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6年05月07日

一個跨越觀念, 劃分時代的女作家: Ursula K. Le Guin


是筆者看輕了"地海傳說"的威力了. 本以為寫了三十三篇文章"今年七月, 久候了......地海傳說"後, 再花數天便能讀畢"地海六部曲". 誰不知那五部曲以及六部曲的哲理寓意甚深, 筆者也真的要再花上個多兩星期才能完整體會, 直到今天才下筆短評. 各位書友, 筆者對之前的大言不慚感到抱歉, 望各位見諒見諒.

如同筆者先前的書評所說, 一部著作由作者一字一句地寫下來, 是一段段寄寓了作者心血結晶的文字. 那些博大精深的大作, 更是推進人類文明前進的基石, 筆者二十出頭, 初出茅蘆, 乳臭未乾, 不過是有幸拜讀, 實在沒資格去"評三評四". 在此執筆, 不過是一抒已見, 介紹介紹給各位書友罷了.

好! 說回正題, "地海傳說"是由美國女作家娥蘇拉. 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小姐寫成的奇幻大作, 首三部曲完成於二十世紀六十, 七十年代. 甫推出便引起當年文壇的震撼, 並迅即躋身為暢銷排行榜之列. 後來經過二十五年的蘊釀, 她再於九十年代一口氣寫下結局三部曲, 構成了一個浩瀚無邊, 引人入勝的地海世界. 時至今日, "地海六部曲"已與"魔戒三部曲", "納尼亞傳奇"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相互齊名, 是當今西方的奇幻文學支柱之一. 筆者對以上四部奇幻大作均有接觸, 無可否認, 以故事哲理深度計算, "地海傳說"是遠遠拋離其他三部著作的.

要慨括全面地寫六部曲的書評, 毫不容易. 是故筆者分兩篇文章記述. 第一篇, 即拙文, 將寫序言以及作者背景; 在第二篇, 則集中書寫六部曲的故事大概以及哲理主題. 現在先講娥蘇拉小姐.

娥蘇拉小姐生於一個書香世家, 三位兄長均成學者, 她則攻讀法國以及意大利文學, 取得文學碩士, 在大學任教, 最後成為了一位大眾文學作家. 但與別的小說作家有點不一樣, 娥蘇拉小姐的作品是跨越很多不同類型體材的. 她憑"地海傳說"躋身奇幻文學大師之列; 同時亦憑"黑暗的左手", "一無所有"等成為科幻文學的巨子. 另外還擅長寫實文學, 寫詩, 寫散文, 寫劇本等等也難不倒她. 但最令筆者震撼的, 是身為一個西方土生土長的女作家, 最引其着迷的書籍, 竟然是中國老子的"道德經". 她花費了近四十年的時間去翻譯"道德經"的英文版本, 結果該版本亦獲得高度評價.

不只如此, 她更跨越了東西文化鴻溝, 將老子思想融入西洋小說, 在一向以西方文化作為骨幹的奇幻, 科幻小說中, 完美發揮東方哲學的無為, 相生與均衡慨念. 這種跨越在西方文學上是極為難得的!

眾所周知, 西方文學一直深受基督教影響, 尤以奇幻小說為甚, 上至鉅著下至散文, 其大體內容均是正邪分明的基督教二元世界觀, 也就是開始邪惡當道, 接着正義之士絕地反坑, 幾經波折, 最後正邪大戰, 正義一方勝利云云. "魔戒", "納尼亞", "哈利波特"等均是如此; 但在娥蘇拉小姐的小說, 不論奇幻科幻均絕少正邪對決, 情節反而每每透露着老子思想的體悟, 就如第一本"地海巫師"的封面所說: "一名少年巫師的追尋之旅, 他走得越遠, 就越深入自己的內心". 正邪不是對立; 反而是相附相生的. 你的力量越大, 所帶來黑暗的一面也越大; 而那黑暗面, 往往是由你的內心而來的. 這是中國道家陰陽相生的概念了.

主角們開始時通常是為了應付一些危機或解答一些疑問而作出行動, 但當旅程開始後, 便發現原來最不理解, 最困難解決的, 是自己的內心. 而來到旅程終結時, 讀者們更會深深體會原來"一體至衡"四字貫穿了這個故事: 永遠沒有正義光榮的勝利; 也永遠沒有邪惡徹底的消滅, 便如我們正在身處的世界般. 是一個跨越了二元世界觀, 具深度看世事的女作家.

娥蘇拉小姐更作出跨越性別的突破: 建立男女平等, 認真從女性主角出發的長篇奇幻小說. 筆者覺得這個成就是比道家思想的獨特包含更為傑出的. 坦白說, 不論是中西文學, 不論是雙方的詩詞歌賦散文小說寫實等等各類體材, 均絕少以女性作為主角, 或整個故事是從女性角度出發的. 除了中國的"紅樓夢"有不少女性心理情節外, 筆者也真的想不出有什麼名著是由女性角度出發的 (甚至中學會考也沒有一篇女性角度的文章, 反而男同性戀作者倒有一篇白先勇). 筆者作為一個男性, 對這種驚人的男尊女卑現象感到訝然以及羞恥. 男瓷女瓦的特色可以說是在中西文化根深柢固, 由孔子儒家, 基督教以及回教傳承至今, 竟然時達千年! 筆者可以肯定, 這是人類自有文明以來, 規模最大, 影響最深的一個錯誤! 儘管在近代女權運動的努力下, 女性地位 (尤其西方) 已開始得到公平對待, 但對比起數千年累積下來的損失, 筆者覺得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希特勒的見血屠殺, 相比起這樣的無形精神綑綁, 絕對是小巫見大巫的.

是故真的不能錯怪一般女性鐘愛看那些封面畫風"統一"的愛情通俗小說, 老實話, 現在成千上萬的書海中, 除了女性心理, 愛情烹飪或婦科疾病外, 竟然真的沒幾本小說散文是為女性而寫的. 難道各位真的認金庸小說的各個美艷女角是寫給女性觀看嗎? 香港能夠出了一個張少嫻, 一個李敏, 已經是難得的開放了.

各位女性讀者, 筆者誠意推薦"地海傳說"給妳們, 看一看真正由女性角度出發的長篇小說是怎樣的. 在"地海六部曲"中, 男女地位平等, 各自擔當重要的角色, 甚至在整本二部曲"地海古墓"中, 是跟隨着女主角一路歷險, 看着一個少女的成長, 心路歷情的轉折; 以及再去到四部曲"地海孤雛", 六部曲"地海奇風"中, 描寫愛情的真相, 生死的觀念; 不但帶給筆者極大的反思, 相信也能給各位女讀者一個全新的文學視野.

在下一篇, 筆者將集合地海六部曲的中心思想, 引伸為文.

("地海傳說"先後獲得: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奬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
1971年紐伯瑞銀帶奬
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奬
1990年美國星雲小說奬
亞馬遜網絡書店奇文學必讀書單榜首
亞馬遜網絡書店2001年最佳圖書
2002年軌跡奬最佳選集
2002年世界奇幻奬
......等等共十一項奬項)

13:50 發表於 書海浮沉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06年05月02日

黑社會II --- 以和為貴


繼續談"黑社會".

昨天刊登了黑社會I, 今早到戲院看了"以和為貴", 現在便寫了這篇文章, 是少見的"效率"了. 承繼着第一集的主題, 在第二集, 是兩年後的世界, 樂少 (任達華演) 做了兩年的"話事人", 又輪到了新一屆選舉. 在第一集中的後輩小生, 現在已經紛紛上馬, 準備"逐鹿中原"一番了.

他的五個"契仔"已各自成為一股新勢力. 五個人的角色性格突出, 可謂各自各精彩. 比第一集中焦點在樂少以及大D (梁家輝) 身上, 這第二集的角色更為多樣化.

杜sir的愛將林雪依然扮演着"唐吉訶德"式的笑匠, 為這一部黑色陽剛電影注入一絲輕鬆的笑位, 活潑了整套陰沉的劇情. 但筆者個人認為林雪在第一集的發揮更佳, 那一幕發誓將"龍頭柄"帶回香港, 令人不禁莞爾之餘又強烈感受到他那愚忠於幫會的觀念. 這一集他沒有任何野心爭做幫主, 但將會規背得滾瓜爛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師爺蘇 (張少輝飾) 與林雪一樣出鏡不多, 也是一個給人輕鬆感覺的角色. 他如同其他社團的叔父輩演員一樣, 真的如果不是杜琪峯的電影, 平日也很難在銀幕上見到他們了. 至於鄧伯 (王天林飾) 則依舊戲味濃郁, 但論精彩傳神, 他還是在第一集的表現最好.

飛機 (張家輝飾) 的角色可以算是張家輝繼"大事件"後再一次作新的嘗試, 擺脫笑匠形象, 飾演一些狠快認真的角色, 雖表情略少, 但總算是成功轉型. 昔日的東莞仔 (林家棟演) 現已成為一個心狠手辣的頭目, 林家棟的演技繼"無間道"又一次得到認真發揮, 可惜戲份不多, 但那一幕他在池塘邊與樂少釣魚, 由相互差點因競逐"話事人"而火併, 慢慢轉變至合作對付Jimmy仔的過程中, 兩個演員全憑對話語氣, 眼神表情表達緊張氣氛, 林家棟的演技比"無間道"更進一層樓了.

反而在第二集中, Jimmy仔 (古天樂飾) 的角色則取代了第一集中的大D, 成為主角. 作為一個"讀過書"的知識份子, 他一直想擺脫社團轉從正當生意, 也想過正常人普通生兒育女的生活. 本亦無意當"話事人", 但當得知需當選後才能到內地發展, 也唯有一爭到底. 這個角色可以算是兩集中杜sir最想刻畫的角色, 由每一集的鋪排到每二集的發揮, Jimmy仔的際遇轉變, 由低層向上爬, 到充滿理想大志到接受現實, 就算親手殺人達到目的, 但最後還是逃不過命運的譏諷, 在最後一幕無奈地接受連累下一代的事實. 這也許暗示了杜琪峰已經人到五十, 是"知天命"的階段了吧~

任達華是連續兩集的男主角, 角色陰險深沉, 不突出但型格鮮明, 其眼神言語完全告訴你他便是當今幫會的"話事人", 是令人懾服的.

內容劇情方面也真的不便透露太多, 如各位讀者有興趣, 可慢慢觀賞啊! 其實在上一篇文章也已提過, 那節奏緩慢, 但營造氣氛, 劇力緊湊的特色與第一集統一配合, 讓人看得透不過氣來, 筆者認為, 杜琪峯這部"黑社會", 是可以作為警匪類片中"戲劇張力"的最佳示範. 當然, 除了劇本的完整組織外, 那凌厲的剪接也是不可或缺的. 這次二部曲均是由譚國明剪接, 是杜sir的老將了, 也是筆者覺得港產片中除了徐克班底的麥子善外, 香港中數一數二的剪接師了. 單單看那一幕張家輝單人對抗數敵, 以及在劇情鋪排後達到高潮的少數幾場打鬥戲等等, 那乾脆利落的鏡頭賦予了整部電影一種型格的感覺.

羅大佑的音樂也不可不提, 在各個最緊張的場面顯得尤其重要, 因為那些場面各個主角也是沉默應戰, 那背景音樂相對便支撐整個緊張氣氛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後兩集中對黑社會歷史的旁述音樂, 在一部陽剛黑色電影配上女聲配樂, 相信是神來之筆了.

黑社會二部曲充滿了導演的宿命論, 並藉着選舉幫主的過程, 影射世界上任何一個所謂的"民主政治", 不過是一個看似公平公道的權力轉移遊戲罷了. 筆者想其實導演最想說的, 是凡是由人組成的社會, 政府或組織, 任憑其制度如何完美, 但人性還是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有人會忠心, 服從, 犠牲, 理想; 也有人會貪婪, 殘暴, 陰謀, 惡毒. 而各種不同的人性交織一起, 表現出來的平衡便是"秩序"了. 就像那公安副科長對古天樂說的一番話: “只有一個要求, 以後的話事人, 也要由你做. 因為你不像樂少那樣不擇手段, 你在, 香港的地下秩序便可以安定下去.”

不是二十多三十歲年青人的理想熱情了, 什麼什麼建立廉潔, 無罪惡的社會云云, "黑社會"二部曲所表達的, 是不論黑道白道, 都只是平衡秩序的一部分, 失衡了, 便引發混亂, 流血, 衝突......直至另一個秩序的建立, 周而覆始, 生生不息. 是導演"五十而知天命"的思想了.

(後記: 關於"平衡"一詞, 筆者將於日後的"地海傳說"的書評中作更詳細的描述解釋. 一物兩面; 一體至衡, 自古皆然也.)

03:30 發表於 光影世界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06年05月01日

黑社會I --- 一部真正"香港特色"的港產片

赫然發覺, 鐘愛電影的筆者近來很少寫影評. 細心想一想, 那是因為筆者本身近來也少了到戲院, 沒什麼好電影引發筆者大書特書. 況且書生脾氣, 不太喜歡跟愛頂白, 本來看完"斷背山"後可以一寫, 但那時香港人"熱烈"討論, 路過的A君B君也大寫影評, 斷背前斷背後, 也真讓筆者感到索然無味. 相信怎樣的影評各位也看過了, 那用看筆者寫的?

但以下筆者要寫的, 是一部港產片. 討論的人不太多, 這是一部讓人覺得是"港產大片, 沒其他西片看時便看吧"的電影. 當然絕不是"伊沙貝拉" (另一跟紅頂白, 本是一部好電影, 但亂來談論的人太多, 不用筆者寫的了), 而是杜琪峯的"黑社會".

杜琪峯系列的電影一直充滿他的個人風格, 其製作班底沿用多年, 其特色統一鮮明, 是繼徐克後筆者最喜歡的香港導演. 他當年的"暗戰", "鎗火", "PTU", "暗花", "柔道龍虎榜", "全職殺手"等等均是筆者的最愛. 其代表品一直維持着三大特色: 俠義精神, 黑色幽默, 節奏緩慢但劇力緊湊. 這一部"黑社會"是他構想已久的電影, 終於成事, 分為兩集上映, 筆者當然兩部都不會放過.

"黑社會"前後兩集均是描述一個香港的大幫派選舉新領袖所引發的內鬥. 杜琪峯導演一直鐘愛拍攝黑社會題材, 其代表作幾乎清一色是地下秩序的影片. 說他是香港黑社會的研究學者, 是絕不為過的. 這部電影更是開宗明義名為"黑社會", 是爐火純青之作了.

香港彈丸之地, 卻住了七百多萬人, 其人口密度全球最高. 這個中國人的國際都會, 其黑社會的組織以及結構也是舉世無雙的, 是筆者覺得除了"老婆餅", "維港夜景"之外真正具有"香港特色"的東西, 是深入我們身邊的社會, 植根於我們的文化的. 以此為題拍電影, 反映的是香港社會的地下世界, 沒有什麼比這更"港產"的電影了.

比多數香港黑社會電影那種賣弄英雄主義, 暴力色情; 杜琪峯所拍攝的, 具很濃厚的真實感, 幾乎是如實描寫, 猶如每天均在你我身邊發生似的. 儘管是一部三級電影, 但片中不要說幾乎暴力色情欠奉, 甚至連粗口也只有寥寥數句 (梁家輝的口頭禪"挑!" 不大算是吧~). 如同"PTU", "鎗火"一樣, 此片也是以"黑色"為主. 便是白天發生的鏡頭, 也多是在昏暗的背景下拍攝的. 令人更集中在角式的表情動作, 有效地展現主角的心理感受, 視覺上給予了觀眾更大的思考空間. "黑色"一直是杜琪峯電影的一大特色, 此技法於"PTU"中更為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全片昏暗的舞台下, 故事內容的深度更為突出, 就如片中警長(姜大衛)所說: "黑社會選話事人, 比香港選特首早一百年", 明顯地, 是諷刺整個香港社會風氣了. 為了維護組織內各勢力的平衡, 其選舉過程公平嚴謹的. 而這種權力結構改變的過程, 往往也是各勢力蓄勢待發, 風起雲湧的時候, 是故認為這是一部深度政治電影, 筆者是覺得絕不為過的.

相比起外國人那種革命熱情, 明刀明鎗式的鬥爭, 中國人五千年來累積下來的, 是一種不動聲色, 謀略攻心的政治文化. 不只是現代中國, 其實古代中國也一直是地大人多的帝國 (清初全盛時期人口約一億多, 是當時歐洲的五倍), 流血式的政權轉變 (革命也~)會釀成很龐大的傷亡, 是故如非改朝換代, 否則一朝之內的政治鬥爭一般只是"文攻", 而非"武鬥". 當然, 這種鬥智謀略是比那些打生打死好看得多了. “黑社會”這部電影中描述的, 也是同一情況. 以任達華以及梁家輝為首的兩大勢力頭目, 為了爭奪幫主一位, 用盡手段文攻武鬥. 全片文戲為主, 憑對白支撐整部電影, 戲劇張力營造得十分出色. 單單那一幕在警署拘留所中, 各大"話事人"雖身在小小一個禁室, 卻能冷靜指揮外面世界的行動, 是高手之作了.

而眾多男角的角色性格均顯明搶眼, 演員方面任達華, 梁家輝, 王天林等是老戲骨了, 演技是無需懷疑的. 其中外國傳媒更焦點放在王天林以及梁家輝身上, 兩人的演出實在是戲味濃郁的. 誇張一點, 便是劇情不濟, 單看演技便值回票價了. 黑色背景, 劇力緊湊, 深沉演技, 構成一部型格而極真實的香港電影.

正如"黑社會"第一集所展示的世界, 真實的黑社會並不是大家想像中動不動便開槍殺人, "哂馬"踩場; 相反, 在現實中, 殺一個人其實是一件逼不得已, 極複雜, 極困難的事......(下集續寫"黑社會II之以和為貴")

03:30 發表於 光影世界 | 永久網址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