三部曲"地海巫師", "地海古墓"以及"地海彼岸", 是敍述一位少年巫師: 格得長大成人至大法師的三段冒險故事, 藉由奇幻世界的特殊背景, 深刻呈現了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而"地海古墓"更是罕有地以女性作為第一女主角, 仔細剖析了一個少女的思想改變.

便是首部曲一開始, 老法師對少年格得說的一番話已值得深思:
"格得, 你仔細聽好, 你是不是從來沒想過, 為什麼危險必然環繞力量, 正如黑影必然環繞光亮? 魔法不是我們為了好玩或讓人稱讚而玩的遊戲. 想想看: 我們法術裡說的每個字, 做的每項行動, 若不是向善, 就是向惡. 所以在張口或行動之前, 一定要知道事後的代價!"

年少氣盛, 往往以為一句簡單的道理, 什麼"一體至衡", 什麼"黑暗代價", 自己腦筋轉得快, 只消看一眼便全然明白, 有什麼困難? "世間萬物當然是相互平衡發展, 不用什麼解說嘛~" 這是多麼幼稚的想法啊! 越深奧的道理, 往往看上去是越顯淺的. 就像當首部曲第二次提及物化平衡, 層次已全然不同:

好像還是很容易明白似的, 真的嗎? 那麼請看看以下一句更深入, 但與以上相同的道理:
"但事實是, 一個人真正的力量若增強, 知識若拓寬, 他得以依循的路途反而變窄. 到最後他什麼也不挑揀, 只能全心從事必須做的事......"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生體會了.
大至整個宇宙, 整個系統, 整個人生; 小至一個人, 一件小事, 一種觀念; 一切均掌握在上帝手中. 但衪矇上雙眼, 塞着耳朵, 手裡握着的, 只有一個平衡的天平.

另外如同上一篇所說, "地海傳說"另一出色之處是對男女的成長心理轉折,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描繪出來. 頭三部曲中的格得是一位充滿天份, 力量的少年人; 但少年傲氣, 最終犯下無可彌補的錯誤. 驕傲釋放了心中的黑影, 而它一旦被自己釋放出來, 自身力量越大, 那黑影也越強大, 並且一生追趕着自己的心靈. 儘管他用盡勇氣力量智慧去克服自己的黑暗, 但最後還是留下了陪隨一生的"傷痕". 格得結果在"傷痕"中長大成人, 成為中土世界最偉大的一位大法師.

這樣深入內心描寫, 觸動人心的女性角度小說, 筆者還真的是頭一次看到! 不只如此, 在整個地海系列中, 作者會更深入地對女性心理作出令人印象難忘的刻劃, 由一個女孩成長至女人, 對人生, 愛情, 生命的觀念轉折均鉅細無遺地寫下.

說完平衡世界, 女性角度的核心思想, 最後要說的, 是作者在尾三部曲展現了對生死, 對愛情, 並對人類前途的描述. 是繼頭三部曲完成後, 蘊釀了二十五年的入世大作. 也是筆者覺得最難落筆的部份.

筆者當然不會斷章取義地認為醫學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並呼籲各位放棄科技, 只是筆者認為我們人類科技一日千里, 是否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正在做什麼? 為什麼這樣做? 而做了之後的後果又會如何呢? 就舉醫學為例, 究竟它應該以為人延長壽命為目的? 還是為病人減輕痛苦為主呢? 要是沒有死亡的存在, 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

"死後, 我可以吐回讓我存活的氣息, 可以將未做的一切還諸世界, 所有我可能成為與不能成為的一切, 所有我未做的選擇, 失去, 耗用及浪費的一切, 可以全部還諸全世界, 送給當未活過的生命. 那將是我對世界的回報, 感謝它賜予我活過的生命, 愛過的摯愛, 與吸過的氣息."

"一體至衡"四字一直貫穿了整個地海六部曲的核心, 是西方對中國老子道家思想一次淋漓盡致的演譯, 出自一位美國女作家手中, 其深度筆觸令筆者讚嘆不已! 同時不禁莞爾, 這種獨特完整的思想源自中國, 五千年來卻沒有什麼人藉此寫下一兩本文學小說.

另外筆者一直忽略不提的, 是整個系列中一個極重要的角色: 龍族.
這可是全系列最精彩的一環, 筆者還是賣個關子, 讓有興趣的讀者自己慢慢發掘吧!
"很久以前, 人與龍是同一族, 說同一種語言, 但因追求不同事物, 雙方同意分開. 人往東, 龍往西; 人放棄創生語, 換來雙手技術, 手藝, 擁有雙手所能創造的事物; 龍則放棄一切, 保留太古語以及翅膀. 龍選擇自由, 乘馭他風; 人選擇重擔, 擁有技藝."
"人害怕死亡, 龍則不然......"

再次推薦即將上映的日本宮崎吾朗導演動畫: 格得戰記.
電影預告片(中文字幕): 按此觀賞預告片
電影預告片: 按此下戴預告片 (所用上戴網站為Megaupload.com, 開啓連結後左上方會有一分鐘的倒數. 倒數完結時, 廣告會彈出, 但不用理會廣告, 把它關掉, 那便會見到download的link, 按該連結下戴便可.)
(註: 奇幻旅程已告一段落, 筆者現正攻讀俄國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代表作"罪與罰", 長路漫漫, 相信要五月尾六月初才能刊登其書評, 期間筆者會輕鬆一點, 寫回一得趣味短文章給各位觀賞的~)
2006年05月07日
一個跨越觀念, 劃分時代的女作家: Ursula K. Le Guin

是筆者看輕了"地海傳說"的威力了. 本以為寫了三十三篇文章"今年七月, 久候了......地海傳說"後, 再花數天便能讀畢"地海六部曲". 誰不知那五部曲以及六部曲的哲理寓意甚深, 筆者也真的要再花上個多兩星期才能完整體會, 直到今天才下筆短評. 各位書友, 筆者對之前的大言不慚感到抱歉, 望各位見諒見諒.
如同筆者先前的書評所說, 一部著作由作者一字一句地寫下來, 是一段段寄寓了作者心血結晶的文字. 那些博大精深的大作, 更是推進人類文明前進的基石, 筆者二十出頭, 初出茅蘆, 乳臭未乾, 不過是有幸拜讀, 實在沒資格去"評三評四". 在此執筆, 不過是一抒已見, 介紹介紹給各位書友罷了.



娥蘇拉小姐生於一個書香世家, 三位兄長均成學者, 她則攻讀法國以及意大利文學, 取得文學碩士, 在大學任教, 最後成為了一位大眾文學作家. 但與別的小說作家有點不一樣, 娥蘇拉小姐的作品是跨越很多不同類型體材的. 她憑"地海傳說"躋身奇幻文學大師之列; 同時亦憑"黑暗的左手", "一無所有"等成為科幻文學的巨子. 另外還擅長寫實文學, 寫詩, 寫散文, 寫劇本等等也難不倒她. 但最令筆者震撼的, 是身為一個西方土生土長的女作家, 最引其着迷的書籍, 竟然是中國老子的"道德經". 她花費了近四十年的時間去翻譯"道德經"的英文版本, 結果該版本亦獲得高度評價.

不只如此, 她更跨越了東西文化鴻溝, 將老子思想融入西洋小說, 在一向以西方文化作為骨幹的奇幻, 科幻小說中, 完美發揮東方哲學的無為, 相生與均衡慨念. 這種跨越在西方文學上是極為難得的!




各位女性讀者, 筆者誠意推薦"地海傳說"給妳們, 看一看真正由女性角度出發的長篇小說是怎樣的. 在"地海六部曲"中, 男女地位平等, 各自擔當重要的角色, 甚至在整本二部曲"地海古墓"中, 是跟隨着女主角一路歷險, 看着一個少女的成長, 心路歷情的轉折; 以及再去到四部曲"地海孤雛", 六部曲"地海奇風"中, 描寫愛情的真相, 生死的觀念; 不但帶給筆者極大的反思, 相信也能給各位女讀者一個全新的文學視野.

在下一篇, 筆者將集合地海六部曲的中心思想, 引伸為文.
("地海傳說"先後獲得: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奬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
1971年紐伯瑞銀帶奬
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奬
1990年美國星雲小說奬
亞馬遜網絡書店奇文學必讀書單榜首
亞馬遜網絡書店2001年最佳圖書
2002年軌跡奬最佳選集
2002年世界奇幻奬
......等等共十一項奬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