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7日
HKIFF 3: 意境深遠的"蟲師"世界
篇文章將是筆者的一個新嘗試. 因為這是筆者第一篇在未完全明白電影內容的情況下, 所書寫的觀後感. 而筆者也深感懷疑於完場時, 在未看過原著漫畫或動畫的觀眾之中, 究竟有多少人完全明白"蟲師"這部電影.
"蟲師"是電影節重頭首映節目之一, 看見劇情第一段的簡介: "蟲既非動物也不是植物, 牠是一切生命原生體, 當觸化成交織妖異現象的時候, 人類才首次知道其存在以及自然和人類關係的命運." 劇情一看便知來頭不小. 加上前陣子買了"Steam Boy" DVD回家觀看, 感覺特別. 今次看見大友克洋導演在17年後再拍真人電影, 必定非同小可, 是不可錯過之作了.
想不到, 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同小可, 筆者不敢說拍得不好, 但如電影已表達了原著中的部份精華, 那相信於原著中, 其內容之深奧, 意境之深邃, 是超出了筆者所能理解的.
按常慣例, 筆者會先介紹一下電影內容再慢慢寫感想, 但這次真的沒辦法, 筆者是連電影中的內容細節, 每個角色背後的含意, 他們相互的關係, 在長達131分鐘的片長中還未"參悟"透徹, 要寫也不知怎麼寫.
幸好大師作品還是這樣重量級, 選戲中一兩點寫寫也已是數百字的規模, 各位讀者, 筆者還是試一試. "知其不可而為之"了.
必須首先要說的是, 此片氣氛沉重, 節奏緩慢, 就像看一幅大師級的山水畫一樣, 那一個場景, 那幾句對白, 往往需要觀眾專注觀賞, 認真思考, 用心感受才能領略導演編劇的深意. "蟲師"原是漆原友紀所創作的漫畫連戴係列, 共八本; 動畫則共26話, 大友克洋導演抽出幾個故事作為主線拍攝 (漫畫就像金田一系列一樣是由多個獨立故事組成).
影片一開鏡便是一遍接著一遍的日本森林, 騰雲駕霧, 已很強感覺到眼前影像瀰漫著一股生命的靈氣......
小田切讓飾演的, 便是蟲師之中的一位, 名叫銀古, 這部電影講述的, 便是他在四處漂泊, 為人們驅蟲的故事. 而劇情的重心, 便是觀眾隨著他的旅途, 漸漸走回他的過去, 以及他將來的命運. 除他之外, 他身邊有兩個重要的人: 淡幽及亞繪
淡幽由蒼井優飾演, 她是一位"筆記者", 家族世代均被"蟲"所詛咒, 而她也因為此擁有特殊的本領, 就是藉著筆錄蟲的故事, 把禁蟲封印於卷軸上, 是故她的家是一個關蟲的"圖書館", 有很多珍貴的文獻.
亞繪則是銀古小時候遇難後收留了他的女蟲師, 居於湖邊的她長期研究蟲的特性, 也因此失去右眼, 左眼變成綠色, 頭髮則變成銀白色, 與銀古的情況差不多.
雖然看得不明不白, 但有幾個大主題倒是顯然易見的. 首先是人應該放下過去悲傷的回憶, 釋放自己. 片中的第一段故事是描述一個女孩因為"蟲"的影響而腦海中不停聽到死去母親的聲音, 額頭更像母親死前般長出小角......在銀古的探究解決後, 女孩在極大的痛苦中"釋放"了自己, 那小角也掉下來了;
另外是銀古自己的經歷, 因為蟲的影響, 他喪失了記憶, 四處飄泊, 後來發現當年救了自己的亞繪﹐並沒有死去, 反而還在找尋自己, 結果他便尋回阿繪, 替她及自己解脫.
筆者坦白說是帶著很多疑問離開的. 好像片中常提及的"永闇"是什麼? "光脈筋"又是什麼? 為什麼亞繪執著要找尋銀古? 為什麼文庫中的字會自動啟動? 究竟銀古內心裡的"常暗"是什麼?......在電影中筆者實在沒辦法弄清楚, 只知道導演正想說一個遠比筆者眼前影像更為意境深邃的世界, 不幸地, 對像筆者這樣從未接觸過"蟲"的觀眾來說, 到頭來可以說是弄得一頭霧水.
其實對於描述這樣一個神秘深遠的"蟲"世界, 筆者真的認為導演是有必要在電影開頭如"魔戒"三部曲一樣來一個序幕, 花五至十分鐘將"蟲"世界作簡單說明, 慢慢帶觀眾進入那幽靜淡遠的氣氛, 這樣觀眾便不會不但不明白其內容, 還投入不到電影裡頭去.
但如撤開劇情的問題, 此片中最令人耀眼的地方, 便是那些CG特技了. 無可否認其特技做得很出色細緻, 真實感很強, 與真人實景完美地配合起來, 相信沒有觀眾會忘記淡幽以長筷子重排逃離紙卷的字那一場吧~ 另外"常暗"出現時, 那恐怖片式的表達方法也令筆者曉有印象, 好像在暗示著人心的恐怖黑暗似的, 是高水準的CG特效.
不得不提的還有造形設計, 三位主角的造形均各具特色, 其中以小田切讓的最為獨特, 一頭銀白色的長髮, 單眼, 有點鬍子而一臉滄桑, 一個蟲師便這樣演出來了.
總括來說, 筆者是在沒什麼心理準備下觀看的. 這部片子是晚上9:45的首映場, 與剛剛於7:00看的"超時空泡泡女"的輕鬆緊湊可謂是極大的對比. 對於工作了一整天, 又已於會展待了四小時的筆者, 或大部份已有點累的觀眾來說, 這部電影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而事實上, 筆者也真的被它擊倒了. 在觀賞途中, 坐在身旁的阿伯是最早"陣亡"的, 看不到一半便頭一下睡著了; 接著是身邊陪男友觀看的女性, 一個接著一個地"倒"在男友的肩膀上; 在接近100分鐘時, 連筆者前面少年人也坐得滑了下去, 至於筆者嘛, 也接近"油盡燈枯"的階段了.
儘管劇情是如此的令筆者看得如墜入三里霧中, 但卻也真的引起了筆者對蟲師世界的興趣, 回家後於網上找尋相關資料, 得知不少"蟲師"愛好者均批評此片的故事選取不佳, 劇情更改得支離破碎, 角色造型又與動漫畫中有所出入等......但不論怎麼樣, 這部電影總算是幫筆者打開了"蟲師"世界的大門, 現在筆者已目標那八本漫畫了......
(P.S. 至於其他未看的觀眾, 筆者建議還是看動漫作為入門, 如真的想直接看此片子, 那最起碼要做一點資料搜查, 有所了解後才觀賞~)
2007年03月24日
HKIFF 2: 幽默奇想之作: 超時空泡泡女
一看見阿部寬, 一看見廣末涼子, 再加上那荒誕的劇情, 令"超時空泡泡女"成為筆者最早決定要看的電影之一.
經過"惡女花魁"的首映教訓後, 筆者今次已準備了維他奶及麵包, 以應付困於會展長達六小時的時間. 真的佔著"地利"吧~ 於稅務大樓工作, 正正位於會展彼鄰, 一下班便趕往場地排隊了. 結果不出所料, 小弟成為了頭幾個排隊的觀眾之一, DC當然是少不了的, 筆者原以為如"惡女花魁"一樣只有導演, 幾個配角出席首影, 但想不到, 來的竟然是男主角阿部寬及女主角廣末涼子呢~
本對"不設劃位"不以為然, 但也正因如此, 對筆者這位"超早到"的觀眾而言, 得益可謂不少: 正中前座的優良位置, 隔鄰是兩位漂亮日本女記者 (相信筆者一生中不會再有機會與日本女孩看電影的), 兩位主角便這樣站在筆者前面. 整個過程可謂相機不離手, 雖被幾位職員姐姐四周勸告"場內不可拍照", 但以筆者所見, 幾乎是沒人理會的.
一句話: 廣末涼子比想像之中漂亮, 那親切可愛是可以要了全場男士們的命的.
說回電影, "超時空泡泡女"是一部科幻喜劇. 內容講述母親是一位發明家的田中真弓 (廣末涼子飾), 因母親離奇失踪, 是故被於財務省工作的下川路功 (阿部寬飾) 勸說乘坐她母親 (藥師丸博子飾) 發明的時光機, 回到1990年, 找尋已回到十七年前, 企圖阻止日本經濟泡沫爆破的母親. 而當真弓身在日本經濟最輝煌, 遍地黃金, 紙醉金迷的九十年
代初時, 她再遇上當年也是在大藏省 (財務省前身) 工作, 得志自信,在美女群中打滾的阿部寬......
是一個吸引的劇情, 筆者本來已抱著觀看一部喜劇的心情去看, 但原來此片的惹笑程度, 遠比筆者所想像的更厲害, 在全片112分鐘的片長內, 全場笑聲此起彼落, 有幾幕更令筆者身邊的女記者笑得花枝亂顫.
那是阿部寬的功勞了. 這位高大型男走的演技派路線, 憑著一副正邪皆可的面孔, 成功將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 (17年前及17年後的同一人) 演得活靈活現, 其中那個身處90年代的輕浮角色可以說是為他"度身訂造"的.
每次他被女人一拳打落面孔後, 那回頭一副滿足的樣子, 絕對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標準笑位. 那時而正經, 時而搞笑的演出, 逗得影迷開心不已.
與他在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中的演出相類似, 其實如果各位讀者記性好, 那應該記得遠在數年前日劇"律政英雄"中, 他飾演那位與情婦偷情時, 家裡小女兒總會打來搔擾的角色時, 他的喜劇感已經初露端晲; 然而演奸角他亦入型入格, 還記得梁朝偉主演的那部"東京攻略"嗎? 那位病態的日本黑幫大佬可便是他飾演的. 當然, 現今他那幽默形象已經是深入民心的了.
廣末涼子相比起來演技便維持一貫水平, 還是一副天真可愛的面孔, 正正在此片中與阿部寬的多變演技成一對比, 起了不少搞笑幽默的化學作用. 坦白一句, 寫她的演技其實不太需要的, 始終她是一位相當重量級的偶像派演員, 對於久未拍片的她 (好像自她產後, 除緋聞外, 便很少正式的演出了) 於此片中擔任女主角, 在銀幕上重現那漂亮笑容時, 已經足以逗得各位忠心影迷 (尤其是男影迷及區區在下) 心花怒放的了.
儘管是喜劇, 故事情節倒不是胡亂胡鬧. 正如導演馬場康雄 ("魔女之速遞"之導演) 所說, 他主要想拍出日本人於泡沫經濟年代中是那樣的揮霍無度, 渾然不覺危機已是逼在眉切, 以至泡沫爆破後經濟衰退了足足十多年, 至今離當年的水平還是相差極遠. 就像影片一開始便說:
"泡沫, 往往是爆破後人們才驚覺的."
而其中最令筆者期待, 也是全片做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此片重現了日本泡沫經濟最輝煌時期的人民生活細節. 那種揮金如土的生活, 對前景的無限信心,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 實在奢華得令人難以想像.
對筆者這位1990年是7歲的後輩來說, 這種對當年生活的描寫無疑是一種深刻的警剔. 試問誰不知道過度消費, 過度奢華是不好的, 但偏偏身在其中, 看見人人如是, 日日如是時, 自己的雙眼便被"曚掉", 巨浪便這樣襲來.
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民情看得筆者很入味兒, 那時的衣著打扮, 那時的生活娛樂, 配襯了占士邦式的配樂, 每每帶給筆者很大的新鮮感. 如各位所能想像, 二十一世紀初的廣末涼子, 回到17年前的世界, 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相碰一起, 自然會鬧出不少笑話, 加上阿部寬的演技, 娛樂性各位是大可以放心的.
飯島愛及飯島直子, 還有數位小配角的友情客串可謂給了觀眾不少的驚喜, 贏得在場不少的掌聲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幾乎凡是有關回來未來, 時光穿梭的影片, 細心分析其劇情必定是有犯駁的地方的, 本片當然也不例外, 所以各位觀看時, 也真的不需很認真地想其結局的合理性, 輕鬆一點便可以了, 結局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中間發生的趣事. 但筆者可以告訴你的是, 這片與一般時光穿梭的影片的公式化結局有點不同的, 蠻令人開心的.
完場後難得地舉行了觀眾的答問環節 (即場有三位翻譯), 導演, 男女主角又再出場會了我們這批影迷達二十多分鐘之久, 又是興奮拍照的時候. 筆者真的想不到$55的戲票, 能換來像紅館, 那些要花數百近千大元的頭等票才能有效果, 天呀! 他們可是站在筆者面前啊~ 答問環
節完成後, 他們正離開時, 一大班影迷一哄往前到台下, 當場嚇了廣末一跳, 最後她也滿面笑容地留下, 給影迷們握手, 拍照, 簽名......
不怕告訴給各位讀者, 筆者當年為了廣末涼子的"鐵道員", 於上課日, 第一次逃了整整一個下午的課, 與友人走到沙田UA看電影呢!
看見這班熱情影迷, 真的不禁想起以前逃學看電影的日子......等等, 筆者猛然醒覺, DC是帶了, 可是她的海報, vcd, dvd等可完全沒想過要帶, 身邊連一張白紙也沒有! 那更為難能可貴的簽名可便沒希望了......又比面前這批影展"老手"棋差一著"......
以下的短片是影片結束時廣末涼子用廣東話問大家一個問題......如筆者沒聽錯, 背景好像有一位影迷用了法文答"精彩"的~哈哈~
不論怎樣說, "超時空泡泡女"是今年目前為止, 看得筆者最開心, 娛樂性最高的電影呢!
(P.S. 首映相片已加在相簿區, 但質素實在強差人意, 沒辦法, 本以為帶部普通DC去便足夠, 但沒防手震的它, 在不許打閃光燈的情況下, 手震難以避免...= ="...筆者便眼白白看著有一位兄台由後座衝上前來, 手裡拿著的, 是一枝小白.....= ="......下次如有機會, 筆者是鐵定會帶私伙的20D去的.)
2007年03月22日
HKIFF 1: 惡女花魁 • 青樓情事
前夜終於開始了筆者本年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之旅, 頭炮是"惡女花魁", 一部別具風格的日本藝妓電影.
由於小生意拍檔對土屋Anna甚為喜歡, 筆者看過介紹後又甚感興趣, 便與她一起看了. 頭一遭到會議展覽中心看電影, 身邊事物蠻新鮮的, 本以為是不設劃位, 是故提早半小時到達, 但一來到已見四周人頭湧湧, 哈哈~ 真的是經驗淺, 以後懂得怎樣做了. 幸好能找到個不錯的位置, 面向大銀幕, 視線"暢通無阻".
是首影夜, 有安滕政信, 木村佳乃及導演蜷川實花出席, 安滕政信無疑是一位型男, 那雙閃得發亮的黑皮鞋是連未戴眼鏡的筆者也清楚看到的, 木村佳乃比電影中的形象美艷, 很可惜主角土屋Anna沒有到來.
閃光燈不停閃爍, 原來身邊那些電影節"老手"個個均早有準備, 數碼相機, 手機盡出, 令整個場地猶如一個記者招待會似的. 在他們匆匆介紹過後, 電影便開始了.
是一個女孩 (土屋Anna飾) 的故事. 她自幼便被賣到一所著名的伎院"玉菊屋", 她性格堅韌, "硬頸", 好勝, 與其他的女孩不同, 很有自己的個性. 她便這樣有了第一個名字: 清葉. 她一直想離開那裡, 也因此而吃盡苦頭, 但天生麗質的她, 加上其獨特的個性, 漸漸成為城中數一數二的藝伎.
她不會撒嬌, 卻會把自傲自大的客人一腳踢開; 她不會"埋堆", 卻會一拳打去對自己冷嘲熱諷的同行; 她不會趨炎附勢, 寧會服侍先來的平民, 也不會趕去侍候後到的豪強. 她便是這樣的一個藝伎.
憑著個人的魅力, 她終於登上了藝伎中的一姐: 花魁. 登峰造極後卻不自驕自大, 也不因聲望而變了第二個人, 她還是這樣, 還是這樣我行我素. 而男人嘛~便是這樣犯賤, 千依百順的女人不愛, 偏偏對這種"難嗗"的美女着迷, 她便這樣成為全城男人中最耀眼的名珠, 花魁中的型格惡女! 這時她有了第二個名字: 日暮.
經歷了兩次愛情. 第一次是少女的情竇初開, 對方是後生靜仔 (宗次郎, 成宮寬貴飾), 斯斯文文, 她不理眾人之詞, 執著與他真心相待, 真的是熱情如火, 連惡霸大客也不怕得罪了, 最後發現他原來只是徒具外表, 只為慾望而來, 危難時卻捨她而去, 豆芽夢碎, 卻成長了. 第二次便成熟得多. 是一位一直在自己身邊的男人, 出生於玉菊屋 (母親也是藝伎), 在那裡成長工作, 親眼看著她成名, 教曉她許多東西, 在她需要時, 他總會在她身邊出現......
全片風格獨特凌厲, 有別於一般藝伎片側重對話及舞蹈, 在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處理下, 影像之豐富, 顏色的絢爛, 筆者敢說在一眾藝伎電影中, 這部在調色處理上絕對是獨步古今, 幾乎每一個鏡頭均經過精心設計, 幕幕均是一幅圖畫.
其中更有幾個場景, 是只有"唯美"兩個字才可以形容的. 就像有一幕Anna穿著整齊全套的花魁和服, 坐在黑色的走廊中靜靜地看著前面盛開, 全是紅葉的大樹, 有人問她: "妳不是一直想離開嗎? 是最後被人抓回來的嗎?" 她微微一笑, 答道: "是我自己回來的.". 全銀幕一片超現實的醉紅色, 那是筆者最為印象深刻的.
最出色的絕對是女主角土屋Anna啦! 全身散發著骨子裡的性感, 大大的眼睛猶如懂得演戲一樣, 凌厲時看得令人心裡發毛, 柔情時卻極盡嬌絲媚意, 將花魁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說不定比歷史中真實的花魁還要出色呢~
其中一幕她裸背著回望鏡頭, 燦然一笑, 可謂極盡嬌媚, 連筆者這個與女色已絕緣達兩年之久的男人, 也看得不禁怦然心動. 可能真的太出色, 她幾乎搶盡了其他配角的風采呢~ 現在筆者也真的想回看她之前的作品"下妻物語", 聽拍檔說她在該片中才是真正的型格~
椎名林檎的音樂雖沒有想像中的多, 但其強烈的搖滾感覺與影片中的色彩繽紛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一遍温柔鄉中突顯了"惡女"的存在, 並增加了不少女主角那與別不同的感染力, 全片的節奏感也隨著音樂明快了不少.
電影其中之一個神奇之處, 便是比起小說文字來說, 影像的表達更能將其內裡的意思, 經過觀眾的眼睛一步到位地坎進心裡. "藝伎回憶錄"也是說一個藝伎淒風苦雨的故事, 但相比起來, "惡女花魁"好看太多, 也遠為到位.
自古而來, 不論中外, 青樓女子的故事均是不少文學, 電影大師最鐘愛的題材. 陀思托耶夫思基"罪與罰"中的蘇妮雅, 王度盧"寶劍金釵"中的謝翠纖......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 有情有義的忠貞女子, 其故事也往往感人至深. 無他的, 因為青樓藝伎的女子, 身體不屬於自己, 她唯一能緊緊握著的, 便是自己的心意. 是故她們往往比一般人更能分辦"愛"與"慾"的分野, 對"愛"有著比忠誠的基督徒更深刻心板的體驗.
若想表達愛的真諦, 忠貞的真意, 相信沒有一個比青樓女子之故事更好, 更感動人心的題材了.
就像"惡女花魁"中的安娜, 她初戀時便說過: "我自幼便學會騙男人, 這次我真的不想騙他." 出自一個公認為"惡女"的藝伎口中, 便是上帝也不會質疑她的真心真意. 什麼是忠貞? 只要守身如玉便是嗎? 不, 絕不! 那發自內心, 不計較犧牲付出的愛才算是真正的忠貞!
片中一個悲劇角色是高尾花魁 (木村佳乃飾), 她一直壓在清葉的頭上, 與她競爭對立, 但自己年紀漸大, 最終敿不過青春無敵的少女清葉. 最可憐的, 便是她唯一的心上人, 一位浮世繪畫家, 原來並沒有愛過她, 最後也離她而去. 沒有什麼比一位過氣藝妓最後被人始亂終棄更令人心酸的.
她與清葉在一場戲中相互打了起來, 說了一句: "愛人是地獄, 被愛也是地獄!", 是很深的體驗了.
金魚之所以離不開魚缸, 因為牠捨不得生命; 一個妓藝離不開染缸, 是因為捨不得名利. 清葉原本已不再相信那棵老櫻樹能開花, 放棄能隨自已的心意離開玉菊屋的希望......但一位老熟客死前對她說: "妳真的什麼也不懂呀~ 世上根本沒有一棵不開花的櫻花樹."......一直潛埋在她心底深處的希望終於激活起來......
日暮放棄嫁入豪門的機會, 認清真正珍惜自己的人及自己想走的路. 她與他永遠地離開玉菊屋, 於燦爛日光中一起奔向櫻花樹羣, 這時是不是"惡女", 是不是"花魁"也不重要了.......最要緊的, 是能在一片迷人粉紅色之中, 與自己的最愛觀賞櫻花.
那一棵老櫻花樹, 終於開出了一朵動人的小花.
雖然故事劇情並沒太多驚喜, 但筆者於今屆電影節之旅程, 總算是在一片色彩絢麗之中開始了!
以下是首映禮片段, 左起次序: 安滕政信, 木村佳乃及導演蜷川實花:
(筆者於今屆國際電影節看十部電影, 會盡能力於觀賞後寫作, 是故暫時"光影世界"中的文章會"雄霸"此blog一段時間, "老劉遊記"中的"黃山之旅"餘下兩篇文章將在之後刊登~~~抱歉抱歉!)
2007年03月18日
留著愛
有些時候, 是需要一些老舊的故事來安慰一下我們沒空喘息的生活.
"留著愛"正正便是一個這樣的歌舞劇, 是"一個你我他都有過, 纏綿半世紀的香港愛情故事", 由樹寧 • 現在式單位製作, 是今年香港藝術節的新創作重頭戲. 筆者早於一個月前於大會堂看見它的宣傳單張......
"她跟他一生中只相遇過六次. 第一次碰見, 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 尖沙咀火車站的鐘樓下. 那時他15歲, 她10歲. 二人的命運相交在一點, 留下不滅的痕跡. 時光飛逝, 二人經歷了各自的大半生; 不過, 一直以來, 她的光, 在他的名字裏, 生命裏, 照亮他, 溫暖他."
在筆者這個戲迷眼中, 這是一個一看便知劇情細節的故事, 但近來實在太少這樣經典老舊, 卻又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對這類題材著實飢渴. 是故一見"纏綿半世紀"五字, 是愛情加上香港集體回憶, 感覺上正正是對症下藥; 再一見是金培達擔任音樂總監, 那肯定不能錯過了. 可惜連加場也只有五場, 結果當然是爭不過那些早有準備的話劇迷. 正當失意之際, 唯有向筆者那話劇迷大表姐求援, 真的很幸運, 她因要事不能欣賞, 是故慷慨地讓了第一場的劇票給筆者.
其大恩大德, 筆者在此向大表姐衷心感謝.
故事環繞男女主角的相知相遇, 緊緊陪隨著香港上半世紀的高低起跌......由1940年開始, 二戰淪陷, 黑白電影發展, 石峽尾大火, 六十年代工廠興起, 七十年代經濟起飛, 股市大好, 邵氏電影, 九十年代的紙醉金迷, 魚翅撈飯, 接著的工廠北移, 移民潮......真的是香港二十世紀的下半葉歷史, 筆者坐在台下, 很久沒有這樣恢宏格局, 史詩盪漾的感覺了.
男主角叫鄭晃生, 四十年代由中山南下香港, 與土生土長的女主角, 梁小光, 相遇於尖沙咀鐘樓, 她教他看鐘看時間, 從此兩人命運相連......她笑說他跳來跳去, 表情豐富得像一個演員, 此後他便有了一個夢. 因緣際會地進入香港影圈, 從此在影視界起跌浮沉......而她則本來家境富裕, 但因舉債家道中落, 於工廠打工, 與父親相依為命, 及後父親葬身大火, 孤苦無依下, 嫁了人遠赴美國......他們年輕時相遇數次, 每次都陰差陽錯地分離......直至兩人各自嫁娶, 轉了一個大半生的圈......
以下是其終幕:
他今夜拿到了終身成就奬, 是大除夕的晚上. 他靜靜地坐在鐘樓附近的長椅上, 看著四周的喧鬧......"十, 九, 八...三, 二, 一! 新年快樂!"......他若有所失, 手一動, 靠在身旁的枴杖碰翻在地, 正要俯身檢拾之際, 她從他身後轉出, 叫了一聲: "鄭晃生!"
他喜不自勝, 吃吃地說道: "只差少少......只差少少我們便可一起倒數了."
是的. 他們總是差少少, 怎樣的過去怎樣的將來也不要緊了, 最重要的, 是他們現在在一起. 主題曲開始, 他們並排而坐, 身邊一切彷如回到1940年他們初遇的時候, 兩人回復年輕, 舞者進場, 有賣飛機欖的, 有拍照的, 當然, 有賣砵仔糕的......
(上兩段改篇自朗天的描述, 謝謝!)
男女主角演出稱職, 是標準的俊男美女. 男主角高皓正原來是無線"東張西望"其中之一個主持, 想不到演歌舞劇這麼專業, 面貌表情相當豐富, 不過看其介紹小冊子, 真正令筆者驚訝的, 原來他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的呢!
女主角廖雋嘉是鄰家女孩型美女, 演出雖沒有男主角那樣多變, 但也配合其乖女孩文靜的角色. 主修鋼琴畢業, 造詣達演奏級, 怪不得這麼有氣質了.
但比起男女主角, 筆者更想說的, 是其配角演員的特出. 就像上一次筆者觀賞"盲流感"一樣, 其配角比起主角在劇中擔當了更重要的角色, 主角主要用於故事的敍述, 那一眾配角便負責了帶動觀眾的情緒, 給予整個劇目一種魅力去與觀眾連繫. 就像商台DJ 細So及余迪偉, 孫銘傑, 一眾舞者等, 每每均令筆者印象深刻, 實在不得不讚!
許樹寧導演作了一次相當具雄心的嘗試. 在筆者的記憶中, 真正拍出香港近代史的愛情故事好像連電影也不多, 少數的也只有像"玻璃之城"之流. 於舞台上真人演出的, 便絕無僅有了. 這位年青的香港音樂電影劇場創作人, 於"現在代單位"十周年之際製作"留著愛", 雖不至於是亂世佳人式的大悲大慟, 但年代史詩的感覺還是成功地徘徊於筆者胸懷之間, 已足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了.
編劇的方家煌, 故意不去跟隨所謂"現代", "新潮"愛情觀, 一切返璞歸真, 用過了時, "骨痺"的對白來告訴觀眾一個上一代的故事. 原來...還是這麼感人的. 王延林排的舞恰如其份, 將肢體語言融合了劇情, 成為劇中表達感情的骨幹, 在筆者眼中, 整體的舞蹈演出是相當悅目的.
相信每一位工作人員也已盡了力, 舉服裝為例, 那不同年代的服飾一看便知製作不易; 而有不少的場景更有一點舞台魔幻的小技巧, 演員們往往在觀眾面前消失變走, 令人有點兒驚喜, 替劇目增添了不少娛樂性. 美術設計中那獨特的碎片式鐘樓, 尤其令人過目不忘, 筆者很喜歡, 在整個故事中它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最後不得不提的, 當然是金培達的音樂了! 全劇的音樂絕對是第一流. 說閣下花了百多二百塊錢當觀賞了一場音樂演唱會絕不為過. 筆者現在才發現金培達的音樂配合編劇方家煌的押韻填詞, 是一對這麼完美的組合. "時. 鐘", "離與合", "新的一天", "何去何從", "我的愛"等等......無不令觀眾聽出了耳油, 直至離場後還留在腦中久久不散.
那麼"留著愛"有什麼缺點嗎? 當然是有的. 但筆者覺得這不是一篇評論文章, 就如"光影世界", "書海浮沉", "生活隨想"中的各篇文章一樣, 這是一篇筆者看過一部歌舞劇, 覺得很喜歡,
所以寫下來介紹給大家的感想, 真的不用各舉一半優點缺點這樣"扮"客觀~ 是讚便讚到底了! 哈哈, 真正需要客觀的評論文章, 出現在"論盡天下事"中便已足夠.
筆者觀看後返家途中, 一直想著的, 便是將先前舞台上的每一幕, 在腦海中化成電影的影像, 尤如"阿甘正傳"一樣......其實, 繼"秋天的童話", "孤男寡女"後, 香港真的需要一部愛情經典.
"留住影像, 留不住時光; 留住回憶, 留不住經歷; 唯有留著愛."