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7日
HKIFF 3: 意境深遠的"蟲師"世界
篇文章將是筆者的一個新嘗試. 因為這是筆者第一篇在未完全明白電影內容的情況下, 所書寫的觀後感. 而筆者也深感懷疑於完場時, 在未看過原著漫畫或動畫的觀眾之中, 究竟有多少人完全明白"蟲師"這部電影.

想不到, 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同小可, 筆者不敢說拍得不好, 但如電影已表達了原著中的部份精華, 那相信於原著中, 其內容之深奧, 意境之深邃, 是超出了筆者所能理解的.

幸好大師作品還是這樣重量級, 選戲中一兩點寫寫也已是數百字的規模, 各位讀者, 筆者還是試一試. "知其不可而為之"了.

影片一開鏡便是一遍接著一遍的日本森林, 騰雲駕霧, 已很強感覺到眼前影像瀰漫著一股生命的靈氣......

小田切讓飾演的, 便是蟲師之中的一位, 名叫銀古, 這部電影講述的, 便是他在四處漂泊, 為人們驅蟲的故事. 而劇情的重心, 便是觀眾隨著他的旅途, 漸漸走回他的過去, 以及他將來的命運. 除他之外, 他身邊有兩個重要的人: 淡幽及亞繪

亞繪則是銀古小時候遇難後收留了他的女蟲師, 居於湖邊的她長期研究蟲的特性, 也因此失去右眼, 左眼變成綠色, 頭髮則變成銀白色, 與銀古的情況差不多.

另外是銀古自己的經歷, 因為蟲的影響, 他喪失了記憶, 四處飄泊, 後來發現當年救了自己的亞繪﹐並沒有死去, 反而還在找尋自己, 結果他便尋回阿繪, 替她及自己解脫.

其實對於描述這樣一個神秘深遠的"蟲"世界, 筆者真的認為導演是有必要在電影開頭如"魔戒"三部曲一樣來一個序幕, 花五至十分鐘將"蟲"世界作簡單說明, 慢慢帶觀眾進入那幽靜淡遠的氣氛, 這樣觀眾便不會不但不明白其內容, 還投入不到電影裡頭去.


總括來說, 筆者是在沒什麼心理準備下觀看的. 這部片子是晚上9:45的首映場, 與剛剛於7:00看的"超時空泡泡女"的輕鬆緊湊可謂是極大的對比. 對於工作了一整天, 又已於會展待了四小時的筆者, 或大部份已有點累的觀眾來說, 這部電影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而事實上, 筆者也真的被它擊倒了. 在觀賞途中, 坐在身旁的阿伯是最早"陣亡"的, 看不到一半便頭一下睡著了; 接著是身邊陪男友觀看的女性, 一個接著一個地"倒"在男友的肩膀上; 在接近100分鐘時, 連筆者前面少年人也坐得滑了下去, 至於筆者嘛, 也接近"油盡燈枯"的階段了.

儘管劇情是如此的令筆者看得如墜入三里霧中, 但卻也真的引起了筆者對蟲師世界的興趣, 回家後於網上找尋相關資料, 得知不少"蟲師"愛好者均批評此片的故事選取不佳, 劇情更改得支離破碎, 角色造型又與動漫畫中有所出入等......但不論怎麼樣, 這部電影總算是幫筆者打開了"蟲師"世界的大門, 現在筆者已目標那八本漫畫了......
(P.S. 至於其他未看的觀眾, 筆者建議還是看動漫作為入門, 如真的想直接看此片子, 那最起碼要做一點資料搜查, 有所了解後才觀賞~)
2007年03月24日
HKIFF 2: 幽默奇想之作: 超時空泡泡女
一看見阿部寬, 一看見廣末涼子, 再加上那荒誕的劇情, 令"超時空泡泡女"成為筆者最早決定要看的電影之一.
一句話: 廣末涼子比想像之中漂亮, 那親切可愛是可以要了全場男士們的命的.

說回電影, "超時空泡泡女"是一部科幻喜劇. 內容講述母親是一位發明家的田中真弓 (廣末涼子飾), 因母親離奇失踪, 是故被於財務省工作的下川路功 (阿部寬飾) 勸說乘坐她母親 (藥師丸博子飾) 發明的時光機, 回到1990年, 找尋已回到十七年前, 企圖阻止日本經濟泡沫爆破的母親. 而當真弓身在日本經濟最輝煌, 遍地黃金, 紙醉金迷的九十年

是一個吸引的劇情, 筆者本來已抱著觀看一部喜劇的心情去看, 但原來此片的惹笑程度, 遠比筆者所想像的更厲害, 在全片112分鐘的片長內, 全場笑聲此起彼落, 有幾幕更令筆者身邊的女記者笑得花枝亂顫.

每次他被女人一拳打落面孔後, 那回頭一副滿足的樣子, 絕對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標準笑位. 那時而正經, 時而搞笑的演出, 逗得影迷開心不已.



"泡沫, 往往是爆破後人們才驚覺的."

對筆者這位1990年是7歲的後輩來說, 這種對當年生活的描寫無疑是一種深刻的警剔. 試問誰不知道過度消費, 過度奢華是不好的, 但偏偏身在其中, 看見人人如是, 日日如是時, 自己的雙眼便被"曚掉", 巨浪便這樣襲來.



完場後難得地舉行了觀眾的答問環節 (即場有三位翻譯), 導演, 男女主角又再出場會了我們這批影迷達二十多分鐘之久, 又是興奮拍照的時候. 筆者真的想不到$55的戲票, 能換來像紅館, 那些要花數百近千大元的頭等票才能有效果, 天呀! 他們可是站在筆者面前啊~ 答問環

不怕告訴給各位讀者, 筆者當年為了廣末涼子的"鐵道員", 於上課日, 第一次逃了整整一個下午的課, 與友人走到沙田UA看電影呢!
看見這班熱情影迷, 真的不禁想起以前逃學看電影的日子......等等, 筆者猛然醒覺, DC是帶了, 可是她的海報, vcd, dvd等可完全沒想過要帶, 身邊連一張白紙也沒有! 那更為難能可貴的簽名可便沒希望了......又比面前這批影展"老手"棋差一著"......
以下的短片是影片結束時廣末涼子用廣東話問大家一個問題......如筆者沒聽錯, 背景好像有一位影迷用了法文答"精彩"的~哈哈~
不論怎樣說, "超時空泡泡女"是今年目前為止, 看得筆者最開心, 娛樂性最高的電影呢!
(P.S. 首映相片已加在相簿區, 但質素實在強差人意, 沒辦法, 本以為帶部普通DC去便足夠, 但沒防手震的它, 在不許打閃光燈的情況下, 手震難以避免...= ="...筆者便眼白白看著有一位兄台由後座衝上前來, 手裡拿著的, 是一枝小白.....= ="......下次如有機會, 筆者是鐵定會帶私伙的20D去的.)
2007年03月22日
HKIFF 1: 惡女花魁 • 青樓情事
前夜終於開始了筆者本年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之旅, 頭炮是"惡女花魁", 一部別具風格的日本藝妓電影.


閃光燈不停閃爍, 原來身邊那些電影節"老手"個個均早有準備, 數碼相機, 手機盡出, 令整個場地猶如一個記者招待會似的. 在他們匆匆介紹過後, 電影便開始了.

是一個女孩 (土屋Anna飾) 的故事. 她自幼便被賣到一所著名的伎院"玉菊屋", 她性格堅韌, "硬頸", 好勝, 與其他的女孩不同, 很有自己的個性. 她便這樣有了第一個名字: 清葉. 她一直想離開那裡, 也因此而吃盡苦頭, 但天生麗質的她, 加上其獨特的個性, 漸漸成為城中數一數二的藝伎.

憑著個人的魅力, 她終於登上了藝伎中的一姐: 花魁. 登峰造極後卻不自驕自大, 也不因聲望而變了第二個人, 她還是這樣, 還是這樣我行我素. 而男人嘛~便是這樣犯賤, 千依百順的女人不愛, 偏偏對這種"難嗗"的美女着迷, 她便這樣成為全城男人中最耀眼的名珠, 花魁中的型格惡女! 這時她有了第二個名字: 日暮.


全片風格獨特凌厲, 有別於一般藝伎片側重對話及舞蹈, 在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處理下, 影像之豐富, 顏色的絢爛, 筆者敢說在一眾藝伎電影中, 這部在調色處理上絕對是獨步古今, 幾乎每一個鏡頭均經過精心設計, 幕幕均是一幅圖畫.


其中一幕她裸背著回望鏡頭, 燦然一笑, 可謂極盡嬌媚, 連筆者這個與女色已絕緣達兩年之久的男人, 也看得不禁怦然心動. 可能真的太出色, 她幾乎搶盡了其他配角的風采呢~ 現在筆者也真的想回看她之前的作品"下妻物語", 聽拍檔說她在該片中才是真正的型格~
椎名林檎的音樂雖沒有想像中的多, 但其強烈的搖滾感覺與影片中的色彩繽紛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一遍温柔鄉中突顯了"惡女"的存在, 並增加了不少女主角那與別不同的感染力, 全片的節奏感也隨著音樂明快了不少.
電影其中之一個神奇之處, 便是比起小說文字來說, 影像的表達更能將其內裡的意思, 經過觀眾的眼睛一步到位地坎進心裡. "藝伎回憶錄"也是說一個藝伎淒風苦雨的故事, 但相比起來, "惡女花魁"好看太多, 也遠為到位.

若想表達愛的真諦, 忠貞的真意, 相信沒有一個比青樓女子之故事更好, 更感動人心的題材了.

片中一個悲劇角色是高尾花魁 (木村佳乃飾), 她一直壓在清葉的頭上, 與她競爭對立, 但自己年紀漸大, 最終敿不過青春無敵的少女清葉. 最可憐的, 便是她唯一的心上人, 一位浮世繪畫家, 原來並沒有愛過她, 最後也離她而去. 沒有什麼比一位過氣藝妓最後被人始亂終棄更令人心酸的.

金魚之所以離不開魚缸, 因為牠捨不得生命; 一個妓藝離不開染缸, 是因為捨不得名利. 清葉原本已不再相信那棵老櫻樹能開花, 放棄能隨自已的心意離開玉菊屋的希望......但一位老熟客死前對她說: "妳真的什麼也不懂呀~ 世上根本沒有一棵不開花的櫻花樹."......一直潛埋在她心底深處的希望終於激活起來......

日暮放棄嫁入豪門的機會, 認清真正珍惜自己的人及自己想走的路. 她與他永遠地離開玉菊屋, 於燦爛日光中一起奔向櫻花樹羣, 這時是不是"惡女", 是不是"花魁"也不重要了.......最要緊的, 是能在一片迷人粉紅色之中, 與自己的最愛觀賞櫻花.
那一棵老櫻花樹, 終於開出了一朵動人的小花.

雖然故事劇情並沒太多驚喜, 但筆者於今屆電影節之旅程, 總算是在一片色彩絢麗之中開始了!
以下是首映禮片段, 左起次序: 安滕政信, 木村佳乃及導演蜷川實花:
(筆者於今屆國際電影節看十部電影, 會盡能力於觀賞後寫作, 是故暫時"光影世界"中的文章會"雄霸"此blog一段時間, "老劉遊記"中的"黃山之旅"餘下兩篇文章將在之後刊登~~~抱歉抱歉!)
2007年03月18日
留著愛

有些時候, 是需要一些老舊的故事來安慰一下我們沒空喘息的生活.

"她跟他一生中只相遇過六次. 第一次碰見, 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 尖沙咀火車站的鐘樓下. 那時他15歲, 她10歲. 二人的命運相交在一點, 留下不滅的痕跡. 時光飛逝, 二人經歷了各自的大半生; 不過, 一直以來, 她的光, 在他的名字裏, 生命裏, 照亮他, 溫暖他."

其大恩大德, 筆者在此向大表姐衷心感謝.

故事環繞男女主角的相知相遇, 緊緊陪隨著香港上半世紀的高低起跌......由1940年開始, 二戰淪陷, 黑白電影發展, 石峽尾大火, 六十年代工廠興起, 七十年代經濟起飛, 股市大好, 邵氏電影, 九十年代的紙醉金迷, 魚翅撈飯, 接著的工廠北移, 移民潮......真的是香港二十世紀的下半葉歷史, 筆者坐在台下, 很久沒有這樣恢宏格局, 史詩盪漾的感覺了.


以下是其終幕:
他今夜拿到了終身成就奬, 是大除夕的晚上. 他靜靜地坐在鐘樓附近的長椅上, 看著四周的喧鬧......"十, 九, 八...三, 二, 一! 新年快樂!"......他若有所失, 手一動, 靠在身旁的枴杖碰翻在地, 正要俯身檢拾之際, 她從他身後轉出, 叫了一聲: "鄭晃生!"

是的. 他們總是差少少, 怎樣的過去怎樣的將來也不要緊了, 最重要的, 是他們現在在一起. 主題曲開始, 他們並排而坐, 身邊一切彷如回到1940年他們初遇的時候, 兩人回復年輕, 舞者進場, 有賣飛機欖的, 有拍照的, 當然, 有賣砵仔糕的......
(上兩段改篇自朗天的描述, 謝謝!)

男女主角演出稱職, 是標準的俊男美女. 男主角高皓正原來是無線"東張西望"其中之一個主持, 想不到演歌舞劇這麼專業, 面貌表情相當豐富, 不過看其介紹小冊子, 真正令筆者驚訝的, 原來他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的呢!

但比起男女主角, 筆者更想說的, 是其配角演員的特出. 就像上一次筆者觀賞"盲流感"一樣, 其配角比起主角在劇中擔當了更重要的角色, 主角主要用於故事的敍述, 那一眾配角便負責了帶動觀眾的情緒, 給予整個劇目一種魅力去與觀眾連繫. 就像商台DJ 細So及余迪偉, 孫銘傑, 一眾舞者等, 每每均令筆者印象深刻, 實在不得不讚!



最後不得不提的, 當然是金培達的音樂了! 全劇的音樂絕對是第一流. 說閣下花了百多二百塊錢當觀賞了一場音樂演唱會絕不為過. 筆者現在才發現金培達的音樂配合編劇方家煌的押韻填詞, 是一對這麼完美的組合. "時. 鐘", "離與合", "新的一天", "何去何從", "我的愛"等等......無不令觀眾聽出了耳油, 直至離場後還留在腦中久久不散.

那麼"留著愛"有什麼缺點嗎? 當然是有的. 但筆者覺得這不是一篇評論文章, 就如"光影世界", "書海浮沉", "生活隨想"中的各篇文章一樣, 這是一篇筆者看過一部歌舞劇, 覺得很喜歡,

筆者觀看後返家途中, 一直想著的, 便是將先前舞台上的每一幕, 在腦海中化成電影的影像, 尤如"阿甘正傳"一樣......其實, 繼"秋天的童話", "孤男寡女"後, 香港真的需要一部愛情經典.

"留住影像, 留不住時光; 留住回憶, 留不住經歷; 唯有留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