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03日
不一樣的文化, 一樣的花前月下

1995年, 地鐵公司為慶祝東方元宵節與西方情人節碰巧於同一日出現, 特別推出紀念車票, 兩張套票分別畫上兩對穿著東西方服飾的小情侶背影, 依偎著欣賞同一個月光, 上面寫著的, 便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 (筆者有幸買了一套, 收藏至今.)

如已在電影院看過的, 則不用費時看這篇文章; 如未看過, 則筆者誠邀你購下即將推出的DVD, 相信筆者, 這兩部電影於夜欄人靜時, 在家中與你另一半觀賞的感覺, 是比在電影院觀賞絕對更勝一籌的.
兩部電影筆者也喜歡, 也感動. 現在先說"愛在遙遠的附近".

紙包不住火, 姦情被丈夫發現, 在憤怒絕望交加下, 他下了一個決定: 自願前中國內陸霍亂疫區參與救援工作, 妻子被逼同行. 無論這是報復還是絕望, 這也是與自殺無異的.

全片於中國桂林取景, 無疑是一部中上佳作的文藝電影. 那種淡淡然, 含蓄淡遠的感覺與中國的水墨風景配合得天衣無縫. 男女主角間的愛情不露聲色地發展, 由相互厭惡, 了解到相愛, 沒有明確的場景或對白刻劃, 但卻能令觀眾心神領會地明白. 最後兩人在眉頭眼角所流露的, 已經是濃得化不開的縴綣愛意.

John Curran的拿捏準確, Edward Norton以及Naomi Watts在戲中猶如演回自己, 令人看得賞心悅目. Edward Norton再次肯定了其演技實力派的地位, 由"野獸良民"中的納粹份子, 到"博擊會"的精神分裂者, 到此片的情深丈夫, 同樣演得手到拿來. Naomi Watts則比"金剛"中的表現好太多了.

不能忽略的當然還有黃秋生! 其配角飾演國民黨軍官相信令香港觀眾驚喜不少, 其不愠不火的演技是爐火純青的境界了, 比男女主角有過之而無不及.

戲中修女一句說話: "當愛與責任融於一體時, 恩典己存於你心.", 可謂點題之句, 一語說穿了自由戀愛主義中忽視責任的弊病.

"愛"的份量緊要些? 還是"責任"的部份重要些? 還是各佔一半最好? 是需有"愛"先, 熱情過去後才由"責任"維持?......筆者當年也是混亂過的.

沒有責任的愛, 不過是感覺罷了.

不錯! "熱情"會退減, "緣份"是宿命, 但當"熱情"與"緣份"俱在, 一隻手開始牽著另一隻手時, 往後的路便是兩個人的經營努力了. 不肯承擔責任, 不停打量自己付出多少, 除了甜言蜜語外, 沒有打開心窗的溝通, 這樣不成熟不健全的"愛"情, 關係注定有一天會崩潰的.

這便是筆者跟著要說的一部電影: 明日的記憶.
由渡邊謙以及桶口可南子主演, 沒有像"愛"片般曲折, 真的是一個可發生於我們身上的故事. 講述丈夫一直以工作為重, 但不幸被診斷患上了早發性老人痴呆症, 在記憶日漸衰退下, 他與妻子關係面臨一個接著一個的挑戰......

那一幕丈夫知道自己的病, 大受打擊下在醫院後樓梯與妻子的對話便很感人.

丈夫在女兒婚禮上忘記了重要的致謝詞, 一片慌亂中妻子緊握著他的手支持著他......那一段看見女兒嫁出, 一位父親由心說出來的謝詞又怎能叫人不落淚呢?

最令筆者難忘的, 是片中的最後一幕. 丈夫的記憶已大幅衰退, 在野外露宿了一天, 隔天妻子尋回他時, 他已經認不出自己的妻子, 一句: "妳叫什麼名字?" 實在聽得讓人心也碎了......一個忘記了自己的愛人, 你還會守在他/她身邊嗎?

一想到這個問題, 其實已經是衡量著自己付出多少, 計算著"收獲"多少, 考慮著"值不值得"的問題了.

上帝造男造女, 原意坦白說莫過於此.


愛情孕育了責任, 責任成就了愛情. 便是有一天對方連自己也忘掉了......愛在, 責任還在. 這是一個東方故事與另一個西方故事所告訴筆者的.
"不一樣的文化, 一樣的花前月下"~ 真的說得不錯!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