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6年10月08日

從”夜宴”看香港人的意識危機

實在令筆者很意外, 不論影評界還是民間, 均對”夜宴”這電影彈多於讚. 而其中最令筆者反感的是, 其批評的主要論點, 竟然還是老調重彈: “花大錢弄大製作, 賣弄炫耀, 沒有文化內涵”. 這樣的批評也作得出, 令筆者深深了解到, 其實有”文化內涵”問題的, 是香港人自己.

筆者在這裡土生土長, 對香港人這種自傲自大的作風, 實在感到非常羞恥! 一直有留意港人對這些中國大片的評論, 自”英雄”開始, 到”十面埋伏”, 以及前陣子的“無極”, 均是批評得體無全膚, 這方面筆者讚同. 因為以上三部戲均真的是拍得差, 空有華麗外表, 內容卻空洞無比, 但這卻造成一種價值觀: 凡是所謂的中國大製作, 均是為了得到國際奬項而拍, 必然是大堆頭但內容垃圾. 坦白說, 有了這種先入為主之見, 是很難期望會有什麼客觀持平的評論的.

“夜宴”便是一個很好的三錂鏡, 將什麼是有真才實學的影評人, 什麼是魚目混珠的假道學, 給看得一清二楚! 每一部電影均是獨立的個體, 個人的欣賞與否沒什麼要緊, 正所謂“青菜豆腐, 各有所好”; 自己讀書少看不明白覺得悶, 寫一兩句”無聊”, “悶”, “浪費金錢”, 大家明白這樣的”評論”水準有限. 但若是寫影評, 便不能這樣沒頭沒腦的胡亂批評一番. 寫作是一個思考邏輯嚴謹的過程, 不能隨便為了自己的喜好, 或者輕易受到自己的既定的價值觀影響而下筆. 尤其是大眾媒體的電影評論, 影響的是社會大眾, 一部費了很多電影工作者心血的結晶, 很多時便因為那些”假道假學”的影評人幾句說話便給毁了. (怪不得古今中外這麼多導演從來不看所謂”影評”, 只懂說不懂做, 整天拿着”言論自由”的免死金牌, 說三道四, 有本事便自己拍一部電影給老子看看, 對不對?)

就連一向甚具信服力的”信報”, 早幾天的文化評論倒真令筆者大吃一驚! 李以莊所寫的”駕奴大片需深厚文化素養”以及紙鹿所寫的”晚飯” (22/9/2006, 信報), 實在令筆者看不過眼.

其中紙鹿所寫的”晚飯”, 隨便嬉笑怒罵一番, 一介武夫, 倒沒什麼所謂; 但李以莊所寫”駕馭大片需深厚文化素養”, 寫得長篇大論而又看似專業, “大偽似真; 大奸似忠”, 若不是這幾年筆者一直沒有離棄電影書本, 也許真的會讓他蒙騙過去. 什麼”駕馭大片需深厚文化素養”, 諷刺的是, 其文章正正反映了自己的文化修養其實只得”半桶水”, 真的是五十步笑百步.

首先, 李君文章的第三段已令筆者很驚訝, 什麼因為請不到鞏俐便請章子怡, 所以將劇本大改, 令人物關係徹底改變, “由厲帝與太子貫穿全劇的衝突雙方……移到不能承擔本劇主題的婉兒身上. 太子成了毫無作為的配角, 失去支撐全劇的力量, 和悲劇性元素.”, 不知道李君是憑什麼決定全劇的衝突雙方一定是厲帝以太子? 以及全劇的悲劇元素一定要由太子的角色製造? 又為什麼婉兒的角色不能擔當重任呢? 因為莎翁的”哈姆雷特”不是這樣寫嗎? 天啊! 相信便是莎翁復生, 也不想看見後世不停重覆又重覆地將自己的劇目返拍, 毫無進步新意的. “夜宴”的確是改篇自莎翁的”哈姆雷特”, 但現在不是要拍一部”哈姆雷特中國版”, 只是將角色們換上唐裝, 全劇內容照版煮碗地跟足拍攝, 相信連莎翁自己也是不忍看見的.

將悲劇元素放在婉兒身上, 筆者覺得正正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這點也是莎翁原著並不着力描寫刻劃的. 真正的”哈姆雷特”中, 母后真的是王子的母親, 丈夫死後嫁了其弟, 直到最後飲下毒酒才知道原來所嫁新夫是真正兇手; 而王子的情人奧菲利亞 (夜宴中的青女角色) 也是刻畫不多, 對王子感情搖擺不定的她 (開頭聽其父的命令疏遠王子, 但後來又被王子的柔情所困) 最後因被王子抛棄令其喪失理智, 在劇中途便死去了. 便真的如李君所說, “哈姆雷特”本身的衝突重點便是王子與王叔, 其他女角是陪襯角色, 以加強其悲劇元素.

莎翁所創的故事放在話劇裡, 的而且確是萬世經典. 觀眾會看見王子在哀悼及羞恥的心情下, 使他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一步一步走上復仇之路, 不惜裝瘋賣傻﹑拋棄愛情, 最後甚至犧牲性命. 莎士比亞給了”哈劇”一個因一人情仇而令眾人均死的倫常悲劇結局, 使”王子復仇記”成為古今文學﹑戲劇中永遠的殿堂悲劇.

但請注意一點, 若真的按照”哈劇”原著拍攝電影, 情況便會和話劇剛剛相反, 變成一部頭半小時便讓觀眾悶至睡掉的電影. 因為話劇與電影, 本身便是兩種不同的藝術範疇! 話劇着重對白; 電影着重影像. 相較起來, 話劇的藝術性較高, 而電影的娛樂性較重. 是故自從電影在世上出現後, 便迅速風行全球, 這是因為普羅大眾的娛樂可以上升至另一層次. 請不要斷章取義說筆者認為電影只重娛樂不重內涵, 只是電影今天之所以成為家家戶戶的日常娛樂, 很大程度是因為近五十年的荷里活商業發展. 法烈茲朗的傳奇, 希治閣的經典, 杜魯福的新浪潮, 尚盧高達的殿堂, 費里尼的革新, 奇斯洛夫斯基的永恒, 寇比力克的突破…..以上的大師的確是豐富了電影的內涵, 改寫了電影史, 令電影上升至另一層次. 但平心而論, 十部杜魯福的電影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 可能不及一部差利卓別靈的”摩登時代”. 而話劇也因此從古至今也只是社會一小簇人(恕筆者直言, 那是較高修養以及品味的人) 的娛樂.

正正是以上的原因, 若將話劇”哈姆雷特”完整地改拍成電影, 這只會招來災難性的後果. 其實1990年已有人嘗試過了, 當年由Mel Gibson以及Glenn Close主演的”王子復仇記”, 幾乎照足莎翁所寫的拍攝, 連對白也全是話劇式的對白, 但票房令人大跌眼鏡, 甚至惹來以下的評語: “this would be a good introduction to the story of Hamlet for those who otherwise would have had no contact with it, although as I said it can then be supplemented by other adaptations (and of course there's no substitute for, ultimately, reading the text)” 當然, 一向是牆頭草的影評界因導演的大名而唱好, 但筆者翻看其影碟, 看至一半已放棄, 寧願從書架拿回”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重看一次更好.

一定要做點改變才行得通, 將刻劃重點由王子移放至後母身上, 總算令不知把莎翁劇目看了多少次的筆者帶來新鮮感. 由莎翁所寫, 源自王子復仇慾望, 一步一步引致自己及眾人毁滅的悲劇, 轉移至一個女人被自己深愛, 對其甚有期望的王子遺棄, 在深宮中無依無靠, 最後被慾望 (對愛人的期望絕對是一種慾望!) 吞噬, 引發一場倫常悲劇. 不論這種轉移成功與否, 筆者也已經看得甚具味兒了.

就如Derek Elley所寫的影評中說: “First and foremost, "The Banquet" is a tragedy, not an actioner.” 開宗明義是一場悲劇! 信報李君竟然說: “我以為問題在於導演對何謂悲劇不清楚, 不是死得人多便是悲劇.” 這是什麼水準的評論啊?! 也許讓筆者覆述多一次導演的說話:

“《夜宴》, 不是講述一個女皇的故事, 而是講述一個女人被欲望所毀滅的悲劇. 這與她成功與否, 與她登基與否也沒有關係, 關鍵是在這一切的過程中, 她經歷了什麽, 毀滅了什麽. 她究竟是欲望的根源, 還是被欲望毀滅.
  
她愛過的王子, 成爲了她的繼子; 她成爲皇后却變成了寡婦; 她將要成爲新的皇后, 但是她忘不了曾經愛過的人; 直至君王自盡於她的面前, 她才明白誰最愛她. 那麽她的歸屬究竟是什麽? 還是說生在宮廷的女子本來就不屬於愛情? 於是越爭奪, 越失去. 每次感覺近在咫尺了, 轉眼就是生死兩茫茫.

於是, 千年前, 紅葉題詩的歌唱, 流傳到《夜宴》仍舊是悲歌一曲.”

李君請看清楚, 若只是因為請不到鞏俐而請章子怡, 為遷就角色而將劇本更生生地更改, 是說不出以上的一番話的. 請不要隨便拋書包說什麼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毁滅給人看”, 那只是西方話劇界的一般定義, 要談什麼是悲劇, 尼采所著的”悲劇的誕生”中的酒神精神才是西方文明的悲劇精粹, 也不知關魯迅什麼事, 他不過是留學日本時看見西方文化的一點鳯麟毛角罷了~

另外讓筆者驚訝的是, 李君覺得婉兒這個角色”對情欲, 權欲不擇手段的貪婪, 精神上不僅無美感及價值可言, 靈魂也極其醜陋” 怎能忍心寫一個這麼可憐的女子啊!

婉兒由始自終, 也只想太子能擔當重任, 除掉謀殺先帝的皇叔, 變成可成就大事的一國之君. 一個生於禁宮的女子, 深愛青梅竹馬的太子, 但身不由己的嫁了先帝, 優柔寡斷的太子 (這點倒像足”哈”劇中的Hamlet) 心灰意冷離己而去. 皇叔弒兄, 為保太子平安, 為保朝廷穩定, 她只好委身再嫁厲帝. 太子回朝, 但依然左顧右忌, 狠不下心腸 (沒買毒藥). 太子被流放送死, 孤獨中她拋開一切, 孤注一擲, 自己親自買劇毒, 下毒酒殺死令自己痛苦不已, 弒兄殘暴的厲帝. 但意料不到的是, 下毒失敗, 自己恨極的厲帝竟然因為深愛自己而自盡, 而終於可以稱呼他為”皇上”的太子, 不但因青女的死意亂情迷而拒登皇位, 而且轉眼間便中毒死於自己的懷裡.

太子是她的命根啊! 她對太子的期望是多大, 對他的愛意是多深啊! 這種愛, 這種對愛人的慾望最後吞噬自己, 造成一場”夜宴”的悲劇.

各位觀眾是否看見太子避過追殺, 秘密回來見她時, 其喜悅之情是多麼的溢於言表嗎? 各位觀眾是否看見太子一句”母后”, 一剎那把她的心打成碎片的樣子嗎? 各位觀眾是否看見當她聽出太子詢問父王的真正死因, 嗅出復仇的氣息時, 她緊緊地抱着太子, 含淚說: “告慰你父王的最好方法, 便是我們的平安.”那種關切之情嗎? 各位觀眾是否看見太子被厲帝發配外族送死, 她是多麼盡力地維護他嗎? 各位觀眾是否看見太子竟然說她自己是”六分得意, 三分緊張, 一分對先帝的愧疚”時, 對他不明白自己時的失望及憤怒嗎? 各位觀眾是否看見太子被毒害時, 她亳不猶豫反手一刀殺死危害太子的人, 緊緊抱着他時的驚惶失措嗎?

各位觀眾是否聽見太子死在她懷裡時, 她那一聲叫喊嗎?

“觀眾不感動, 不共鳴, 在觀影時才會笑場.” 李以莊先生, 筆者聽見那一聲叫喊時, 一點也不覺得好笑; 便是那些先前笑厲帝說一句話劇式對白”…還是你的憂鬱打動了女人? 讓她們的柔情維繫着你的生命?”, 坐在筆者附近的觀眾 (唉…膚淺的香港人…), 到聽見婉兒淒厲的叫聲時, 也笑不出了.

青女的角色相較婉兒來說, 無疑是簡單直接得多: 只是一個專一的, 純純的愛着太子 (在筆者眼中比原著的Ophella還要一往情深, 很討好) 的女子, 而筆者在”夜宴”最喜歡的地方是, 導演拍下了這兩條感情線相互對照: 兩個女子均是愛着太子, 但一個是對太子的期望慾望, 一個是單純的付出犠牲, 兩種迴然不同的愛, 均鮮明強烈, 拼出火花 (連單純的青女也有對皇后憤怒過呢~), 主導着整個劇情, 然後在最後一場夜宴中高潮落幕. 明顯地, “夜宴”的女角比原著Hamlet中的女性要出色而重要得多了.

厲帝的飲酒自盡真的這麼令人意外嗎? 不! 他和婉兒一樣, 也是給自己的慾望吞噬. 他固然是一個兇狠惡毒的角色, 但他也是一個男人, 開始時他是成功的: 他對權力的貪慾令他不惜弒兄奪位, 是罪不可赦, 但還是成功登上帝位, 而對情慾的渴求卻令他步上自毁之路.電影一開幕婉兒對他的一句話: “你撐不起它”, 其實已注定了悲劇的結局. 婉兒再嫁給他, 由始至終, 均只是權宜之計, 只是出於保護太子之命, 穩定朝局之舉. 對他的厭惡, 可以說是沒有一分的減少, 但他對婉兒的情欲已經不是單單想擁有她的肉體, 而是她的感情. 和對權力的追求一樣, 他不能自拔, 到了後期, 他對婉兒的情欲已明顯大於那輕易得手的皇權, 費盡心血, 到頭來看見那一杯她一心給自己喝下的毒酒, 便是再大的惡魔, 也是會有生無可戀的感覺.

“這樣掌着大權的帝王, 竟為要他的女人自殺. 這種所謂浪漫, 是導演強加給角色的.” 李以莊先生, 你這句說話, 忽略了一點: 厲帝便是再殘忍的君王, 他也是一個人, 而且是一個男人. 始終, 權力比女人要簡單得多了.

“Let's start with the craftsmanship on "The Banquet." It's impeccable. I give the people who worked on the visuals an A, maybe even an A+. You will not find a single frame in this film that wouldn't make a great wallpaper. The costumes and sets, which are meticulously designed, look amazing. The locations are appropriately picturesque.”所以筆者也不想多談電影中的美術, 服裝以及音樂, “夜宴”的水準是不用懷疑的. 而其內容也絕對不是眾多影評中所說的空洞無物, 筆者覺得實在難以置信, 無論怎樣看, “夜宴”的內容深度明顯是較”英雄”, “無極”之流好得多了. 所以筆者看見其他影評能說什麼”駕奴大片需深厚文化素養”, 原因也只能是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凡是大陸的, 便是浮誇土氣”, 到了2006年的今天, 怎能還抱有這樣的思想呢? 難道只有小製作才能出好片嗎? 才會注重內容嗎? 這是什麼道理啊? 一部電影是好便是好, 是壞便是壞, 不是由大製作還是小製作來決定, 大製作會多點娛樂性去吸引觀眾, 但絕不是因為多點娛樂性便斷定為”通俗沒內涵”, 便是大片也是可以拍出很出色的作品, 李君所提的”臥虎藏龍”便是一例 (雖然筆者還是覺他評”臥虎藏龍”還是評得離譜), 華語電影不是只有小品如”三峽好人”才能走出國際, 不少大片如”荊軻刺秦王”, “臥虎藏龍”也是可以留名後世的. 以筆者來說, “夜宴”雖不至是經典作品, 但至少也和”臥虎藏龍”一樣列入筆者最喜愛的華語片之列了.

如香港人在中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今天, 仍抱有這樣的"逢中必反"的視野及意識形態, 那在全球日益一體化, 競爭日趨激烈的將來, 只會有被淘汰的命運.

00:25 發表於 光影世界 | 永久網址 | 留言 (8)

留言

Rex, 請瀏覽我的blog, 誠邀你玩一個"電影二十問"的遊戲.

http://agnestse.blogspirit.com/

發表人: Agnes | 2006年10月13日

好的! 盡我能力吧, 哈哈!

發表人: laurex | 2006年10月14日

每次睇你ge文章都覺得好精彩, 果然冇令我失望~
我對電影冇任何研究, 但我就覺得始終自己第一手ge領會先係最重要. 所以我睇完d影評都係當參考就算lu~ hehe

你最近生活如何ar? 我就平平淡淡, 冇mud 大事, 不過好多小事發生, haha~

發表人: 小燕 | 2006年10月16日

Hi Rex,

Just dropped by and noticed your movie & play comments. Thanks a lot for your work or else I'll never be able to know what is happening in HK.

BTW, I am a Macanese working in Tokyo, and I used to work in HK before I came to work in Japan.

I have not watched 夜宴, as you may have heard, usually foreign movies will only be shown in Tokyo 6 months later. The only exception may be some Hollywood productions like Matrix or the theme is related to Japan (like Clint Eastwood's recent 2 war movies with US & Japan versions.) But I think that the cast of 章子怡 is crucial to determine the whole movie's evaluation because, to be frank, I know that a lot of female audience just don't like her, as she just represents some "Chinese value" that not many people could agree.

It is also great to read your comments on plays. In HK, only a few audience seem to be interested in drama, and I think that one of the reasons is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translated plays could not keep a coherent context and simultaneously adapt to the taste of the local. Personally I prefer plays to be shown in original language because language is the soul of the play, and it is so difficult to watch English speaking plays in HK, you know. Besides, the facility of the Wanchai Arts Centre also limits its audience, as it doesn't have any English to Chinese or other language to Chinese interpreation facility available, right?

Finally I would say that it is only in HK that drama becomes the entertainment of the minority. If one is living abroad in UK, US and Canada, drama would be the entertainment for the average people.

發表人: CL | 2006年10月17日

喂!!! 阿rex~~~ 有好東西同你講!!!
你應該知邊個係久石讓的啦~~~~ 佢11月23日係香港開演奏會喎~~~~

發表人: Carrie Kan | 2006年10月18日

To 小燕,

多謝你的留言啊! 看似有小小學問, 實則濫竽充數, 孤陋寡聞, 被你這樣說實在叫小弟慚愧得很. ^^"

托福! 生活一直也平平安安, 也不太想有什麼大喜大悲, 單身寡人, 沒什麼奢求, 但求心安理得, 做自己喜歡的事便可了. 很高興聽到你的近況呢!

To CL:

Really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Yup, in fact in Hong Kong, there has many people just dont like ZhengZiYi just because her attitude. First of all, after watching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en", I must say that she is really a actor and know what is acting, most importantly, she is hardworking , will to learn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it is not a easy road to be a big star. Why HK people dislike her? Mainly becasue of the attitude of HK media, HK people is so easily affected by the public media, it is famous that ZhengZiYi doesnt welcome HK media (this point I really understand, haha), so under the medias pencil, ZhengZiYi image is damaged. As a movie addict, it is needed to be fair to comment ones acting just depend on his performent but not his personal life or attitude (Sean Penn is a good example), be honest, I really support this hardworking young girl by heart.

Agree with your comment on plays in HK, although the facilities are not as advanced as in foreign countries, at least it is still convenient to watch a play in HK, it is really lucky from this view of point. However, the types of plays still limited here, usually just choose the classic one to play, but in fact there has many modern, heat plays in western world these days, what I can do is to read the critics here in HK...= ="

Anyway, it is really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a friend here in this little blog!

To Carrie:

多謝你的消息, 一句話: 必定捧場!

發表人: laurex | 2006年10月18日

Rex,

你買到飛沒有???睇下到時會否見到你? 超癲!!! 我第2日打電話去訂飛,較平的2種飛都買光了!!! 我局住要捱貴飛....=__=||| 到第4日已經全部售罄了!!!

發表人: Carrie Kan | 2006年10月23日

Carrie: 已買到飛了, 是你通知我那一晚經網上買的, 票今天剛寄到我家中, 倒方便的. 我訂飛時還有平的那兩種, 但因太遠所以還是訂了$480的, 希望能好好享受一晚吧~

發表人: laurex | 2006年10月23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